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贵州辛亥革命起义的特点(贵州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贵州辛亥革命起义的特点(贵州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贵州辛亥革命起义的特点(贵州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说起觉醒,历史上生活在山地贵州的人,因为不具备平原地区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要维持生计、繁衍后代,不能不祖祖辈辈挥洒汗水,奋力拼搏,从来就没有沉睡过。

自秦修五尺道、汉“募豪民,填南夷”、诸葛亮授经书图纬、明初建省搞大开发、清代的改土归流,每一次外来文化的进入,无不激起贵州住民改变落后生产方式、生活状态的热情。可以说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在长达2000余年的岁月中,贵州一直在觉醒,因此才有了虽然缓慢,但却持续的社会进步。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封建专制主义被推翻、近代化思潮深刻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历史背景下,贵州人眼界大开,一下从偏僻落后冲到社会变革前沿,从无足轻重到世人刮目。这种觉醒是历史性的,实在值得今人去认真思索与研究。

贵州在近代中国的觉醒,从近代机器工业的创办就已经开始。青溪铁厂的建立到失败,让处于封闭状态下的山里人接触到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经世学堂的创办,引入了西方的教学内容与教育思维;李端棻等人的维新变法宣传与一部分人的实业救国实践,改变了贵州知识分子的思维;自治学社发动的武装起义,在促使贵州人的觉醒方面发挥了作用。凡此种种,都属于促成近代贵州思想崛起的因素。但真正让贵州人从封建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困扰中摆脱出来的,则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尤其是马列主义在贵州的传播。

较早从封建桎梏下摆脱出来接受民主进步思想的,是一批深受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不但自己通过对社会的观察与分析,确立了新的人生方向,而且在贵州大力倡导和进行思想宣传。1903年由平刚、张铭、彭述文等创办的乐群小学,同一时期由陈廷策创办的正谊小学以及光懿学校,1912年由黄干夫、凌秋鹗等人创办的达德学校,都成了宣传革命思想、号召广大群众起来开展民族革命的基地。

革命思想的宣传迅速在贵州产生了效果,越来越多的贵州人冲在了时代的前列。清末的留学热潮中,贵州的留学之风尤为兴盛,仅1905年,就一举派遣出151名赴日留学生。随着思想的解放,贵州还涌现出一批不顾危险、不惜牺牲的热血青年。最突出的莫过于1912年初,在北京冒险刺杀袁世凯并因此牺牲的张先培、黄芝萌两名青年勇士。

张先培(1890-1912年),字心裁,贵州麻江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毕业于北京陆军贵胄学堂。黄芝萌(1887-1912年),字继明,贵州贵定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取贵阳寻常小学,1911年以自治学社成员身份加入同盟会北方支部。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周旋于南北两大阵营之间,继续充当清廷帮凶。为支持革命,张先培、黄芝萌与四川资中人杨禹昌等,策划在北京用炸弹暗杀袁世凯。1912年1月16日中午时分,袁世凯从宫里出来,当其所乘的马车与卫队行至东华门大街“三顺茶楼”附近时,预先埋伏于茶楼内的张先培等三人,分别从楼上将炸弹投向袁所坐的马车,其中一枚落于车顶爆炸,一枚落地爆炸,另一枚未响。袁世凯的两名卫兵当即被炸死,部分人受伤,袁世凯则侥幸逃脱。张、黄、杨三人当场被捕,不久便惨遭杀害。事后,革命党人将张先培、黄芝萌、杨禹昌的遗体安葬于北京三贝子花园荟芳轩内,竖碑铭纪。

这场刺杀袁世凯的壮举,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热血青年不惜牺牲,也要彻底推翻清朝专制主义统治的坚定意志。虽然早年部分记述民国史事的论著并未提及这次刺杀事件,但《北洋军阀史话》(陶菊隐著)、《袁世凯全传》(王钦祥、宰学明著)等著作对此事均有明确记述,相关论文涉及此事的则更多,说明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之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明知会献出青春生命的刺杀行动中,3名义无反顾的英雄,竟有2人来自贵州。他们的行动,无疑展现出近代贵州人的英勇。

贵州历史文化中的海纳百川、坚韧不拔,造就了贵州青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认准真理后敢于一往无前的胆识。辛亥革命后窃得政权的军阀们,最不愿看到人民大众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因为那样会危及他们凭借武力取得的统治地位。然而,山川的阻隔也好,当局的封锁也罢,都未能阻挡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通过各种渠道在贵州的传播。

民国时期的报刊在传播新思想、传播马列主义革命思想、鼓舞贵州各族群众觉醒与奋起中,发挥了不少作用。五四运动前,贵州的一些进步人士开始通过创办报刊发表自己的主张,向大众传播新思想。其中包括周素园担任主编的《黔报》、自治学社主办的《西南日报》、 *** 预备会主办的《贵州公报》、贵阳学界人士主办的《铎报》、全国学联贵州支会创办的《贵州学生联合》、少年贵州会主办的《少年贵州报》等。与此同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省外的进步报刊《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陆续传入贵州,在知识分子中吸引了大批热心的读者。通过他们,一些新的理论概念、新的思想如“德莫克拉西”“布尔什维克”“社会主义”等,逐渐在普通群众中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消息冲破万水千山的阻隔,通过近代通信手段迅速传到贵州。1917年12月11日,《贵州公报》率先以《俄国第二次大革命之要闻种种》为题,报道了十月革命的情况。其中传递了俄国资产阶级政权被无产阶级推翻,新的苏维埃政权建立,新政权颁布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以及实行土地革命等信息。这给长期处于统治者残酷剥削、严酷压迫下的贵州劳苦大众,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人们相互转告、争相阅读,当天的《贵州公报》几乎被抢购一空。

在山地贵州觉醒的过程中,一群敏锐的知识分子走在时代前列。他们不仅成为贵州人中率先觉醒的代表,而且身体力行,不顾反动势力的威胁、压迫,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在广大青年、学生、群众中宣传民主与科学的理念,甚至直接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动贵州青年奋起前行。《中国 *** 贵州历史(第一卷)》中列举的黄齐生、田君亮、钱瑗、朱穆伯、肖家驹、李梦侠等,便属于这方面的人物。

1879年出生于安顺的黄齐生,名禄祥,号青石。幼时随兄长黄干夫受业于外祖父,少年时曾在当地商铺做学徒。23岁时受民族资本家蔡衡武之聘到贵阳任群明社经理。其间,黄广阅政治、哲学等各类书籍,逐渐形成独立思想理念。1904年,黄齐生到黄干夫、凌秋鹗等创办的达德学校任教。达德学校系在明、清两代忠烈宫旧址创办的新式学校,初名“算学馆”“达德书社”“民立小学堂”,1912年更名为“达德学校”。就在这所学校里,黄齐生等人在开展正常教学的同时,大力向学生们传播进步思想,组织阅读进步报刊,组织革命宣传。1905年,黄齐生首倡达德学生招收女学生,并聘请女教师董德莹,由此开了贵州女子教育的先河。

辛亥革命时期,黄齐生前后奔走促成革命党与宪法政派的联合;革命后,又积极组织革命师生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护国战争爆发,则以学校名义通电支持反袁斗争。1917年,黄齐生首倡私费留学,并率官费、私费生30余人赴日。1919年,为 *** 日本在中国国耻日搞庆祝,黄奋而 *** 回国。20世纪20年代初,黄齐生亲带王若飞等进步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其间,他支持王若飞等的革命活动,与徐特立、蔡和森等人密切交往,并送王若飞赴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1923年,黄齐生返国后,先协助凌秋鹗管理达德学校,后任遵义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因发表 *** 重庆反动当局杀害 *** 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等文章,被军阀周西成通缉,被迫离乡到上海。其间,黄齐生曾发表《“新贵州”之真相》等文,揭露军阀本质。他先后在晓庄师范任教,担任黄炎培等在徐州主办的农村改进试验所兼农村改进讲习所主任,到绥远狱中探望过被捕的王若飞,在上海、山东、河北、广西等地从事乡村与职业教育,直到1936年才返回贵阳。

回贵阳后,黄齐生全力协助谢孝思经营达德学校。1937年冬,偕同夫人到延安探望出狱后返回革命队伍的王若飞。

1939年后,黄齐生一直在贵阳、云南、重庆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45年,黄齐生第二次赴延安。次年2月,重庆发生 *** 打伤爱国民主人士郭沫若、李公朴等事件,激起全国公愤,黄齐生被延安各界推举为赴重庆慰问代表。1946年4月8日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与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叶挺等人一起遇难,成为“四八烈士”之一。

在清末与民初的贵州觉醒中,平刚与周素园是两个值得重视的代表人物。

平刚,字少璜,1878年出生于贵阳花溪青岩一商人家庭。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曾考中秀才,但其自幼即有远志,无意仕途,并萌生反清思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游于上海,受革命思想鼓舞,购回一批进步书刊返筑。光绪三十年(1904年),平刚与张忞一起策划,成立贵州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科学会,“旨在借研究科学广集同志”。之后,又在此基础上创办寻常小学,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同年,适逢慈禧太后七十寿辰,全国各地奉命组织庆贺,贵阳也张灯结彩,搭起“万寿台”。平刚见国势如此,当局竟然粉饰太平,义愤填膺之下,愤然将自己发辫剪掉,以示 *** ,并在“庆寿”当天,写下一副对联贴于府外巷口。对联曰:“东望日本西观意,卅年来人皆进化;北惩俄罗南戒党,七旬后我亦维新。”这副对联讽刺之意溢于词句,平刚因此受官府捉拿,被革去秀才身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平刚东渡日本,学习法政,在日本结识黄兴、宋教仁、于德楷等人。同年秋,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平刚成为同盟会首批会员,任贵州支会支部长。在日期间,平刚为《民报》撰写宣传革命文章,并与贵州自治学社张百麟、周素园等不断书信往来,促成自治学社转向革命。宣统二年(1910年),在同盟会发动革命的号召下,平刚回到贵州,以乐群小学教员身份,与自治学社共谋推翻清朝统治。大汉贵州军 *** 成立后,任枢密院成员,并作为贵州代表赴上海参加国民代表会议。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 *** 成立,任众议院秘书长,并随孙中山同赴北京。二次革命失败后,曾一度寓居上海。袁世凯复辟帝制,平刚与章太炎同赴云南,加入护国运动。护法战争期间,平刚赶到广州,任大元帅府秘书。1918年后,平刚先后在湘西、贵州、四川等地任职,1946年曾任贵州省临时参议会议长。

贵州解放后,这位近代贵州最早的觉醒者之一,以旧民主主义革命代表身份,被任命为贵州省人民 *** 委员。1951年,平刚病逝于贵阳,享年73岁,葬于贵州省革命工作人员公墓。

周素园是近代贵州觉醒者中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这位5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走完长征之路,胜利抵达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 *** 副主席的革命者,不仅对中国革命做出了诸多贡献,在贵州历史上也留下了极其重大影响。

与平刚同年出生的周素园,名培艺,别字树元、澍元,贵州毕节县(今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据周素园本人所撰《先府君暨先妣事略》载:“周氏自明初迁黔,隆万后,始以科第显,入清而益盛。”其父周煦,清道光年间选岁贡生,部选贵州松桃厅学训导,诰赠奉直大夫。出身于当地名门望族的周素园,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取秀才,次年到贵阳读书,开始接触新学。在贵阳与李端棻、于德楷等结识,开始参与贵州反清活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筹办《黔报》,不久在该报发表《瓜分之警告》一文,披露列强瓜分中国之阴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之后,积极促成自治学社成立,成为其中重要成员。宣统元年(1909年),任《西南日报》主笔,积极利用报纸传播新思想,帮助自治学社由立宪向革命转化。辛亥革命后,任大汉贵州军 *** 行政总理。后因滇军入黔被迫离乡,辗转于四川、武汉、北京等地。在外期间,奔走呼号,反对滇军侵黔,组织“法律驱唐”,并积极寻求报国之路。

1936年2月,从湘西进入贵州的红二、红六军团攻占毕节,王震、夏曦等红军领导,在毕节多次与1925年回到毕节的周素园交谈。周在接触 *** 人、知晓革命道理后,表示愿参加抗日救国,并于2月14日成立贵州抗日救国军,自任总司令。3月10日,周素园随红二、红六军团离开毕节,踏上长征之路,成为一名年长的长征战士。周素园在长征途中抱病行军,并利用旧识关系给云南龙云、孙渡、鲁道元等写信,为红军扫除障碍。抵达延安后,又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助力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素园积极参加人民 *** 工作,先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 *** 副主席,曾出席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会议。周素园在贵州省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中,做出了不少贡献。1958年2月,周素园因病逝世,享年81岁。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定杰出人物的活动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产生的作用。如同黄齐生、平刚、周素园这样的历史名人,他们的言论、著作、活动,包括毕生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建立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贵州社会剧烈变革基础之上的。这些代表人物的表现,正是那一时期,贵州人在走向近代、走向民主与科学、从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也是贵州各族大众觉醒的集中反映。

更多贵州辛亥革命起义的特点(贵州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