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孙子而不是儿子(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孙子),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孙子而不是儿子(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孙子)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孙子而不是儿子(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孙子)

以此时大明帝国的形势而论,立太子一系皇孙确系比立其他皇子更适宜。

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帝国皇太子朱标病逝,时年三十七岁,这个从封吴王世子起,已为储君近三十年的长子去世,令朱元璋悲痛欲绝。

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朱元璋面临一个迫切问题,当选何人为新的帝国储君?

历史上皇太子先于皇帝病逝的情况下,是立皇孙还是立其他皇子,很多皇帝都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

立皇孙者:

1、西晋愍怀太子司马遹遇害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臧和司马尚相继被立为皇太孙,是为有史以来立皇孙为储君之始。当时惠帝司马衷形同傀儡,此二孙皆系权臣扶立,一废杀,一夭亡。

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死后,立太子之子拓跋浚为世嫡皇孙,为实际储君,后即位为魏文成帝。

3、齐武帝萧赜的太子萧长懋死后,立太子之子萧昭业为皇太孙,同年即位,次年被齐明帝萧鸾篡位,废杀。

4、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太子耶律浚死后,长期不立储,临死前遗命其孙,时为燕国王的耶律延禧继位,即辽天祚帝。后国亡。

5、金太宗吴乞买的弟弟,皇储(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死后,立金太祖阿骨打之孙完颜亶为新皇储,即位后为金熙宗。后被完颜亮篡位,杀死。

6、金世宗完颜雍的太子完颜允恭死后,立太子之子完颜璟为皇太孙,即位后为金章宗。

7、金宣宗完颜珣的太子完颜守忠死后,立太子之子完颜铿为皇太孙,同年夭折。

8、元世祖忽必烈的太子真金死后,长期不立储,后授真金之子铁穆耳太子旧玺,实际立储,次年即位,是为元成宗。

立其他皇子者:

1、吴大帝孙权的首任皇太子孙登死后,未立孙登之子孙英,而是改立孙和为太子;后又废孙和,改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即位为吴废帝,后被权臣废杀。孙英后来密谋铲除权臣失败,被杀。

2、梁武帝时期,著名的昭明太子萧统死后,他有五个儿子,皆不得立;而是改立萧纲为太子,后即位为梁简文帝,实为傀儡,后被废杀。萧统之子萧詧、之孙萧栋后称帝,皆为傀儡。

太子死后不再立储:

隋明帝杨广的太子杨昭死时,生有三个孙子,杨侑、杨侗、杨倓;此外还有次子齐王杨暕,一年后又生下第三子赵王杨杲。杨暕认为长兄死后,自己当立,对杨广和几个幼小侄儿行“厌胜之术”,事败后被杨广厌弃,险些被杀。【时赵王杲犹在孩孺,帝谓侍臣曰:“朕唯有暕一子,不然者,当肆诸市朝,以明国宪也。”】因此长子死后十年,杨广都不再立储,从其个人倾向,显然是将几个皇孙当做储君的后备人选考察培养。

根据封建礼法的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先死时,若长子有孙则必当立孙,无论其孙是嫡是庶。

考证明朝之前历史,立皇孙八例,成功即位六例,坐稳皇位的有金章宗、元成宗两例。虽然也前景不明,终究也好过立其他皇子的全灭概率。

朱元璋择储时,朱标嫡长子朱雄英早夭,最后选定朱允炆为皇太孙,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儒家礼制,毕竟尚有更明正言顺的嫡孙朱允熥在。两个孩子年纪相仿,也无论贤愚。

关于朱允熥其人,实在是整个“靖难之役”中最无辜受累的一人。他本是懿文太子朱标嫡次子,太子元妃常氏所生。外祖父便是一代名将开平王常遇春,两个舅父是郑国公常茂和开国公常升。而凉国公蓝玉则是他母亲的舅舅,俗称“舅姥爷”。常氏生下朱允熥不久去世,(可能死于生产),太子次妃吕氏扶正,因此年长朱允熥一岁的朱允炆,也因此成为嫡次子,反而让朱允熥变成了嫡三子。

ps:「朱允炆是嫡孙,但因为他出生时是庶子,所以和朱允熥比,嫡子的成色相对不足。

其生母吕妃是侧室扶正的继室,无论身前死后,对允熥的生母常妃都要敬以正嫡之礼,而自居侧位。这就是儒家嫡庶礼制。

之所以后世不行商礼,是因为如按此例,那么朱允炆和其母扶正后生下的幼弟朱允熙比,同父同母的兄弟,兄为庶居后,而弟为嫡居前,显然有悖礼法精神。

但是朱允炆和朱允熥比,其本为庶子居后,却因其母后来扶正而居前,一样有悖礼法精神。

因此严格地说,朱允熥的继承次序高于朱允炆,因无疑问。」

朱元璋的最后选择,应当更多是基于常氏外戚势大,各家军事勋贵连根错节的隐忧,才选择了外家全无势力的朱允炆。(吕氏为原吏部尚书吕本之女,并无血亲兄弟)。

而同时蓝玉一党则被朱元璋兴大狱诛灭殆尽,牵连甚广。

当然,大明太祖开国建基,什么宗法礼制在他老人家面前都没一句圣口金言好使。莫说朱允炆生母毕竟在朱标在世时就扶正了,算嫡子也无不可;就算朱允炆真是庶子之庶孙,朱元璋既然册立了他为大明王朝的皇太孙,他就是洪武一朝无任何争议的皇位继承人。也根本不能以所谓“嫡庶”,来否定其继承合理性和统治合法性。

可能是为了补偿无缘皇位的朱允熥,不论是出于朱元璋、还是其继母吕后,兄长朱允炆,他的待遇亦是有明二百余年诸藩王之最:

朱允熥的封号是极敏感的“吴王”。需知朱元璋建立大明前,当了8年吴国公,4年吴王,最后议立国号时,“吴”也是和“明”二选一的候选。因此,按历朝历代常理,这个封号实非人臣所当有。

朱允熥的藩地是浙江首府杭州。而其后大明十余朝数百年,江南财赋重地,从无封建藩王之理。足可见对他的厚待。

朱允熥若能顺利就藩,在风景如画的人间天堂当个富贵闲王,亦不失为畅美人生:留得西湖明月在,何愁无处下金钩?

可惜,这一切都被他四叔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变”所毁。朱棣克南京后,收缴焚毁建文帝时期的相关奏书、 *** 公告、私人笔记,并为了否定朱标一脉的继位合法性,信口雌黄捏造所谓《奉天靖难记》,为永乐一朝官方史书,而该书着重污蔑的三人,即已去世的朱标,再加朱允炆和朱允熥兄弟。甚至胡扯出“朱允炆和朱允熥兄弟对着朱元璋棺木仗剑大骂”的奇闻。

【允炆矫遗诏嗣位,忘哀作乐,用巫觋以桃茢祓除宫禁,以硫磺水徧洒殿壁,烧诸秽物以辟鬼神。梓宫发引,与弟允熥各仗剑立宫门,指斥梓宫曰:“今复能言否?复能督责我否?”言讫皆笑,略无戚容。】——朱棣编撰奇书《奉天靖难记》

如此大泼脏水,亦可看出朱棣对朱允熥的忌惮,毕竟他是比建文帝血统更纯正的皇位继承人。他的生母是朱标的元妃,当时已被追谥为孝康皇后,与朱标同祀。

其后朱允熥的境遇可想而知,先降封郡王,再加诸“弗知省躬,自生疑怼”之罪,被废为庶人囚禁于凤阳高墙之内。永乐十五年,谷王朱橞和蜀藩崇阳王朱悦燇合谋,欲以建文帝为名起兵,被朱棣查办。

此事后不久,未满四十的朱允熥即暴卒,不排除是朱棣为杜绝隐患而下毒手的可能。

而在他死之前十一年,东陵一场诡异大火,已夺去朱允熥继母吕太后和幼弟朱允熙性命。「永乐四年二月邸中忽火起,(允熙)惊仆地,卒年十六。」

ps:基本可确信朱允熥一支后裔,躲过了朱棣的迫害,其子孙居于现在的烟台市莱阳城穴坊镇南朱家夼,亦是懿文太子朱标的唯一后嗣传承。

更多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孙子而不是儿子(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孙子)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