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 道岔联合整治的重点
①拉方道岔,两尖轨尖端相错量不大于20mm;②更换磨损严重的拉杆,连接杆,螺栓等;③尖轨翘头、拱腰、侧弯及基本轨硬弯;④打磨尖轨、基本轨的作用边和非作用边的肥边;⑤更换开焊、磨损严重的滑床板,整修轨撑及挡肩,消灭“三道缝”;⑥调整尖轨顶铁,使竖切部分密靠基本轨;⑦调整尖轨动程及开程;⑧绝缘接头的整治;⑨捣固密实,使道床排水良好,不翻浆;⑩道岔框架及轨道几何尺寸整治。
2 结合部病害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方法
2.1 尖轨跳动
原因:①尖轨跟端各种联结零件磨损。②尖轨拱腰、滑床板连续不密贴,尖轨中部连续空吊板。③尖轨跟端有低接头或暗坑。整治方法:①更换跟端磨损的连接零件。②加强转撤部分捣固,尤其加强接头及尖轨跟端的捣固。③调直拱腰的尖轨。④安装防跳器,防跳限位装置与斥离尖轨(标准开口)间隙应为3-5mm,尖轨防跳顶铁与密贴尖轨间隙为2-4mm,心轨防跳顶铁、卡铁、间隔铁与心轨间隙应为2-4mm。
2.2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大于1mm)
原因:①直股方向不良。②尖轨与基本轨本身有硬弯。③曲基本轨弯折不良、框架尺寸不对。④尖轨拉杆、连接杆尺寸选配或调整不良。⑤尖轨顶铁过长或过短(顶铁与轨腰离缝大于2mm)。⑥基本轨工作边、尖轨非工作边有“肥边”造成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假密贴。⑦
滑床板弯曲,造成尖轨歪斜,形成与基本轨离缝或假密贴(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肩前后离缝2mm)。⑧存在“三道缝”(轨撑损坏、松动,轨撑与轨头下颚或轨撑与垫板挡肩离缝大于2mm),过车时基本轨产生横向移动,造成不密贴。
整治方法:①拨正直股方向,找到顶死点。②矫直直基本轨,弯好曲基本轨,保证基本轨与尖轨竖切部分密贴。③调整框架尺寸。④调整尺寸不合适的顶铁;连接杆型号及尺寸必须符合规定,不符合时应及时更换,有时也可通过调换眼距和加垫的方法来解决。⑤打磨基本轨工作边与尖轨非工作边之间的“肥边”。
2.3 尖轨轧伤与磨耗
原因:①尖轨跳动、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②基本轨垂直磨耗严重,尖轨前端部分过早受力。③新更换尖轨时未将基本轨“肥边“打磨。④道岔方向不良,有空吊,过车时摇摆,增加横向冲击力。
整治方法:①防止尖轨跳动,确保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之间密贴。②更换磨耗严重的基本轨或尖轨。更换新尖轨或基本轨时要考虑原有基本轨或尖轨的磨耗程度,要保证在尖轨顶宽50mm 处,尖轨顶面不低于基本轨顶面2mm 及以上:如果两者相差太大,应同时更换基本轨。③严重轧伤的尖轨应及时焊补或更换。
2.4 基本轨横移
产生的主要原因:①转辙部分存在“三道缝”。②岔枕劈裂或钉孔腐朽失去持钉能力。③轨距、方向不良。
整治方法:①消灭“三道缝”。②更换失效岔枕,处理腐朽钉孔,适当增加加强设备。③道床石渣饱满,按照要求堆码渣肩,增强道床的横向阻力。
2.5 滑床板开焊、弹片易穿出
原因:滑床板及槽型护轨垫板开焊,既有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又有养护维修方面的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是直向行车时行车速度高、密度大,直尖轨受力带动滑床板下沉,而曲基本轨则被动施加滑床板以向上的力。另外转辙部分不易捣固,容易形成暗坑、吊板造成滑床板开焊,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台磨耗大于3mm 时,直接影响滑床板的状态。
整治方法:①对开焊的滑床板应拆下先打磨后再焊接。不打磨直接焊接的滑床板,易造成弹片松动、扣压力不足。②对弹片易窜出的或折断后影响尖轨扳动的情况,可在弹片上焊接一小钢筋或在有空隙的弹片上安装小立柱,阻止弹片向里串动影响道岔扳动。③更换压溃或破损的5mm 胶垫,受力均匀。
2.6 滑床板离缝
原因:①基本轨低存在空吊板。②尖轨拱腰。③滑床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整治方法:①调直或更换拱腰尖轨。②加强基本轨捣固或垫板。
③若个别地段捣固过度,则可适当落道。
2.7 尖轨滑床板、心轨台板压磨凹槽
原因:由于尖轨、心轨竖向约束力较小,当其受车轮动态竖向力作用时,尖轨、心轨与滑床板、台板产生相对位移,使床台板产生压磨凹槽。空吊板、轨面不平顺产生附加冲击力,也加剧压磨凹槽的发展。
整治方法:①加强捣固、找平轨面、消灭空吊。②尖轨跟端附近岔枕严禁垫调高垫板,以避免尖轨底与滑床板间产生间隙,增加冲击力。③及时打磨凹槽,防止压磨凹槽影响尖轨、心轨扳动转换。
2.8 转辙器“碎弯”
原因:①无缝道岔温度力过大,导致传力部件受力过大。②道岔主轨扣件松弛或辙叉产生了较大纵向爬行,导致主轨伸缩位移过大。③道岔侧股未焊连,曲基本轨爬行或直尖轨爬行超限。④间隔铁尺寸偏差过大,由于爬行产生硬弯。
整治方法:①进行道岔温度力放散。②拧紧钢轨扣件,强化辙又跟端间隔铁结构,加强道岔尾端防爬能力。③侧股焊接或冻结长度不短于75 m;打磨间隔铁使之与两钢轨轨腰轮廓相吻合。④打磨限位器子母块贴靠面(限位器中Π 形铁和T 形铁之间的间隙为前后各7.0mm)。
2.9 道岔转辙部分轨距变化
根据不同型号和运行速度,转辙内的加宽不同,具体如下原因:①基本轨外侧轨距块与基本轨轨底边缘离缝,经列车长期碾压造成框架尺寸扩大。②轨枕间距不准或岔枕爬行造成框架扩大,引起尖轨中部轨距扩大和尖轨不密贴。③岔枕大螺栓或垫板孔有磨耗,造成垫板外移。④尖轨及基本轨侧磨导致轨距扩大。⑤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使限位器产生扭曲引起轨距的扩大或变小。
整治方法:①安装及改道时,应先装外侧的轨距块,使基本轨外侧轨底边缘与轨距块密靠。②改道后滑床板内要塞改道条,确保基本轨里口与滑床台间无间隙。③更换新的大螺栓,保证扭力矩均匀达标。
文章来源: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病害及整治方法 | 轨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