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及译文,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及感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及译文,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及感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及译文,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及感悟

核安全文化是在这惨痛的核事故后,才建立起来的一种理念。

世界核工业工作之初,核安全重点在技术方面,考虑的是设计充分性,强调设计、设备和规程的质量。但由于管理上的漏洞,操作员培训不充分和规程不完善等诸多原因,早期曾发生过多次核设施临界事故.

特别是1979 年3 月28 的美国三哩岛核电站的二号机组发生的核事故。

事故的起因是蒸汽发生器的给水泵跳闸,事故给水管线上的阈门由于维修人员的误操作而处于关闭状态,使蒸汽发生器上的给水中断。

这本是一种普通的事故,很容易排除。事故出现后,由于信号显示不全或是信号混杂,操纵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设备处于不正常状态,出现了多次的人为误操作,使事态严重恶化,导致反应堆堆芯严重损坏。

由于安全壳的防护,没有造成大量放射性释放的灾难性后果。这是人类核电历史上第一次严重核事故。

后果极为惨重,核工业界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 200 亿美元,

美国至今再没有新的核电站登记注册。

调查事故后表明,操纵员的失误是引发这次核电严重事故的主要原因。

为了防止和减少人的失误,核安全进入了以人因工程为主流方向的新阶段。

人因工程是把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结合起来,共同保证核电站的安全。

核电领域提出了“控制室系统”的新概念,即操纵员、人机接口和硬软环境组成的整体,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进行控制室的设计,按人机工效学的原则进行仪表的选择和台盘的布置。

同时,制定了更加完善的运行规程和应急操作规程,加强了操纵员的培训。

技术可靠性的提高和人因工程的推广,以大大提高了核电站抵御严重事故的能力。

1986 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严重事故,严重扭曲了核电的形象,动摇了公众对核电的信任感。

有识之士一致认为核事故的影响是没有国界的。因此,无论是哪家核电站,都有责任保证其核电站安全可靠的运行,而整个核电界则有共同的责任来不断地改善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

在美国核动力运行研究所和国际电力生产和配电者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英国中央电力管理局主席马歇尔爵士倡议,于1989 年5 月15 日在莫斯科成立了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这一世界性组织。

WANO 组织通过WANO 成员利用其制定国际上通用的性能指标,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有利于加强核电技术、经验和事故情报的交流,从而不断提高世界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

通过对事故的分析表明,尽管有技术设计的缺欠存在,但人的失误和违章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核能界对此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其结果是,对安全管理的进一步重视和形成了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即安全文化,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原则。

后来,在1996 年IAEA 的“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安全的基本标准”中又将核安全文化扩展到了辐射防护领域。

在《安全文化》中,详细地阐述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各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事任何核电厂核安全相关活动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安全文化的原则行事,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规范满足安全文化的要求。

事实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安全文化以有形或无形的渠道,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传递在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中间,用人类创造的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的方式培育着每一个人,使之具有现代安全文化素质。

安全文化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安全素养。

核电厂提倡安全文化,最终的目的是使其全体员工养成共同的价值观,约束个人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最终实现核电厂创优业绩。

林向 *** 有多年工作于核电站的经历,对这些核安全文化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次日本的核电站发生事故后,从林向阳工作的核电站所在处到项目部都加强了安全培训。林向阳也参与了不少的培训讲课,利用以前的知识积累及新收集学习资料,主动工作。

其实,林向阳参加的类似培训次数已无法统计了,但是每一次培训好像都有收获一样,不只是大事上能看到安全的重要性,小事上他觉得注意安全也是很重要的。

大事上说,在几起核电严重事故中,最严重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达到核事故分类的最高级7 级,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后来也定为7级,虽然没有赶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严重程度,但也说明其严重程度。

相对来说,三哩岛核电站的那次事故对环境影响是不大的。这也证明了核电站核岛安全壳的重要性。

这三个反应堆中只有三哩岛核电站是压水堆,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是沸水堆,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石墨堆——没有安全壳设计的反应堆。

由些可见,一种技术方式的采用或是一种管理的理念应用,对于安全是何等的重要。

从小事上说,子女们要出门时,我们也总是这样提醒他们。尽管我们没法确认这样说有多大的成效。但这好像已是一种习惯,一种关心,或许就是一种文化。

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吧,作为子女、或是父母都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平安。也就是安全,即是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

这样的道理再朴素不过了,这能不能叫做“家庭安全文化”呢?

林向阳参加多次核电站年度大修。进岛工作前总是有少不了培训,每次一共大约10 门课程,其中就涉及到安全、核安全文化,这是他工作以来接受的有关安全方面最正规、最全面、最大规模的培训。

那么多的风险在你左右,常规的风险里就有触电、撞击、高空坠落、窒息,其它的还有火灾风险、辐射风险……

对林向阳来说,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说法:不安全的因素随时地存在着,我们所处的安全状态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

另一个说法是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

这样的培训,在每次的大修前都要进行。

即使以前参加过培训考试,并取得核电站相关部门授权,如果再次参与大修仍要复训、再考,考核合格者再授权,方可进核岛工作。

也许是数次这样的安全培训,培育出了一种“安全文化”的意识。久而久之,你会将这样的一些安全理念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

更多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及译文,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及感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