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陆正安老板(陆正安职业),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陆正安老板(陆正安职业)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陆正安老板(陆正安职业)

作者 | 陆正兰

摘 要

歌词的“中国风格”是当代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而当代古风歌曲的盛行,也正是中国文化符号在歌词中凸显的体现。古风歌词中包含大量的典故、传统故事、传统意象等,其中都深藏着中国的“文化符号”。中国古风歌词中的“文化符号”,既是产生美学共鸣的重要因素,也是凝聚“文化中国”民族性的独特力量,更是复兴中华乐教和诗教传统的有效途径之一。古风歌曲特有的符号表意,只有依靠共同的“文化符号”。这样一个国家民族群体的参与,才会变成其意义的真正落实点,这也是古风歌曲最突出的功能之一。

关键词

古风歌曲;文化符号;传统意象

在中国艺术领域,“风”与中国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第一部歌集《诗经》中的“国风”便以此“风”为名辑集。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指出:“诗总六艺,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1] 钱钟书的阐释更为详细:“言其作用,‘风’者,风谏也,风教也。言其本源,‘风’者,土风也,风谣也。今语所谓地方民歌也。言其体制,风咏也,风诵也,系乎喉舌唇吻,今语所谓口头歌唱文学也……‘风’之一字而于《诗》之渊源体用包举囊括。”[2]

而在所有的文字符号中,作为一个语义丰富的 词汇,“风”使用频率极高,它和中国文化的各种语义场紧密相连:从自然到艺术,到社会,甚至每个个体的人格精神。就像鲁枢元的总结,“风”这个词,更具有中国汉字特有的文化繁殖能力,围绕它所展开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活力充盈、生机盎然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大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有机性、整合性。”[3]

歌词的“中国风格”是当代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而当代古风歌曲的盛行,也正是中国文化符号在歌词中凸显的体现。目前,学界和音乐界对古风歌曲的定义还比较模糊,广义的古风歌曲是指所有的中国风歌曲,狭义的古风歌曲,是指近年在网络上流传、伴有念白和文案、用明显的古代故事的中国风歌曲。在所有的歌曲体裁中,这两种带有明显风格标志的歌曲都对传播“中国风格”有着特殊的功能。

所有古风歌词,都包含大量的典故,传统故事,或者传统意象,都深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古风歌词仅需要“文化符号”去理解音乐的意义,也需要“文化符号”去理解音乐的“美”。比如较早的中国风歌曲,方文山的《菊花台》《东风破》《青花瓷》《兰亭序》,都来自唐宋诗词;王力宏的《花田错》和《在梅边》,在歌词上分别是对京剧《花田错》和元曲《牡丹亭》形式和内容上的化用;陶喆的《苏三说》源自京剧《苏三起解》;林俊杰的《曹操》直接取材于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后弦的《西厢》脱胎于元杂剧《西厢记》张学友的《楚歌》、屠洪刚的《霸王别姬》取材于楚辞;王菲的《幽兰操》以及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取材于先秦歌词,还有龚琳娜、萨顶顶目前致力创作与演唱的新国风歌曲等。这些作品在音乐风格上,多以改造和创新中国传统的调式,在音乐编配上,也善于用中国乐器,古筝、箫、琵琶等民族乐器的音色,而中国民歌或各种戏曲唱腔,更为这些作品增添了鲜明的中国风风格。

即便像宋小明作词的《中国功夫》也算是广义的中国风歌曲的一种,因为歌词从题材到意象,都蕴含了中国“文化符号”,展现了中国武功的刚柔并济、兼容并蓄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不动不摇坐如钟,走如一阵风。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

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

同样的例子,要理解方人也作词的《一梦千年》,就要熟悉李清照的诗词,因为此歌重复性地引述了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多首诗词。

多少次雨疏风聚,海棠花还依旧,点绛唇的爱情故事你还有没有?

感怀时哪里去依偎你的肩头,一梦千 年你在何处等候。

知否谁约黄昏后?知否谁比黄花瘦?

谁在寻寻觅觅的故事里,留下这枝玉簪头。

这种“文化符号”不仅是理解中国自《诗经》以来“风雅颂”精神以及“兴观群怨”这样的歌词功能自古不变的关键,也是理解中国歌词之美、歌词之力量的钥匙。

而近年被称为古风歌曲的作品,不仅在意象的选择上回归传统,甚至在具体的情景和人物叙述中,更是似乎营造古代的某种情境,比如这首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首古风歌曲《长安李白》:

一袭白衫鎏金鞍,那年你愤世出长安。

到了洛阳赏牡丹,得知己千杯不停盏。

朝如青丝莫等闲,叹骨中侠气自一篇。

安能事权贵谗言,使我负气不开颜。

要读懂这样的歌词,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性格,还需要熟悉他的许多代表作品,才能明白这些歌词中的互文意义。

这种互文性来自于借用式的重复。克里斯蒂娃指出“互文性意味着任何单独文本都是许多其他文本的重新组合;在一个特定的文本空间里,来自其他文本的许多声音互相交叉,互相中和”[4]。其中的“重新组合”“互相交叉”“互相中和”都为不同形式的重复。

当代古风歌曲创作,充分发挥了这种“参互成文,含而见文”的传统修辞效果。互文在古风歌曲无处不在,互文形式也多种多样。“互文引语,或被直接引用,或被曲解,或被位移,或被凝缩,总是被不断重新组织,每一次重新组织,也是一次创造新意义的过程。”[5] 中国历代学者早就注意到了,这种互文借用中的重复,对人类文化和艺术的重大作用。

文本和文化的互文性,编织了一条流动的文化河流,它将传统和现代拉通对接。比如,古风歌曲《清明上河图》《琵琶行》《归去来兮》等,一看歌名,就能将听者拉回传统。这首《清明上河图》,并不是再现北宋画家张择端笔墨下的往日繁华市井,但念念不忘的依然是上河图的意义。

绫罗飘起遮住日落西, 奏一回断肠的古曲。

抬起画面如此的美丽,孰不知是谁的墨笔。

淡淡胭脂遮住了思绪,小酌几杯却有醉意。

多少能人将相书画三千里,上河图雕琢的意义。

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是过往历史与当下意义的重要链接,“每次体验都是一次意义活动积累,这种新一层的意义重复也就成为人类传承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普遍形式。”[6]

歌词文化对某个比喻集体地重复使用,或是使用文化符号的个人有意对某个比喻进行重复,都可以达到意义积累变成象征的效果。这些文化符号使人类不仅形成经验,而且这种经验能够借助重复延续下去,在意识中形成记忆,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传达,在代与代之间形成传承。

毫无疑问,这种对传统的理解和体会,并不是单纯地对某些对传统概念的理解和接受,相反,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领悟。歌曲将歌唱主体与生活世界的经验发生关联,靠共同遭遇的感情震动发生关联,正如黑格尔所说:“分配给音乐的 艰巨任务就是要使这些隐藏起来的生命和活动单在声乐里获得反响,或是配合到乐词及其所表达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沉浸到上述感情因素里,以便重新引起情感和同情共鸣。”[7]

古风歌词的功能在于,以共同的文化符号为基础,建立起中国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歌词在表面上似乎是单纯的娱乐与自娱,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表意行为,它也是一种意义行为、文化认同行为,是一种影响一个社群精神历史的重要文化行为。

古风歌曲能在年轻人中流行,是因为共通的中国语言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诗词风格的意象、意境和审美情趣等。《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所有的歌曲,都希望取得接收者参与传唱与共鸣的效果。古风歌曲正是通过“文化符号”在社会交流中形成社群意识、民族意识、文化认同。波德里亚曾提出,文化符号“主要不是有‘使用’或‘交换’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认同’价值。”[8]尽管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品位,面对同一首歌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且认同也是在时间变化中的认同。作为共享汉语聆听和演唱经验的文化方式,古风歌曲是“文化中国”重要的凝聚力量,是发扬中国诗教和乐教传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古风歌曲特有的符号表意,只有依靠共同的“文化符号”。这样一个国家民族群体的参与,才会变成其意义的真正落实点,这也是古风歌曲最突出的功能之一。

参考文献:

[1][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M].郑州:中州古藉出版社,2008:285.

[2]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58-59.

[3]鲁枢元.汉字“风”的语义场与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精神[J].文学评论,2005(4).(在此文章中,作者还对此作了个统计:1983年版的《辞源》收录了以“风”字打头的条目168个,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辞海》中收录了204 个。)

[4]Krisevia,Julia. Desire in Language.Oxford:Blackwell.1980:145.

[5]陆正兰.歌词艺术十二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95.

[6]陆正兰.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66.

[7][德]黑格尔.美学(第 3 卷)[M].北京:商务出版社,1979:345.

[8][英]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霍炜译.商务印书馆,2003:90.

本文刊载于《职大学报》2020年02期

编辑︱李欣宁

视觉︱欧阳言多

如果这篇论文给你带来了一点启发

更多陆正安老板(陆正安职业)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