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穿越三国诸葛,三国之诸葛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穿越三国诸葛,三国之诸葛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穿越三国诸葛,三国之诸葛瞻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曾这样描写古隆中。

“遥忆当年隆中对,天下三分一扇中。”诸葛“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策》,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但最吸引人的还是这里的人文景观。漫步在幽静的小道上,穿过躬耕园地,走近草庐、竹林,想象着诸葛亮昔日生活的场景......

广德寺染成了金色,银杏它只是用一种颜色便把早冬渲染到了极致。

站在湖边极目远眺,腾龙阁似蒙了一层薄雾,如梦如幻。

山峦和碧水掩映,树林紧紧依偎,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腰坡间,让美景定格在油画般的童话世界里,诗意尽收眼底。

竹林的色彩更加耀眼夺目,青石路天高云淡就等你去路过。

沐浴在山风里,举目四望,依稀看见隆中名士黄承彦正在小虹桥上吟唱“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人立古亭中,侧耳倾听,抱膝亭处松涛有声,依稀听见孔明先生凭风执扇,在山中高声诵咏“盘礴万古心,块石入危座。青天一明月,孤唱谁与和”。

武侯祠的香火沁人心脾。那些青柏和诸葛亮的高风亮节一样伴随着习习秋风,流芳百世。

驻足于三顾堂前,仿佛看到诸葛亮当时与刘备畅谈天下局势的 *** 场面,令人神往。

恍惚之间,似穿越往日三国,梦回古时隆中。

只因那里有位故人,如荆山间清爽的微风,如古城里温暖的灯火,从清晨到夜晚,从现在到曾经。

赴一场旷古而悠远的约会,穿越亘古千年的时光,踏过金戈铁马的战场,倾听那一段故事里的荡气回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为争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南阳打了近两千年的笔墨官司。

争论的源头来自他的《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南阳”二字,便如天雷勾动了地火。

然而《出师表》一文中所指的南阳为东汉的南阳郡,非今天的南阳市,南阳郡作为帝乡,其面积远比今天的南阳要大,直到襄阳城外。

所以尽管隆中就在离襄阳20里的地方,当时仍然属于南阳郡的辖地,所以诸葛亮才自称躬耕于南阳。

改朝换代、历史变迁,此“南阳”非彼“南阳”。

最终在国家文物局的主导下,研讨会得出了论证结论:襄阳古隆中是遗迹性建筑,南阳卧龙岗是纪念性建筑。

虽未明确说明哪里是诸葛亮故居,但大家已然明了。

千古隆中对,智慧襄阳城。

1800年前,他结识徐庶、司马徽等人,获得“卧龙先生”的称号,声名远播;他刻苦钻研,掌握天下形势,写下隆中对;他等来他的伯乐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如今,鼓角争鸣已经远去,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青松古柏,依然昭示着襄阳这座古城往昔的峥嵘岁月。

“千古帝乡,智慧襄阳”,襄阳这座城也融入了诸葛亮的血脉和精神。

把诸葛亮立为襄阳的“文化大使”、“旅游大使”、推出大型文化活动节日“诸葛亮文化旅游节”。

32中学改名诸葛亮中学,校训直接采用诸葛亮诫子的话“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泥嘴镇改名卧龙镇、市民广场被命名“诸葛亮广场”,以及“卧龙大道”、“卧龙大桥”的命名等等......

无一不在证明诸葛亮文化已经刻在了襄阳人的骨子里。

他已成为襄阳一张靓丽的名片,不仅深入襄阳人的骨髓,更为襄阳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诸葛耕居何处寻,隆中山下古迹存。修篁袅袅动春色,翠柏苍苍匝地荫。

三顾堂中说三国,六角井畔忆六军。千古帝乡隆中对,一城智慧谱新篇......

更多穿越三国诸葛,三国之诸葛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