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年盛夏的夜晚,睡在家乡的老宅里,我又听到了微山湖里久违的蛙声,让我亲切,让我激动。南水北调实施以来,湖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清了,草丰了,鱼肥了,湖里的鱼虾种类也恢复了,绝迹多年的银鱼、白鳝,“骂婆鱼”也出现了,这种种喜人的景象昭示着微山湖又回到了那个“日出斗金”的盛年时光。
在我熟悉的七八十年代,那时的青蛙(当地人叫蛤蟆),大湖里,小河里,水沟里,只要有水有草的地方,都有青蛙的出没。有的蹲在岸边,有的端坐在荷叶上,有的半浴于水草中,只露出半个脑袋,在阳光的照耀下,如一个个发亮的灯泡,行人或牛羊经过时,它们像下水饺一样噼里啪啦跃进水里,然后两腿一蹬潜到水下的草丛里或淤泥里躲藏起来,水面上只留下一串串细密水泡,有经验的捕蛙人能寻着水泡准确的捕获它们。
据我所知微山湖有四种蛙类。一种脊背青绿,肚皮是奶黄颜色的,这一种数量最多,叫声最响的就是它们。另一种脊背有褐色图案,镶嵌着金色或银色线条,肚皮是雪白色的,因长的漂亮,我们那里叫花蛤蟆(也叫洋蛤蟆)。它的数量较少,多出现在豆子开花的季节里,它们不太喜欢水多的地方,多生活在湖边的湿地或庄稼地里,在湖里就很少见到它们的踪影。这种青蛙机警,且行动敏捷,白天一般不易捕捉。俗话说的好,一物降一物。如果到晚上用手电筒照射捕捉它,就易如反掌。不知什么原因,手电照射它的时候,它一动不动,等人来捉,不做一丝一毫的反抗。
再一种就是像泥土一样的皮肤上布满了小小黑点的土蛤蟆,它们好像“袖珍人”一样,永远也长不大,到老也只有一节拇指般大小,数量非常稀少,也不会鸣叫。
还有一种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癞蛤蟆了。身上疙疙瘩瘩,肮脏丑陋,因此拿它说事几乎都是贬义的。其实癞蛤蟆也和其它的蛙类一样,是人类的朋友。它也吃蚊子、苍蝇及祸害庄稼的害虫,并且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听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中医说,能治不少的疑难杂症,用湖泥糊上烤熟了吃,治疗前列腺癌有奇效。
基于癞蛤蟆以上的种种优点及良好表现,我再讲一个关于它机智战胜小燕子的正面故事,还它原本应有的清白名声,这是我唯一听到夸赞它的故事,在这里也算为它 *** 吧。
故事说:燕子自恃身材美,嘴皮子快,打心眼儿里看不起癞蛤蟆,为了羞辱癞蛤蟆提出了查数比赛,癞蛤蟆想了想便答应了。比赛时许多动物都来看热闹,燕子以为自己必胜,抢先一口气数到了十,当燕子韵律十足的叫到10字时,故意卖弄的将音拉得长长的,还拐了个好听的弯儿,此即人们夸赞的燕语呢喃吧。然后昂首挺胸等着看癞蛤蟆的笑话。只听癞蛤蟆不紧不慢的唸道:“俩五一十”。语速虽然不紧不慢,但用时明显比燕子短了不少,用智慧战胜了燕子,赢得了广大动物的尊重。大家仔细听听“蛮燕子”(肚皮是浅黄色的,南方品种,也叫花燕子)的叫声是不是123456789——10的谐音?其实,癞蛤蟆的叫声有两种,在天旱缺少雨水时的叫声,像人磨牙的声音,咯咯吱吱,夜深人静的时候听了非常骇人;阴雨连绵沟满河平时的叫声就是“俩五一十”了。而其它青蛙只有一种呜哇、呜哇的叫声。
前些年由于化肥农药及各种工业的污染,使产在水里的蝌蚪很少能够存活,加上人类的大量捕食,使青蛙这个人类的朋友越来越少,所以近十几年来几乎听不到蛙鸣,更听不到这种声势浩大的千万只青蛙汇聚在一起的高亢歌声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家乡的大湖变得越来越美好,相继被国务院、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同时还是东线南水北调的中枢枢纽,起着调节、蓄水、沉淀、澄清的重任。我相信微山湖这颗璀璨明珠的明天,水会更清,草会更绿,天会更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