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村子里寡妇多是为什么(为啥叫寡妇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村子里寡妇多是为什么(为啥叫寡妇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村子里寡妇多是为什么(为啥叫寡妇村)

在有关乡村题材的影视作品里,很多人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寡妇一般是不住在村里的,而是居住在村头的某个角落,人们提起时都称“村头的王寡妇”、“村头的李寡妇”之类的。

对此,很多人大惑不解,寡妇为何大多住在村头呢?细细想想,原因无非以下三种:

一是寡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受待见的,融入不了周围圈子,更别提进入村内居住了;二是男权社会里,寡妇地位要比普通女子低下,加之受克死丈夫说法的影响,想要在夫家生活也是很难的(一般矛盾较多);三是寡妇住在村头,多出现在文艺作品里,一则可以表达寡妇的悲凉;二则寡妇门前是非多,也为故事情节的推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综合来看,寡妇之所以被贴上“村头”的标签,是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

我们常常将死了丈夫的妇人称作寡妇。古代是男权社会,男人死了,家里的顶梁柱也就没了,女人无疑会沦为社会关注的对象。《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收获季节,农人将田里遗撒的这些禾束、麦穗,让寡妇去捡。可见,早在周朝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抚恤邻里寡妇的民俗。

但抚恤邻里寡妇,不代表寡妇可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从春秋中后期开始,随着生产力提升,男性在劳动者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妇女地位式微;到战国时期,女性地位已较从前有明显的的下降。普通女性地位一降再降,更别提被社会边缘化的寡妇了。

到了汉代,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汉代封建礼教的对女性的禁锢尚在孕育,相关的教条也不成行,加之上层统治者或本身为女性,或不分尊卑任用人才。女性的地位空前提高,寡妇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幸福时代。”这一时期,情侣可以私奔,女子可以协议离婚,寡妇也可以一嫁再嫁。我们熟知的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初嫁曹时,再嫁卫青,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非议;同样,汉宣帝的女儿敬武公主初嫁富平侯张临,后嫁临平侯赵钦,赵钦死后,又嫁给高阳侯薛宣;西汉初年名臣陈乎之妻,嫁陈乎以前已有五次嫁人的经历……当时社会不再以寡妇在嫁为是非。

寡妇再嫁在汉代稀疏平常,在宋代却成不可能。宋代程朱理学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将“三从四德”、“三贞九烈”的思想灌输到整个社会。在这种背景下,寡妇时常被人轻视,更不要说再嫁了。很多寡妇为保贞洁,宁愿饿死,也不再找另一个男人寄托下半生。

寡妇从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也是一种个性的存在。如此看来,人们将其安排在“村头”这个特殊的空间,想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更多村子里寡妇多是为什么(为啥叫寡妇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