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如果茫茫人海中突然站出来一个兰考人,被问到的肯定是这些话:你们兰考现在还很穷吗?你们那儿现在还要饭吗?”“你们不是内地吗?怎么那么多的沙漠荒地呀?”
在外地人看来,兰考最大的特点就是穷,但是如果你对现在的兰考多一点点了解,就会发现现在的兰考是一个怎样的拼搏之城。
那么以前的兰考有多穷呢?
“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辛苦半年糠,扶老携幼去逃荒。”改革开放前的兰考街头,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当时的兰考火车站,百姓拖家带口围在火车站台,见到进站的火车,不论货车还是客车,只要车一停,就蜂拥而上,拼命挤上去。车拉到哪儿算哪儿,下了车就开始讨饭。
(图片来源于故事里的中国)
据记载,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当时有38万人口的兰考,近五分之一的人逃荒到外省。
就在那时,兰考“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被戴上了,这一戴就是50多年,直到2017年三月,兰考正式宣布脱贫。
直到今天,每一个兰考人都逃不了被误解的宿命,这都是因为兰考人低调内敛,他们不争风,只爱埋头种泡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泡桐树对于兰考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感,当年为了改善兰考的自然环境,除三害,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县人民群众在沙丘上种植泡桐树,用泡桐树来抵御风沙,50多年来,泡桐树年年沐春风,见证了兰考从贫穷落后到如今全面奔小康的变化,焦书记当年亲手种植的那一颗泡桐也被兰考人民亲切的称之为“焦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焦桐,在兰考是一个自带流量的“精神IP”。56年前,焦裕禄亲手种下一株细小的泡桐,如今已华盖如云。56年间,桐叶澄碧,桐花绽紫。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它以旺盛的生命力,屹立于天地之间,见证着兰考翻天覆地的巨变。从漫天黄沙的贫瘠之地,到全国率先“摘帽”的贫困县,兰考拼搏的故事格外动人。
除了焦桐,还有兰考古筝,兰考蜜瓜,兰考桐花蜜,这些特产都正在成为兰考的新名片。
如今的兰考再也不是那漫天黄沙、遍地盐渍的苦穷之地,听着焦裕禄的故事,伴着泡桐一起长大的兰考新一代,也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改变着兰考的面貌,改写着自己的命运。就像“桐花念”的这群年轻人,立志通过打造好的兰考特产,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现在的兰考是怎样的一个拼搏之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最后,让我们秉承焦书记的愿望,把兰考建设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