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缺失什么就会炫耀什么(越是缺少什么越是炫耀什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缺失什么就会炫耀什么(越是缺少什么越是炫耀什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缺失什么就会炫耀什么(越是缺少什么越是炫耀什么)

家境越是平凡的人,越希望一夜暴富、炫名牌名车;外表越是普通的人,越希望通过奇装异服来吸引注意;平时越不起眼的人,越希望一鸣惊人,成为关注的焦点。

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说的就是越得不到的,越想要。

那些虚荣的孩子,大多是把曾经的匮乏影射到了自己的行为上。

这种匮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来自孩子自身,还有一种来自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

有时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虚荣的存在,他们根本分不清“想要”和“需要”的区别。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洞察就显得至关重要。

金星曾在节目中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有一天,女儿的老师给她打电话,说孩子在作文中提及“自己买了一双10000元的鞋子”,老师委婉地建议她,不要给年幼的孩子买这么贵重的东西。

金星强压着怒火和老师解释了一番。因为她知道,自己并没有给女儿买过上万的鞋子,唯一的可能就是孩子吹牛了。

等女儿到家,金星拉着她就到鞋柜面前,非常严厉地问她:"哪双鞋子花了一万多?”

女儿被她严厉的态度吓哭了,这才坦白,自己是在作文中吹牛了,希望能引起别的孩子的羡慕。

金星郑重地告诫女儿,小小年纪不要有这种虚荣心,还让她重新写了一篇作文,并对这件事做了检讨。

节目最后,金星说:“孩子是最单纯的,只懂得天气冷了要穿暖和一点,如果大人没有引导,孩子根本不会知道什么是名牌,而孩子穿名牌不过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

相比之下,有些父母把自身内心的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反而让孩子变得浮夸。

给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这是为人父母爱的本能,但千万别让孩子成了行走的品牌标签。

当孩子习惯了这些因为物质而获得的关注和赞扬,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去维持优越感,不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旦失去了关注,心态的失衡反而会让他们误入歧途。

当发现孩子有爱慕虚荣的苗头时,父母就应当及时地进行干预,不要让虚荣心坑了孩子,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引导与帮助:

1.不要一味斥责孩子,帮助孩子认清现实

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一味的呵斥只会让孩子反感,孩子会从最先开始的认识错误到后面的故意犯错,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实际情况。

比如,孩子非要跟别的小朋友比谁吃的贵,家长可以跟孩子做一个匿名小游戏——

在未来的三天中,孩子会吃到妈妈买的零食,但是这些零食都是拆掉包装,孩子并不知道零食牌子的,这样吃上三天,家长再问孩子,你吃哪种零食感觉最好吃?吃哪种零食的时候感觉最开心?

孩子自己会做出选择,而孩子选择的往往不是最贵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你看,最贵的零食不代表就是让你最开心的。

2. 帮助孩子认清楚家庭差距

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羞于开口,觉得对孩子来讲这个东西太过于早熟,其实不是,帮助孩子认清楚家庭情况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一个月挣多钱,我们可以满足孩子的什么要求,如果孩子问我们为什么我们赚钱不如别人的家长多,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技术不够,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以后有能力自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就避免了孩子的尴尬。

教会孩子坦然面对各种差距,对孩子以后面对挫折也有很大的帮助,会让孩子的心理素质加强。

3. 注重孩子的内在财富

我们在教会孩子打扮自己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内在精神财富和外在精神财富的区别:

外在的精神财富可以带来别人一时的羡慕,内在的精神财富可以让你交到非常好的朋友。

内在财富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包括了孩子的优秀品质:社交能力、自控能力、思维力等都是孩子一辈子用得上的财富,我们在孩子平时教育中可以穿插适当的家务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帮助孩子感受内在精神的不一样。

当孩子的关注点不在外在的物质层面而在内心的自我修养时,孩子就不会被浅薄的虚荣心所裹挟。孩子追求的便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满足,而不局限于物质的充裕。

4. 多让孩子跟品性好的孩子接触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孩子老跟喜欢炫耀的孩子玩耍,自然是很容易变得攀比、爱炫耀。

所以,不妨将你的孩子带去和那些品性好的孩子交朋友,更容易培养出好性格、好品性。

总之,当孩子渐渐融入群体生活后,会渐渐变得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不妨在此之前就给孩子打好预防针,不要让这种渴望关注的心理成为攀比虚荣的诱因。

虚荣不可怕,重要的是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它,然后及时改正,才能不为虚荣所累,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更多缺失什么就会炫耀什么(越是缺少什么越是炫耀什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