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宁波栖霞坑古道路线图(奉化栖霞坑古道介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宁波栖霞坑古道路线图(奉化栖霞坑古道介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宁波栖霞坑古道路线图(奉化栖霞坑古道介绍)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内的栖霞坑村,位于雪窦山之南的峡谷中,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古村落。

雪窦山,海拔较高,常在云雾之中,谢遗尘游记中说:“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因此雪窦山一带,古称“二十里云”。

雪窦山之南的栖霞坑一带,则被称为“云南”。

栖霞坑是浙江造山运动留下的断岩带,地处雪窦山的千丈岩、三隐潭、徐凫岩之南的峡谷中,筠溪穿村而过,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栖霞坑,旧称桃花坑。《四明山志》记载,桃花坑“在二十里云之南。山岩壁立数仞,延袤数百丈,其石红白相间,掩映如桃花初发,故名桃花坑”。

奉化进士孙锵曾在光绪二十四年撰文描述栖霞坑:“剡源之乡有坑曰栖霞,其地岩石犹崪,阻山夹涧,泉瀑若雷,终岁不绝。居民负山结屋若重楼,然四境陡峻,可耕可樵诚乐土也。然地当孔道,西界越嵊,东通奉鄞,行人往来不绝……”

通过栖霞坑的古道,是著名的“唐诗之路”的宁波段,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诗篇。

唐诗之路,是从绍兴会稽山,经嵊州、新昌、余姚、奉化、宁海直至天台山的路线。沿线风景秀丽,曾让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00多人游历过这条风景线,李白、杜甫也曾溯剡溪而上,饱览了“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这条线路因此被称为“唐诗之路”,成为我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文化旅游品牌。

唐诗之路的宁波段,栖霞坑古道,联通了新昌、余姚与奉化、宁海,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皮日休,留下了著名的《四明山九题诗》。

陆龟蒙,也叫陆鲁望,他写的《四明山九题诗》中,其中一首就是《云南》: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

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鸣。

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

若得山颜住,芝蒫手自携。

皮日休,字袭美,因此又叫皮袭美,与陆龟蒙是好友,两人并称“皮陆”。

皮日休写了《和陆鲁望四明九题诗》,其中的《云南》是这样写的:

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

墟里生红药,人家发白泉。

儿童皆似古,婚嫁尽如仙。

共作真官户,无由税石田。

明末清初,余姚人黄宗羲,又叫黄梨洲,针对皮陆二人的九题诗,作了《四明九题考并诗》,其中的《云南》诗写道:

南行云过尽,始见有人家。

名里今如故,遗风昔不差。

僧留人外偈,桃发自然花。

盘谷无嫌小,山将出路遮。

清代文人靳治荆又写了《和黄梨洲九题诗并引》,其中的《云南》诗是这样写的:

云南旧里在,烟火动山家。

树豁看才见,峰奇路恐差。

寺钟生竹坞,涧户闷桃花。

胜赏元尘外,层峦面面遮。

诗人们关于“云南”栖霞坑的一唱一和,为栖霞坑增添了传说和佳话不少。

明代诗人沈明臣,清代李东门、全祖望等人都曾为栖霞坑留下了诗篇。

栖霞坑,就是这样一个让历代文人墨客写之不尽的地方。

奉化《四明栖霞王氏宗谱》中有《桃花坑歌》:“岩边笑指云深处,依旧桃花满千树。谁知应梦在名山,几度春风等闲去......回头欲见徐凫仙,拍手招我青崖岭。他年来赴蟠桃会,石上共话三生缘。”

从桃花坑,可以看到徐凫岩瀑布,瀑布旁边,现在已经建成了令人惊叫的玻璃栈道。

近年来各地游人远道而来,重走唐诗路,感受“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的旖旎风光,落寞多年的栖霞坑,重现当年熙来攘往。

栖霞坑古道,早在2010年就入选宁波“十大文化旅游古道”。

从奉化区溪口镇,沿亭下湖右侧公路前行,过董村,再向深山前行,就可以来到栖霞坑。

到达栖霞坑,首先看到村口建于明代的长寿桥,桥体全由溪床岩石搭建而成,石缝未经浇灌,村道改建后,长寿桥已经荒废多年,杂草丛生,遍布古藤,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境,充满了古意和野趣。

村中王氏、应氏、周氏都有500年以上,据村中《四明栖霞王氏宗谱》记载,王氏先出山东瑯玡,王羲之是同宗族祖,自六朝迁越州诸暨,后迁奉化大堰,宋时迁定海金塘,明代再返迁四明栖霞坑,宗谱中《题栖霞王氏》云:“明代巨族称王氏,繁衍徙居栖霞里,山川灵秀钟多贤,风俗敦丽能说礼”。

当地村民讲,村口的鹰嘴岩上有个狮象亭,可惜1988年被“7.30洪水”冲走了,另一边是狮子山,狮子头俯在水潭中,像是在喝水的样子,旁边还有象山,遗憾的是狮尾和象鼻近年修公路时都被炸掉了。

鹰嘴岩下面有一个水潭,潭中间有一个圆宝形石头,曾被打成了两半,潭很深,里面有个洞,据说直通狮子山的狮子背上。

现在可从《鹰嘴岩》诗中遥想曾经盛景:

“若个岩蹲曲迳隅,依稀鹰幻作形殊,春深草碧藏钩爪,秋肃霜浓缀玉珠,昂首云间非攫兔,护身崖上似愁胡,行人过此争相讶,谓是轩楹势可呼。”

进入村中,远远就能看到洽成祠堂,祠堂有两道门,正门的门楣上刻有 “世袭槐荫”,后门的门楣上有“源远流长”字样,内侧有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等壁画,木雕和石刻精美绝伦。

从祠内《式榖堂碑记》可知祠堂名叫“式榖堂”。板壁上残存着各式“捷报”,只有一张还能看清,“光绪甲辰年会试第二百七十六名进士”。可惜现在屋顶和墙体大多倾倒,残檐断壁,荒草丛生,尽现岁月沧桑。

祠堂前原本有一个石拱桥,早已被毁,桥下原本卧着一个迷勒佛,维妙维肖。还有一个水潭,水流的“咚咚”之音不绝,故名“擂鼓潭”,可惜也被“7.30洪水”冲毁了,现在只能从诗中品读曾经妙景。

《石佛卧溪》诗云:

“天生石佛少同仇,仿佛孙公独枕流。浴德澡身修愈果,不知静卧几春秋。”

《擂鼓潭》诗云:

“溪滨何处鼓鼙声,过客曾闻乍欲惊,会是钧天奏广乐,还疑汉将出雄兵,雨余坎坎音弥壮,风静渊渊听自明,子晋当年如领此,定应一曲和瑶笙。”

还有《鼓潭振音》:

“寂寞小溪鼓孰鸣,潭深石净水盈盈。休劳却子援袍击,宛若逢逢自彻声。”

宗祠斜对面,有幢老屋极为显眼,名叫“润庄”,当地人叫“洽成昌门”。大约建于1870年前后,由王氏三兄弟建成,其精巧布局和精美雕刻令人叹为观止。门楣上方“润庄”二字下面雕刻着“独占鳌头”图案,门庭背后是喜鹊迎客图,宅内到处都是古旧的物什,厅堂的板壁上贴满了各种泛黄的“捷报”,有清代晚期至民国的16幅官府和地方学政的中举录取的报单。

离润庄不远有一座廊桥,名叫长安桥,又名幸福桥,属单孔石拱桥,至今约200年。横跨筠溪,桥上建有木廊,可遮阳避雨,桥面由鹅卵石铺成,已被行人的脚步磨得光滑透亮,那是岁月的痕迹,也是光阴的语言。

再向前行,可至显应庙戏台。显应庙建于明代,抗日战争时被日寇烧毁,抗战胜利后重建。戏台在天井中心,后场与门廊相连,左右各三间看戏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庙内柱联:“万年宗社属神灵,千载威名崇祀典”;“保一方万民安宁,护千处风调雨顺”。想曾经这里也曾笙歌连连,喝彩不断。

说起村中人物,村民知道王羲之者寥寥,但说起王恩溥,则津津乐道。王恩溥早年加入同盟会,和蒋介石是结拜兄弟,常随蒋出没沪甬之间,最后为保护蒋介石,被袁世凯部下所害,《蒋介石与结拜兄弟》一书中有此记述。

村中原本还有一个明朝的古宅,名叫“云蒸”,比“润庄”还要精湛,可惜被一场大火化成了一片废墟,仅存的门楣雕刻精美,龙凤呈祥,上书诗句“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不难想象昔日盛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年轻人大都进城定居了,村中只有部分中老年村民留守。

近年来,乡下度假渐成趋势,栖霞坑诸多旧宅得到整修,盛景更胜当年。

村西口还有座单孔石拱桥,名叫“永济桥”,始建于万历年间,与村东口的长寿桥及村中的长安桥三桥呼应。

经古道,至唐田,满山红枫,红翻天。

人类前行的步伐,艰辛而沧桑,古今多少事,尽付筠溪中。

山中岁月无古今,世外风烟空往来。

栖霞坑交通攻略:

自驾,导航栖霞坑即可。

公交,从宁波火车站,乘坐988路公交车,至溪口客运中心,转乘301路公交车,即可前往栖霞坑。

假日不知道去哪里?

世界很精彩,文中无限事。

发现宁波之美,不堵,不挤,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尽在:颖之星语。

特别声明:因不断发现本人原创作品被抄袭发布到多种自媒体平台,特此申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抄袭发布,侵权必究!

更多宁波栖霞坑古道路线图(奉化栖霞坑古道介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