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一年一阵风,从春刮到冬(又一春,大风刮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一年一阵风,从春刮到冬(又一春,大风刮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一年一阵风,从春刮到冬(又一春,大风刮过)

新疆克尔碱,地域广袤、人烟稀少,最大的特征是常年大风呼啸。从平平常常的七八级大风,到十多级的强风几乎从年头刮到年尾。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三十里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大风区里,却暗藏诸多古老水系和无数神秘景观……

攀上黄色砂岩,水系图砂岩袒露在那里,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水系图

克尔碱是 *** 尔语“库克加依” 的变音,古 *** 尔语译为“勇敢者之地”。确实如此,没有胆量的人去克尔碱,见识一下那恐怖的大风天,就得吓破胆,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当地有句民谚“好个克尔碱,全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只刮北南风”。克尔碱的大风曾刮翻过火车,天山网讯:“2007年2月28日凌晨2时05分左右,从新疆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在吐鲁番境内遭遇特大沙尘暴,11节车厢被狂风刮翻。列车脱轨侧翻中,有4名旅客死亡,1名旅客重伤,32名旅客轻伤,南疆线中断行车”。

听着十年前的故事穿越“大风口”

这是新疆的深秋季节,难得风小天晴。我们的汽车出市区,驶入“吐乌大高速公路”。不断提速的车子在班德瑞的轻音乐中轻快飞驶,好像小溪欢腾奔入河流一样。乐声中,车过柴窝堡,进入了风谷—— 达坂城风区。从达坂城到托克逊一线的风常年很大,而且常常发生因风大导致高速公路被封闭的情况。空旷的原野上,成网的高压电线,日夜汇集着大风车采集的环保电能,传送到远方的城市和乡村。沿大河沿到库尔勒的南疆公路而行,去克尔碱的路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两旁栽种着巨大的榆树,这些榆树从小被北向和南向的飓风常年吹着,就长成了由北向南倾斜45度的样子。看来,这一带的风不但折磨人,就连大树也不放过啊!很快,我们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新疆最著名的风蚀区之一 ——克尔碱。

雅丹群中间,四面的风怪叫着,白色精灵一般的越野车,仓皇无助地藏在如海的雅丹波涛中

托克逊县克尔碱地区是新疆有名的大风口,据气象部门统计,每年这里都要刮上100多天的大风,10级以上的大风把人吹着跑。要是开汽车顺着风向走,那可是绝对省油!当地有个有趣的传说:从前,这里有抢财夺命的土匪,专劫从这处风口地形进入克尔碱的陌生路人。据说第一次到克尔碱的人,必须在嘴里咬上一根两边穿上羊粪蛋的小木棒才能安全到达。据我推测,古老的克尔碱雅丹地貌区,可能就是传说中土匪出没的那个风口地区。而导航仪上显示“亚旦” 标识的地方,从方位断定,恰好就是克尔碱。当我查询资料后方才知道,雅丹在 *** 尔语中是“有陡壁的小丘”(风蚀土堆群) 的意思。

在原始土路上,当地修筑的公路从雅丹区中间蜿蜒而过,好像一条粗大圆滚的蟒蛇,纵卧在古老的雅丹土林中,而此时的我正从这条“蟒蛇的脊背上”缓缓穿行着。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这里还是比较享受的。因为,开车穿行在风蚀雅丹群中,我们的身边俨然就是一座风蚀地貌自然博物馆,它让我不仅可以尽情研究风与各种雅丹地貌,更可以随时欣赏它那苍劲之美!面对恢宏的雅丹群,又是一阵大风扑面而来,让我揩泪不止。

带我们来到克尔碱的“野狼”。

我差点被“放了风筝”

进入克尔碱的核心地带,我走下车细细感受起来。整个克尔碱雅丹风蚀区,就像一片正在飘落的胡杨叶,落在布满黑色戈壁碎石的大漠上。克尔碱西北至东南方向分布的雅丹群总长5公里,总宽300米~500米,单个雅丹最高的有20多米。我把车开到了一座最高的雅丹跟前,向四外俯视,周围的雅丹土堆如城堡群落,屋宇林立,煞是壮观、宏大。

这里的雅丹尽是布满石子的沙石大墩,犹如水泥铸就一般,质地格外坚硬。在古时候,这里的地表以下满是沙岩层和沉积岩,一层松软,一层坚硬,交错而成。从达坂城风口吹来的北风和融雪后的河水,如钢刀砍削、砂轮打磨一般涌过这里。千百年来,风力与流水源源不断地“雕塑” 着这片沙石地,最终使之成为一处雅丹奇迹。

就在克尔碱的雅丹“建筑群”中,每时每刻都旋转着无形无影的风,像精灵一样裹挟着细沙把我的眼睛吹得痛痒迷离,躲无处躲, 于是赶紧退回车内。也许,这就是克尔碱雅丹的一个秘密。用当地人的话说,克尔碱就是风的“居所”,它不允许陌生人的鲁莽造访,它会给闯入者还以颜色。在艳阳高照的下午,大风没来由地骤然吹起, 默默耸立的雅丹立即变成了风魔的琴键,不断发出深沉的“嗡嗡呜呜” 声。我明明知道这是风声,但还是感觉毛骨悚然。我以前就听说过,当一些胆颤心惊的迷途人逃离了克尔碱后,便给这里便起了个骇人的名字——魔鬼城。

大风袭击之下,粗石粒和黄沙漫天飘飞,即便穿着冲锋衣,沙打在身上还是很疼

我有意尝试一下克尔碱大风的威力,于是推开车门走下了被风吹得乱晃的越野车。一伸开双臂,立即感到有股力量在推着我向前走,很有种“被放风筝”的感觉。迈开一步,下一步必须紧跟着,不然绝对会被风吹倒。

若顶风走的话,第一感觉是呼吸困难,风直往鼻子里钻,粗砂粒打得脸生疼;第二就是我必须向前夸张地倾着身子,向纤夫拖船一样迈着步子前进。一回到车里,我又想起了刚来克尔碱的时候,看见路边那些大榆树都被它吹得斜了腰,更何况我这样一个脚没生“根” 的人呢?!

克尔碱所在的托克逊县,地处吐鲁番盆地边缘地带,由于远离海洋,背靠天山,再加之少雨干旱的气候和稀疏植被的地貌,每当南下气流经过这里,立即就会起大风,一起风就是尘土飞扬,风沙弥漫的状况。外面的风越来越大,怒吼着,夹杂着小石粒向我们的车子扑来。在当地向导的指导下,我赶紧把车挪到了一处高大雅丹下,将车 *** 对着风头,关紧车窗,任凭狂风碎石袭击。我心里暗自盘算着,只要沙石不打碎车窗玻璃,就是万幸。至于沙石是否能把车身的油漆打个净光,可就顾不得了!相对于让人痛苦的大风,我开始越发对明天的行程充满幻想,大风,除了破坏之外,究竟还给这里带来了什么?

盘吉尔怪石林下蜿蜒着克尔加依河。

徘徊在神秘的窑洞前

第二天天一亮,我们便从雅丹地貌区穿过南疆铁路,再走上一段土路,来到了库加依镇。这是方圆百里范围唯一的小绿洲,当地80%基本都是 *** 尔人。几位维族路人只打量了一下我的车,便纷纷去做自己的事了。一辆外地卡车拉了许多日用品在街道上做露天生意,这就是我在镇子上见到的唯一“商业”。

在镇子西面有一座废弃的院落,似乎久无人烟,留下的全是废弃厂房,破旧的墙上旧式语录字迹依然清晰。距离院子不到2公里,有几个直径数米的大坑洞,在坑底、壁上、洞中到处都是被烟熏火燎的痕迹。大地上一个个巨大的洞,仿佛是被无情地凿开,突兀而恐怖。据说这是上世纪中期,“大炼钢铁”时挖的炼铁锅用的炉坑!站在大洞前,我眼前不觉恍惚再现当年的壮景:漫山红旗飘飘,遍野歌声嘹亮,大风中流淌着豪迈的呐喊声、号子声……在那个火红的年代,荒芜的克尔碱和其他地方一样,也曾热火朝天过, *** 的人们顶着狂风烈日,也曾燃烧过乌托邦式的理想。而如今的克尔碱荒凉奇特,遍野都是细小的黑色戈壁石子,大地也如同被烈火烤炙过一样。

当地人说这里是过去哈萨克牧民转场时临时住的洞子,也有人认为这些洞窟是远古时期就留下来的

抬眼观瞧,不远处的河床边连绵2公里的范围,居然分布着为数不少的洞窟。有的洞窟已经倒塌,有的只剩下半截。当然,也有一些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但很显然,这些窑洞建筑不是近代所造,看样子已经很老很老了。奇怪的是,这些洞窟的高度居然都不超过1.5米。克尔碱的洞窟究竟是什么年代开掘出来的?如此矮小的洞窑又是做什么用的?

当地有一种说法是:“克尔涧山谷”是哈萨克牧民转场的传统通道,现在有些牧民转场期间还会住在这些窑洞里面;也有人认为,这些洞窟的历史年代更长,更该是远古就有的建筑,而且与“克尔涧水系图” 有关,推测是几千年前雕刻水系图的那些先民开凿的栖身之所。现在牧民转场既然能利用这些洞窟,古代先民自然也有可能用来居住。

结合当地人的说法,我从七拼八凑的线索中推断:这一地区西北部为喀拉乌成山,最高海拔4338米,为西北部屏障;南部为干燥的库鲁克塔格山,海拔800米~2000米;博尔托乌拉山的余脉横截中部,因而形成了此地西、北、南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向东倾斜,开口于东部的平原地区,呈簸箕形。当冷空气入侵时,由于地势条件和“狭管效应”就会出现大风,冷空气愈强,大风愈猛烈,持续时间愈长。由于大风气候的长期特征,高大建筑无法适应,于是此地的先民独创了这种只有1.5米高的半穴式居所,以防范大风的破坏。至于是哪朝哪代修建的这种洞窟,我还是没有找到准确答案。

令人惊叹的是,古人们刻画的水系和托克逊县目前的水源、河流数量竟完全一致

一张远古水系图引发的思考

克尔碱人所说的“水系图” 离这里不远,车可以直接开到水系图旁边。据说那是一张远古时期留下来的古岩石画,就刻在一大块土红色的大砂岩上。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块无人看管的大石头,居然真的是个大宝贝,它的诞生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早在1999年时,新疆自治区 *** 便宣布克尔碱水系图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可悲的是至今还无人管理。

攀上黄色砂岩,古水系图就呈现在我的面前。这处石刻岩画由3块大小不等的巨石所组成,长约7米,宽6米,其完整地描绘了古代吐鲁番地区水系的分布状况,这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水系图遗迹。古人利用巨石的自然坡度,用阴刻手法,立体、逼真地绘出吐鲁番地区的大小水渠40多条,泉30多眼。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石刻水系是在当时没有现代测绘技术的几千年前刻画的。而且,古人刻画的水系和现在的水源、走向、河流数量竟然惊人一致!在水系图标示出的一条条河流中,最长的一段为3米~5米,刻痕深达7米~8厘米。在水系下方还刻有大量人物、草地、羊只以及一些神秘的符号标志。

另外,一个指向东方的神秘箭头吸引了我的注意,石刻箭头又代表着什么意思?东方有什么呢?附近的村民告诉我,箭头指向的是一处优美的草场和水源地,但具体的名字他也不清楚;也有传说箭头所指的是一处宝藏的方位。在克尔碱地区的百姓中,流传着一个关于这幅水系图的故事:很久以前,克尔碱常发洪水,人畜损失严重,大家却找不到洪水的源头,无法治水。一天,村里来了个巫师,说是当地人得罪了河神,要送10对童男童女给河神,才能平息灾难。村里一名壮汉木里江听后很气愤,他跋山涉水,克服重重险境,最终杀了河神。受了重伤的木里江刚回到村子就死了,村民很悲伤,便将他安葬在怪石岭。

第二天,一整天的大风过后,怪石岭旁升起一个大石头平台,上面便出现了这张水系图,人们根据此图上箭头的指引终于找到了洪水源头,并加以治理,从此克尔碱人安居一隅。风,又是风,给当地人带来了福音。这是一个美好而理想的传说,仅从刻画风格手法来看,那个神秘的指向“箭头” 应该是后人加上去的。但什么时候加刻上去?为何要加上去?便又不得而知了,我们只能等待考古学家们的研究结果。

越野车压在坚硬的戈壁滩上,留下了曲曲折折的车辙印,但很快它就会被风带走

偶遇神奇之花

从水系图遗址开车沿着崎岖的峡谷山路进山几公里,是一座自然风化形成的怪石山。这里山势巍峨峻峭,色彩斑斓,置身其中,仿佛进入到了奇妙的神话世界。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有的像历史人物,也有的像 ***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千年古驼、唐僧取经、李白问月、苍鹰俯瞰……一个个令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盘吉尔怪石林。

盘吉尔怪石林也叫盘吉尔塔格, *** 尔语是“多孔窗子的山” 的意思,位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大风区” 内。由于这里风蚀力十分强劲,再加上山间雨水淋溶的作用,日积月累,山上便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石林景观,被称为“石炭系火山岩山岳型石林”,这也是国内惟一的火成岩风蚀石林区,成为了神奇的风蚀地貌自然博物馆。

我停住了车,缘山路而上,感受到的是盘吉尔怪石林的无比精致与神奇。越过盘吉尔的最高峰向后山而去,便开始不停地上上下下,穿越不同的沟壑。有些山体整个都是赭红与白色相间的,煞是好看。当然,这里更多的是凶险的沟谷,巨大的石块从山上滚落下来随意堆积在山沟两侧,犹如天降神石一般。我完全陶醉了,在乱石堆中上下不停地跳跃前行。过了许久,我才发现自己早已身陷困境,恐惧感涌上心头。在片刻迷失和惊慌后,脚下几块巨石横空驾在面前的山沟上,形成一个个巨大的黑洞,似乎深不见底,扔块小石头下去,要好久才有回音。

沙漠中的“人参”——肉苁蓉花

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正在着慌之际。终于发现一条小石缝,好似石门顿开。我和向导从宽度不到30厘米的石缝中用力挤了过去,之后再从近2米的高石上跳下去。感谢上天,我居然落在巨石下面堆积出的一个小沙包上。正坐在沙包上歇息之际,眼前忽然一亮:多么美丽神奇的花!这种如塔形的花,只生长在沙石地的白剌堆中,白身、黄芯、紫边,好像古代战将披挂的战甲。或许有些喜欢冒险的人真的可以叫出它的名字,这便是有着“沙漠人参” 之称的生命之花——管花肉苁蓉。“逃离”了盘吉尔怪石林,我仍处在被风蚀的世界里。突然想到,世间没有什么东西能比风更加坚硬与永恒!风蚀中的克尔碱,就如同一座被时光抛弃的废都,幽怨而沧桑。

但只要有风过,就有留痕。当我驾车离开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从后视镜里向后观望,试图能多看一眼克尔碱。风沙弥漫的克尔碱,正如同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抖落着蓬松的鬣毛尾随而来……

克尔碱探秘自驾路线图

更多一年一阵风,从春刮到冬(又一春,大风刮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