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不可否认,如今的沈腾,已经成了中国喜剧演员中最大的排面。
喜剧电影中的“含腾量”,已经成了影片能否大卖的重要因素。
沈腾主演的《独行月球》上映之后,简直气势如虹。
上映首日便拿到2.39亿票房,3天票房破10亿,上映10天破20亿,成了影视行业的“救市之作”。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独行月球》最终的票房预估成绩,也十分乐观。
这些年来,“沈腾”几乎成了国内喜剧电影的品质保障,他也被大家视作是这个时代“喜剧之王”的不二人选。
可即便如此,若当真把大师级的喜剧演员一字排开,沈腾想挤进这个阵营也有些勉强。
当然,这里的大师是指在各自领域开宗立派,处于该领域顶尖地位的人物。
也不怪沈腾挤进去很勉强,毕竟他前面的个顶个都是“大师”级人物。
九、沈腾
沈腾绝对是近年来风头最盛的喜剧演员。从《夏洛特烦恼》,到《西虹市首富》。
他的名字几乎成了票房保障,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也包括这次新上映的《独行月球》
其实就目前来说,沈腾、徐峥、黄渤3人差不多都处于同一赛道。
他们都在喜剧电影的领域中称霸一方,算得上是“三足鼎立”。
只不过最近几年,沈腾较之二人略胜一筹。
如果放在前几年,徐峥肯定稳压沈腾一头。
但现在,徐峥更多的是在制片、导演领域耕耘,演员反而逐渐成了他的副业。
黄渤也不必说,他的演技大家有目共睹,可这几年他掉队的趋势越发明显。
再放到喜剧领域,黄渤这几年的作品就更不够看了。
再者,黄渤吃的是演员的大锅饭,啥都能演。
而沈腾吃的却是喜剧演员的小碗饭,术业有专攻。
从综艺、春晚小品,再到开心麻花的系列电影,沈腾在这三人中是最纯粹的喜剧演员。
一直在喜剧领域耕耘,有自己的班底和团队,同时也在为喜剧新秀提供土壤。
这些都是其他两位所不能比的。
所以,沈腾是眼下国内喜剧电影的执牛耳者。
但是比起其他的喜剧大师,沈腾还需要再经历一些岁月的沉淀。
放眼十年后,说不定他的名次就可以提前几位了。
八、郭德纲
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算是当下相声领域的排面。
纵观相声百年历史,郭德纲绝对称不上将相声说到登峰造极的人物。
但就现在而言,郭德纲对相声的贡献却是无人比拟的。
2000年左右,相声市场一片萧条。
很多相声演员纷纷转行,开出租的开出租,做生意的做生意。
直到2005年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崛起,相声这门艺术门类再度迎来春天。
侯宝林、马三立等相声大家,将相声推向后来者不可攀越的高峰。
而郭德纲,则将衰退的相声一把拉回来,属于力挽狂澜式的人物。
郭德纲自己也曾说:“相声行业已经没有江山了,德云社就是海上的一条孤舟。”
德云社将相声这种较为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同当代文化结合在一起。
培养出岳云鹏、张云雷等“相声明星”,为相声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从“相声演员”,到“相声明星”,或许会有人诟病郭德纲和德云社拉低了相声的内涵。
可如果相声这个行业都没有了,又何谈内涵呢?
何况相声的本质不就是惹人发笑,娱乐大众。
就这一点而言,郭德纲对相声的贡献,不能说空前,那也是绝后的。
而喜剧表演形式多种多样,相声小品自然也包含在内,郭德纲自然也算是喜剧演员。
将郭德纲排在第八,并未言过其实。
七、黄百鸣
一些年轻的朋友对黄百鸣的名字可能并不熟悉。
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个男人是香港喜剧电影一个时代的缩影。
《家有喜事》系列、《开心鬼》系列,这些都是他手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当初黄百鸣几乎白手起家,和几位朋友一起成立了新艺城影业。
在此之前,香港电影市场几乎被邵氏和嘉禾把持。
但新艺城硬生生从两位老大哥嘴里抢出来一块肉。
当时鬼怪题材的电影在香港格外卖座,《倩女幽魂》《僵尸先生》等都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
而黄百鸣则坚定走喜剧这条路,并将喜剧元素与鬼怪题材融合,打造出《开心鬼》系列电影。
更难能可贵的是,黄百鸣知人善任,也热衷于提携新人。
黄百鸣十分擅长合家欢式的家庭喜剧。
他的《开心鬼》系列拍了5部,捧出了高志森、杜琪峰等名导,还带出了罗美薇、袁洁莹、李丽珍等一票女星。
可惜的是,后来香港的喜剧电影日渐式微,黄百鸣也很少再创作出让人捧腹大笑的作品。
不过,后期的没落也无法掩盖他喜剧大师的成就。
六、赵本山
赵本山在小品领域的地位,那真是没话说。
从草根起步,逆袭缔造“本山传媒”,赵本山的一生实在称得上一句“励志。”
当郭德纲还在自己的相声山头苦苦打拼的时候,赵本山已经在小品的巅峰傲视群雄了。
可以说,现在遍地开花的小品喜剧公司,半数都跟赵本山有关。
赵本山小品上的成就,很容易让别人忽略他作为演员的优秀。
一个能将小品演到登峰造极的人,很难演不好影视作品。
《男妇女村主任》,华表奖最佳男演员,百花奖最佳男主。
排在他后面,拿华表奖的是李雪健。
《落叶归根》,金马奖男主提名,打赢他的是梁朝伟的《色戒》。
《一代宗师》中惊鸿一瞥,一个眼神就将“演技”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管是小品还是影视,赵本山绝对是老大级别的存在。
只是吃亏在小品在喜剧界只占很小一部分,占大头的还是喜剧电影。
而赵本山演喜剧电影演得很少,所以本山大叔也就只能屈居第六了。
五、范伟
范伟在这些大师级的喜剧演员中,应该算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其他人都要么开宗立派、要么呼风唤雨,范伟则以小人物贯彻始终,还能强势上榜,这就是他身上令人啧啧称奇的地方。
因为喜剧界的“黄金绿叶”,非范伟莫属。
自从《牛大哥提干》后,他就一直跟着本山大叔。
俩人一合作,就是十几年。
赵本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范伟也是出过力的。
可正当赵本山处于事业巅峰期时,二人却分道扬镳。
范伟晓得,自己在赵本山手底下,永远都是寄人篱下。
要想发展,就得另起炉灶。
而大荧幕,就是范伟选择的另一个“炉灶”。
从《大耳朵有福》,到《天下无贼》,再到《不成问题的问题》。
这其中,范伟当过主演,有的仅仅是个客串。
可不管戏份多少,只要他出现,就自带笑点,让人忍俊不禁。
凭借出色的演技,范伟这些年拿了不下十个影帝头衔。
他本人,也完成了从小配角,到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份转变。
相较之下,范伟仍然发光发热、越战越勇,而赵本山则深陷“众叛亲离”的泥淖
平心而论,范伟着实该排在赵本山之前。
四、许冠文
有人说,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影坛,是属于许冠文和李小龙的时代。
这句话真的一点都不假。
当时李小龙凭借出色的武打片闻名,开创了他的辉煌时代。
与此同时,许冠文则掀起了市井喜剧的浪潮。
而这股喜剧浪潮,甚至盖过了之前由李小龙引领的武打片。
1974年,许冠文的喜剧作品《鬼马双星》,和李小龙遗作《龙争虎斗》同台打擂。
结果《鬼马双星》力压《龙争虎斗》,并打破了香港的票房纪录。
紧接着几部《半斤八两》《卖身契》等,都拿下了票房断层第一的好成绩。
许氏喜剧成为香港影视的“招牌菜”,一时间风头无两。
而许冠文,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港喜剧电影的“开山鼻祖”,被人称为“冷面笑匠”。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香港第一届金像奖最佳男主的获得者。
导演、编剧、演员,一人包圆。
将这样全能的开山鼻祖型选手排在第四名,只低不高。
三、葛优
除了小品、相声、电影之外。
喜剧界还有另一座高耸的山头——情景喜剧。
提到情景喜剧,就不得不提《编辑部的故事》,也就绕不开要提一提葛优。
作为中国顶尖的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至今仍难有其他作品超越。
它是电视喜剧的开端,亦是高峰。
而这部作品,正式开启了葛优的喜剧之路。
当然,在这部作品中,葛优还和冯小刚结下了不解之缘。
之后,冯小刚多次与葛优合作拍摄。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
冯小刚和葛优共同成就了“冯式喜剧”,哪儿有冯小刚,哪儿就有葛优。
当时还有人调侃称冯小刚的作品是:“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
更难得的是,葛优是什么角色都能演。
小到市井小民,大到领导精英,演什么都没有违和感。
在葛优的职业生涯中,有三次拿到百花奖最佳男主角。
无一例外,都是喜剧电影。
再加上葛优的《编辑部故事》,是情景喜剧的开山鼻祖。
葛优在喜剧界也算是有所耕耘有所建树,凭硬实力能挤进前三。
二、陈佩斯
冯小刚的冯式喜剧再往前数,那就轮到陈佩斯了。
在冯小刚之前,陈佩斯父子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喜剧电影高峰。
说来也有趣,父亲专耕于反派角色的塑造,儿子却一头扎在喜剧上,立志要给观众带来欢乐。
陈佩斯父子联手主演了我国第一部国产喜剧《瞧这一家子》。
紧接着,他们趁热打铁,推出了第一个喜剧系列电影“二子系列”。
陈佩斯敏锐的觉察到,“伟光正”的喜剧难以获得观众的芳心,于是便尝试在小人物上做文章。
他奠定了我国喜剧的基调,堪称中国喜剧界领头羊式的人物。
影视界玩儿完了,陈佩斯又携手朱时茂转战小品界。
一个小品《吃面条》,让小品从此在春晚舞台上扎下根来。
之后,陈佩斯又创作出《羊肉串》等让人捧腹大笑的作品,人送外号,“小品之王”。
陈佩斯不仅是“喜剧之光”,他还是一个值得敬重、颇具风骨的勇士。
一、周星驰
能盖过陈佩斯风头的人,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周星驰。
90年代,周星驰顺利从许冠文手里接过“喜剧之王”的大旗,开创了周氏独特的“无厘头喜剧”。
一开始,观众们实在get不到周星驰的“无厘头”。
《大话西游》的剧本被无数导演骂“烂到极致”。
巩俐出演秋香时不理解周星驰的无厘头,拒不配合跟他们一起搞笑。
如果众人都不理解,不是超前的天才,就是落后的蠢材。
事实证明,周星驰属于前者。
许冠文开创了一个喜剧时代,然后周星驰将香港喜剧推向了顶峰。
他的作品豆瓣平均分在7以上。
《功夫熊猫》的导演是他的影迷。
在国外公认的喜剧大师排名中,中国仅有他一人上榜。
让人笑的喜剧大师有很多,但让人又哭又笑的只有他一个。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喜剧之王,非他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