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二人转的经典剧目《小拜年》可谓是家喻户晓,“正月里来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家家团圆会/少的给老的拜年”欢快的二人转歌舞仿佛使人们一瞬间就穿越到过年的热闹场景之中。二人转作为东北民间戏曲的一个分支,它就像是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它好看、好听、好懂,听起来热闹,品起来对味,寻思起来开窍。二人转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台上和台下打成一片,共同沉浸在自娱娱人、同欢同乐、共悲共喜的气氛之中。
对于人们来说,民以食为天,但是在东北却有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可以看出二人转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二人转唱的是东北调,说的是庄稼话,跳的是秧歌舞,演的是大家愿意听、乐意看的故事,乡情感人、乡音悦耳,是东北人民性格的写照,以其简洁朴实的表演和幽默风趣的风格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观众。
二人转简介
二人转是东北文化中一门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对于二人转的形态,通常说法是“一树三枝”,单(单出头)、双(双玩艺儿)、戏(拉场戏)。“双玩艺儿”是二人转的基本形态,亦即狭义的二人转。彩扮的一男一女,又唱又说又扮又舞,跳进跳出地共同表演一个叙述兼代言的诗体的故事。艺谚有“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千军万马,全凭咱俩”、“二人转,二人转,俩人演给大家看。”二人转在东北大地已经“转”了近三百年,它越“转”越盛,越“转”综合程度越高,不断地创新、发展。在 2006 年,二人转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二人转不仅成为了地方文化的身份标识 ,而且还成为东北人招待客人的一道 “特色菜”。
在白山黑水之间,正当京(京剧)、梆(梆子)大戏兴旺时期,二人转是如何受到人们的欢迎呢?
二人转的独特魅力
与其他戏剧形式相比,东北二人转具有鲜明的艺术魅力和价值。这种粗犷而简单的形式表明二人转与其他戏剧完全不同。
“转”在田间地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二人转是一种非常纯粹的民间艺术,它产生于农民之口,流传于城乡之间,说的是地地道道的东北方言,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在封建、半封建社会的旧时代,二人转被视作“小道”、“末节”,很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它在历史上很少被文字记载,也不会经历知识分子的扭曲,因此它不像京剧、梆子那么精致,经典。二人转的基本形式仍然保持了基层的粗犷、直率、真诚、简单和原始的本质,保持了草根的戏剧形式,保持了社会最底层人们的情感内容和精神上的乐趣。正因为如此,二人转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烈欢迎。
二人转语言中夹杂着很多东北方言词汇,体现了平实质朴的风格特色。比如《新村佳话》中金秋霞骂她丈夫的一段唱是这样写:“金秋霞脚踩门槛双手把腰插/ 骂一声没长心的田春发/ 当个小破村长就不知官儿多大/ 两元钱开小店你这顿究踅达……/ 谁显着你的的嗖嗖、蹿蹿达达、咋咋呼呼、摆摆划划、虎了光叽瞎扑喳/ 我问你究竟图希个啥。”语言自然流畅,毫无雕饰之感,爽朗上口又极具幽默风趣意味,浓郁的生活气息使得观众听了也觉得格外亲切。
民间艺术与宫廷艺术完全不同。二人转表演者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对艺术理论和艺术知识一无所知,但却保证了民间艺术形式的纯洁性,摆脱封建统治阶级的干涉和控制。二人转的创作者与表演者可以从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欲望出发,这种原创的“二人转”可谓是中国东北的“乡村戏剧”。
开腔先开心
二人转是美的更是丑的,有的时候丑角可以一反常态地大出怪相,使整场表演幽默滑稽,逗的人们哈哈大笑,用艺人的话说“悲剧喜唱”。二人转更多地借助历史故事,大胆地表现东北劳动人民对于官府压榨、豪绅剥削、封建礼教的不满,在粗狂奔放的性格和乐观情绪的背后,可见东北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痛苦。
比如东北二人转演员田娃的脱口秀台词: “女士们,先生们,雷的森,还有节特们,老少爷们娘们们……您的到来使我们刘老根大舞台篷上有灰(蓬筚生辉)……”这些出其不意的对欢迎词的改编使观众在喧嚣沸腾的欢声笑语中精神得到彻底放松。再比如二人转小帽“九反朝阳”中的片段:“大清国到了头/昏君宴乐在龙楼/河南河北遭荒旱/长江以里水倒流/百姓无粮又无款/县衙催款又催租/带兵挨户搜。”小帽“九反朝阳”记载的是以李凤奎为首的一次抗清朝统治的史实,官方世界就这样以狂欢化的形式被嘲笑和权力逆转。
二人转手持道具--扇子
二人转手持道具--大板
二人转更讲究通过演情和唱情,表达对于封建婚姻的反抗。在《大西厢》里,莺莺的深情,张生的钟情,红娘的热情可以说是描写的淋漓尽致。如其中的一个片段:“你我好比连理枝被风吹散/各分左右/你我好比比目鱼被浪打翻/各分一旁/你好比镜中花/有花无影/我好比池中鱼/久卧池塘/…真叫人割不断的相思,砍不断的情长。”二人转以讲故事的角度对儒家宗法制度提出了明确的挑战,在这种制度下,农民、女性被置于阶级等级结构的底层。而在戏剧所描写的另类世界中,农民和女性成功地把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人转中还出现了大量的东北方言,如 “得瑟”、 “磕碜”、 “虎了吧唧”、 “虚头巴脑”、 “那嘎达”、 “二椅子”、“贼好”、 “带劲儿” “可劲造” “显摆”、 “山炮”“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等,二人转艺人运用这些形象的东北方言来夸大自己的情感,再配之火热的形体动作、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营造一种欢快的现场气氛,观众们在笑声中取得片刻的欢乐,生活得到了疏解,消磨难熬的岁月。二人转是狂欢化的戏剧形式,它的形体动作是解放的、爆发的,它的节奏是强烈的、自由的,它的气氛是火热的、向上的、振奋的。
继古唱今
二人转具有吸纳百川的功能。一般来说老百姓喜欢什么就来什么,想看什么就演什么。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 ,二人转同样需要更新和转变。如今二人转的曲牌新了,伴奏乐器多了,还有千变万化的灯光在舞台的运用,使得二人转从农村唱到城市,从东北人爱听唱到全国人民都爱听。再加上《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电视剧的热播,以及本山传媒公司、刘老根大舞台等诸多二人转演出,使二人转的影响不断扩大,引发东北以外其他地方人们的好奇和新鲜感,使得很多来东北旅游的游客纷纷走进二人转剧场,带来一场精神上的盛宴,体验一次具有浓郁东北文化特色的歌舞表演。在现代社会,二人转利用现代技术使二人转的灵魂和神韵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保持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不为别人所代替的美。
总结
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古老的民间地方艺术,是饱含东北精神的艺术形式。尽管关于二人转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是二人转艺术从产生到现在,在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在东北三省、河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始终保持着二人转的基本形态。近年来,新媒体和文化产业已经改变了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但重要的是二人转将继续存在。正如民谚所说“风大、河干,二人转扭得欢”,它以豪迈而欢快的歌舞形式,承接着遥远的过去,召唤着幸福的未来,二人转在哪里表演,它就把欢乐和幸福带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