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当潮水退去后,热闹而繁荣的潮间带便显露出来了。
从海水涨潮时所达的最高线,到退潮时所及的最低线,两线之间的区域便是潮间带。能在这样环境中生活的生物都有超强的适应性。不过,如果你想了解和认识它们,得像个侦探,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细细观察。你也不知道下一秒,你会收获怎样的惊喜。不良媳妇总结了这大半年赶海的一些收获(欢迎指正),供大家陪娃到潮间带观察参考。如果你在厦门,你到任一一个海滩,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都会有惊喜收获。
△钟丹丹/图
礁岩区,大大小小的石缝洞穴、潮池里,住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岩石上,你可以很轻易地看到牡蛎、藤壶附着在上面。
藤壶是一种固着生活的甲壳动物,它的一身都固着在木头、礁石或其他固定的表面上。低潮时,一旦它们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关上它们的盖板,以防身体干燥。
△藤壶 钟丹丹/图
而在藤壶的壳里,时常会看到群居着贻贝、滨螺。
当潮水退去后,滨螺会用自己足部分泌的黏液把自己粘在礁石上或者其他坚硬的底质上,它们紧紧缩回壳中,密集成群,用厣 [yǎn]封住壳口以保持潮湿。它们可用肺室呼吸,有半陆生性质,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面以上,每当涨潮的时候,它们往往会集体往高处迁移。
△ 钟丹丹/图
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你也许还可以在岩石上看到一种叫做石鳖的软体动物。石鳖有着扁平分成八段的身体,用它强壮的肉足附着在岩石上。如果把它从岩石上拿下来,它就会紧紧蜷成一个球形。
△石鳖 钟丹丹/图
礁岩上的石缝洞穴,往往是齿纹蜒螺、荔枝螺、单齿螺、粒花冠小月螺等喜欢生活的地方。
△可变荔枝螺 钟丹丹/图
△粒花冠小月螺 钟丹丹/图
△齿纹蜒螺 钟丹丹/图
对了,还有潮池,可能在某一天,你偶然间一低头,就会发现满潮池的海葵在摇曳绽放。而它们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哦。
△亚洲侧花海葵:这个坑我承包了! 钟丹丹/图
△摇曳生姿的海葵 钟丹丹/图
崎岖的礁石密布的洞穴与石洞,是它们就地掩护的避风港。身手矫健的方蟹可以在岩石上飞檐走壁,即便浪花拍岸,依然行动自如。遇到人类靠近,就迅速钻进洞穴里,瞬时跑得无影无踪。
△ 钟丹丹/图
当你走在潮间带的砾石区时,不妨试着搬开一块石头看看,总有惊喜。
石头的一面附着着牡蛎,而石头的另一面,常常会看到“好基友”齿纹蜒螺和单齿螺形影不离。
△ 钟丹丹/图
有时候,一低头,石块下方,一排单齿螺,从大到小一字排开,正“排排坐,吃果果”呢。
△ 钟丹丹/图
△单齿螺 钟丹丹/图
单齿螺和齿纹蜒螺都是潮间带常见的软体动物,它们以藻类为食。而且拥有直接呼吸空气的能力,可以较长时间离开水面。
而这种肉食性的玉螺,常常出没在你脚下的泥沙滩里。它们可能正钻在湿沙子里,准备捕食双壳类的软体动物。玉螺可以分泌一种液体,涂在猎物的壳上,将一小块地方软化,然后用它的齿舌在软化部位钻出一个完美的圆孔。之后,玉螺就可以从洞里把猎物吮吸出来,美餐一顿。
△斑玉螺 钟丹丹/图
玉螺把卵产在海滩上,它们的卵形成一个个柔软的小包裹,俗称“沙领”。
△玉螺卵带 钟丹丹/图
当你走着走着,突然泥沙滩里钻出这样一只张牙舞爪的东西,你会不会突然吓一大跳,随即尖叫惊喜呢!
△ 钟丹丹/图
甚至,随手捡起的一个贝壳里,发现居然还有海葵的踪影。
△一只纵条矶海葵在微黄廉玉螺的壳里安了家
钟丹丹/图
在这样的沙滩上,你会发现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这是波浪走过沙滩的痕迹。
△ 钟丹丹/图
海藻来过。海绵来过。珊瑚来过。海鳃来过。海星来过……
△潮水退去,海滩上遍布绿色的海藻 钟丹丹/图
△一种海绵 钟丹丹/图
△珊瑚 钟丹丹/图
△海鳃 钟丹丹/图
△海星 钟丹丹/图
当然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沙蟹。我们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洞口大小、形状、泥粪来判断不同的沙蟹种类(这个我还在研究和搜集资料,日后有机会和大家分享)。
△ 钟丹丹/图
△ 钟丹丹/图
△正在刨坑的短指和尚蟹 钟丹丹/图
当然,你别忘了海滩上的那些贝壳。通过观察这些贝壳,我们也可以认识很多你可能还没发现过的海洋生物。
在不同的滨海潮间带的砾石堆,在被海浪冲上岸的贝壳堆里,寻找和发现各种贝壳,通过查阅书籍和资料,认识它们,你大概可以了解,这片海域可能生活着哪些贝类,哪些物种的数量可能会比较多,由此了解不同海域间生物的差异性,其实也是件蛮有趣的事。
△ 钟丹丹/图
△ 钟丹丹/图
你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拍一个贝壳或活体贝类,以便于你更准确地对照图鉴来认识。比如:
△ 细纹蜒螺 钟丹丹/图
△ 细纹蜒螺 钟丹丹/图
你还可以这样拍,比如:
△ 梯螺 钟丹丹/图
△ 斑玉螺 钟丹丹/图
△ 节织纹螺 钟丹丹/图
你会发现大海造物的神奇,每一只贝壳,都是一个精巧玲珑的艺术品。
潮间带是一个潮水来来去去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滨海居民们,在环境的制约下与环境协同适应。
它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有的选择在底表环境中生活,有的在岩石的夹缝中生存。它们共同构成了滨海潮间带的生物群落。
由于潮间带是一个动态的环境,生物们的栖息地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包括各种环境因子和自然力量,同时也或多或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垃圾、污染等。
所幸,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开始学习与“滨海居民”的栖息地、滨海生态的和谐相处。
春节期间,你不妨可以趁着假期,带上孩子到海边城市的潮间带走走,去认识和热爱这片丰富多样的滨海生态,当然也别忘了保护它,你可以从最简单的净滩做起哦。
厦漳滨海潮间带部分生物参考图鉴
▼
参考资料:
[1]张素萍. 中国海洋贝类图鉴.海洋出版社,2008
[2]杨文.蔡英亚.邝雪梅. 中国南海经济贝类原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刘文亮.严莹.常见滨海动物野外识别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4]李琪.孔令锋.郑小东.中国近海软体动物图志.科学出版社,2019
[5][美]帕姆·沃克.伊莱恩·伍德著.滨海动物.程方平.胡煜成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