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0级毕业生
百儿京儿某不知名211财经类高校金融学就读
记得当年是中考前自招,想摸鱼就来了宜川(最后没压力反而考的比较好)
高一的时候做提高班班长,反正……emmmm感觉确实学校管理蛮官僚的,不过之于我倒是没啥。
高二跟一帮人熟起来了,每天吃饭都聊的特开心,八卦,讨论题目,评论政治话题。
现在挺怀念的。
我高考语文只考了92,最后去了北京(当时我真没觉得能去北京,前后都是有效志愿这个志愿就填着玩儿的)。我们一帮人玩的比较好的里面,lyc是我们当中考的最好的,也是发展最均衡的。zmt是脑子最好的,可惜最后数学有些发挥失常,但总分仍比我高一分去了东南。wzl是一位强基计划去中山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朋友,sy去了华理学做炸药,zhj以一个比较高的分数去了上师大师范类。
我算是其中比较差的。我记得我高考前目标是东南大学,那是我父亲的母校。我还记得我语文默写有一句没写出来,好像是《论语》里的一句吧。最后东南分数线559 语文+数学238 我分数559但语文+数学234。
关于学校老师
我觉得大多数,至少我遇到的教我的老师,都挺不错的(俺高一到高三都在9班,so不知道平行班咋样)。至于我为什么语文这么拉,我觉得纯粹就是我没认真学,至少我没资格去评价语文老师。我后悔语文没认真学吗?后悔,但不完全后悔。我至今仍坚信我当时提高数学水平是具有最高性价比的选择,我认为提高语文的机会成本远大于提高数学(仅对我而言)。
说实话,高三并没想象中的那么苦,我自认为作业不是很多,有些你认为没意义的作业不写就得了。可能有些人说作业挺多的,就我个人而言,高三疫情前晚自习结束前基本都能写完所有作业,回家就摸鱼。俺随意性还是很强的,什么体育课玩王者,晚自习肝方舟基本都干。
同样的,其实我个人是比较反对无用功的,就嗯卷,但很难卷出成绩,我高一高二见过很多同学作业写到凌晨好几点,但还是比厉害的同学低了好几十分。
我最感谢的是我春考英语能考到121。之后一个学期,英语真没看过,某些同学可能觉得,你怎么对自己要求这么低?我当时英语水平就很拉,考121谢天谢地。第二学期没写过英语作业,虽然孙琪老师明确说明免修的要求是130+。但我拿英语课的时间来学数学,学物理能让我数学考142,物理考A,反之英语不能。高三讲究的是极致的功利主义,全面发展在高一高二都没成功那更别说在高三了。当然了,如果你的水平是像我那个考576的朋友一样或更高,那请忽视我这段话。
我现在仍非常感谢几位老师,第一位是高二的地理老师边hy老师,她是一个真正能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老师,以至于我现在仍保留阅读地理杂志的习惯,也许能在金导考试前方松一下。
第二位是高一班主任汤q老师,汤老师相当和蔼,在我高一的时候给了我不少自信,我对化学至今仍保留浓厚的兴趣。
第三位是高三班主任张xq老师,她现在仍然在带高三九班,确实比前两位老师凶点,但我数学能考142毕竟也是张老师教出来的,不排除我在学数学的时候有赌气的成分,可事实证明,我确实能做到(抛开大学高数)。
第四位是高一数学老师冯sp老师,我现在对她的课堂印象挺模糊的,但就是一直觉得她课还蛮有意思的。
关于+3政策
我自过去一直且在未来也将反对偷换概念的效用主义的+3政策。不得不说的是,选物理真的在专业上选择的余地能大很多很多。因此,我们在实际应用效用主义的时候也必须将这一点作为标准,而不能将选物理A率低作为理由一味的劝退同学。但是在宜川高三双选真的请慎重。我有一同学高三加物理化学,一开始成绩100分制里能达到2×95+,但是最后等级考只有C和C+,我们假如没有疫情的影响,这个成绩恐怕也很难达到类似于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的水平,毕竟在高三的风险太大了,我们很难量化其收益。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当然了,在大学也要好好学习。BTW,假如英语是春考走的话,高三毕业暑假里还是要好好学一学英语。我一直都坚信,会发光的人在哪里都能发光,同样的,宜川一定也有强者。有人会因考上宜川而没考上晋元曹二唉声叹气(俺曾经也有过),但真正的强者,就像我那一届的最高分lyc(他也一直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个人),能一直全面发展,没有明显的短板,能很好地平衡学习和娱乐,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学习的。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只会让你成绩越来越拉。
关于伙食
伙食差没得洗,拉就是拉。自己带点儿零食吧,之前还有卖薯片的,乐事原味yyds。
关于太极扇,运动会等等
我那届是太极扇,挺搞的,学校领导挺好面子的,我个人不赞成。其他文体方面的活动,我个人认为是违背了上海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信条的。并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收手机
我们班老师只是不让开机,至少我们班是这样的。但他不让开机跟我玩游戏有什么关系吗(别翻车就行了)?我记得平行班有收手机的,这是对人权的亵渎!
关于电梯
电梯,不管是学生电梯还是老师电梯,我自己一个人走的话只要没人一律坐,高三的时候班级在六楼,我才不会有电梯还走楼梯呢。要是在电梯里碰到老师,就笑着点点头,问个“老师好”(我一直是随意性比较强的人了)。当时有挺好玩一事儿,高中一哥们儿,爱坐电梯,但每次电梯没到我们要下的楼层停的时候,那哥们儿就把门跟摁住,不让门开,过一会儿门就不会开了,继续往目标楼层走。还记得有一次高三?的时候,中午查坐电梯,好多人落马,但是中午我们几个人一直一起吃饭,而lyc是从不坐电梯的,所以理所应当我逃过一劫。说实话我觉得这个确实蛮哈皮的,坐个电梯也就让老师多等一会儿?反正我现在大学教学楼十几层,老师也没啥特权。该和学生一起等就是一起等。
关于学校未来发展
关于学校未来发展,我还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咱学校问题最大在哪里?首先在于平行班和提高班分化太严重,这种分化很容易给提高班同学一种人上人的感觉。我承认我们学校生源差,平行班好学生少,学风差,但我看到的是高三的时候仍然有几个文科班的学风还可以。也就是说,想带好,还是能带好的。
其次,我校一直被诟病的恐怕莫过于官僚主义了,确实很官僚,但从评价教师的角度上,lmh仍然可以说是一个好教师(据其学生反馈)lj我真不知道,我当时做班长的时候对我还挺好的。也就是说,腐朽的仅仅是体制罢了,我想等哪天来一个真正有想法的校长,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至于还有一点,我看到很多人说,对于一些成绩不那么优秀的同学,老师会劝退or劝考春考。这确实会打击到自信,我能理解老师的做法,但不支持。保证一本率是任务,否则在招生上会失去竞争优势,只能对成绩不够优秀的同学进行迫害,我并没有身处其中,因此我真的难以作出客观的评价,但本身,我并不支持这种做法,所谓的牺牲小部分来保全大局。建议看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教材《商业伦理》里面有对类似问题的细节哲思和探讨。
关于学习方法
我本人是那种摸鱼型学生,写完作业就开始玩手机了。所以对我个人而言,写作业的时候效率得高,手机忍得住不看就放旁边,忍不住就别放旁边了。补课的话上学期间是不补的,假期偶尔会补,但我个人还是抗拒的,说实话补课就换个地方摸鱼。数学还能听一听,别的真的听不进去。
以上,仅仅是高中三年有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