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现代人如何处理粪便(现代粪污处理方式),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现代人如何处理粪便(现代粪污处理方式)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现代人如何处理粪便(现代粪污处理方式)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发明被誉为国内现代粪菌移植第一人。2012年,他在美国交流学习期间,得知美国医学界已经对该研究领域非常重视,回国后旋即组织开展中国的粪菌移植技术的研究。

目前,他的团队在南京医科大学两家附属医院建有标准化实验室。取得了粪菌移植领域多个技术及理论方面的开创新成果,包括完成了中国第一例具有现代意义的“粪菌移植”,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粪菌分离系统,发明可置于结肠随时可输入菌液的管道器械,发明有大规模生产潜力的配方菌群移植技术等。

12月5日,张发明教授接受红星新闻记者独家专访,谈论了粪菌移植疗法目前的发展水平和研究前景。

↑张发明(中)和他的团队成员。

粪菌移植,始于葛洪《肘后备急方》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发明开始“调转”研究方向,投身粪菌移植疗法。2012年,张发明在美国交流学习,一次饭桌上,几个美国医学者讨论“粪菌移植”,他记下心来。

张发明之前主研消化内镜微创技术,他说,“内镜微创技术少我一个人不少,但粪菌移植领域国内还没有人重视。”

那时候,粪菌移植在美国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很多医学者参与其中,形成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在英语文献里,用粪水治疗疾病的记录,始于1958年的美国。临床发现,这种粪水灌肠的疗法能挽救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肠道感染疾病。

开始研究粪菌移植的张发明,很快在中医文献中,找到了粪便治疗疾病的记载。李时珍1578年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有,新鲜或发酵的粪水可用于治疗伴随高热、中毒、脓肿、痰湿、滞食的“瘟病”或“内热”。更早的记载来自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书中详述了使用粪便悬液治疗危重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瘟病和伤寒等。

张发明介绍,从《肘后备急方》中的“新发现”,直接改写了粪菌移植疗法始于1958年的美国的说法,并得到了世界各国医学者的普遍认同。

回国后,张发明迅速建立起了中国的粪菌移植标准化实验室。

目前,张发明的团队在南京医科大学两家附属医院建有标准化实验室,他也被誉为现代粪菌移植疗法中国第一人,取得了粪菌移植领域多个技术及理论方面的创新成果。

↑工作人员在粪菌制备实验室

鲜为人知的热门医学,一半医学研究生没听说过

在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粪菌移植已得到社会的广泛接受。但在中国,虽然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同行认同,但社会的整体认知度还很欠缺,媒体的报道,也常常带着猎奇和戏谑的口吻。

张发明估计,目前在全国的医生中,真正理解粪菌移植的不超过10%。因此,在普通人群中,知晓率更低。他的团队最近刚刚针对多所大学完成了一项数据调查,在刚入学的医学研究生中,知晓粪菌移植的学生人数不足50%。

而很多知晓的人,又对粪菌移植存在“看法”。张发明介绍,在临床医学中,遇到过放弃粪菌移植疗法的病人,也有医生不认同的,或者医生愿意尝试,但医院领导不敢同意的情况。

为什么人们会有“偏见”?张发明认为,这跟过去的传统认知有很大关系,“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认为细菌是有害的。”张发明说,我们太少重视有益菌在体内的作用,给了我们错误的概念。“以前我们做这方面治疗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笑话。”张发明说,人们对于粪菌移植的认识,需要一个“思想转型”的过程。

“说起粪便,人们总是难以启齿,想到的是脏和臭。”张发明说,他自己也有过心理上的障碍,“怕被人问起,怎么捣鼓这个事去了。”但他最终鼓起勇气,把粪菌移植带上讲台,带到学术交流中,他希望把这个现象改变过来。

近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在“改变人们的认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包括建最高标准的实验室。”张发明的实验室,采用全智能化系统,很多工作环节实现了机器代替人力。“这本来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只是有违我们现在的审美标准。”张发明说,要让从业者有最好的工作环境,让大家认识到这是一份重要且体面的工作。

↑工作人员在粪菌制备实验室

医学原理,重建肠道微生态系统

张发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粪菌移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来源于健康人粪便的菌群,重建病人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可以叫“移植”,也可以叫“重建”。

张发明介绍,每个人体内都有非常多的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微生态,在肠道里,就叫肠道微生态。微生物种细菌占99%以上,目前确定的有上千种细菌,所以通常用肠道菌群代表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与机体形成相互作用。

“因此,一个肠道菌群失调的病患者,就需要健康的菌群,移植到肠道里,改变原有的状态。”张发明说,粪菌移植,就是重新建立新的菌群状态,用好的菌群,取代不好的菌群。

张发明介绍,粪菌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已被列入临床治疗指南,这是当前世界公认的适应症,推荐治疗排名第一的疾病。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还有很多,比如,腹泻、便秘、过敏、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一些肝病,都有菌群状态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这种关系越大,粪菌移植的治疗成效越大。

张发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临床研究表明,粪菌移植在治疗危重疾病及败血症后肠道菌群恢复、缓解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放射性肠炎、Ⅱ型糖尿病、癫痫、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方面也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效果。

研究前景,对未来医学影响深远

张发明介绍,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正在研究粪菌移植的治疗价值,美国官方临床试验注册机构网站显示,目前已有或正在进行的关于粪菌移植的临床试验有200多项,多数是在过去两年中注册的。微生物测序、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对菌群整体观的理解,为揭示复杂的菌群内在属性提供了新的直观证据。但是,目前针对菌群的深入研究仍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除了技术和理论的突破,粪菌移植还需面临认识的突破。张发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社会观点有两类医学伦理问题,一是伦理过紧,导致粪菌移植无法及时应用到临床中,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另一种是伦理过松,一些滥用现象曾在美国出现,这两方面都是需要警惕并及时“矫正”的问题。

“总的来讲,希望能够健康稳步的发展。”张发明说,大众知识结构重建很重要,“很多人还不知道,也不相信,要先改变头脑的知识结构,再改变肠道菌群结构。”

张发明介绍,中国目前在粪菌移植的方法学等多个方面处于世界领先,也是世界第一个研制出菌群智能纯化系统的国家。

张发明介绍,2013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了当年的十大医学突破,其中包括粪菌移植,后来连续几年,针对微生态的研究,都入选榜单,并一度排到第一。

“以粪菌移植为代表的菌群移植技术对未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张发明说,全球的研究数据表明,对粪菌移植及肠道菌群的研究意义重大、前景无限。

相关新闻>>

粪便也能治病?泸州建西南地区首个粪菌移植标准化实验室

12月中旬,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的粪菌移植中心将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将成为西南地区首个标准化粪菌移植实验室。

图据受访者 红星新闻记者 杨灵 图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唐欢

更多现代人如何处理粪便(现代粪污处理方式)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