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为深入挖掘泰安、泰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创新传播形式 ,讲好泰安泰山故事,厚 植 “山”的优势,深度宣传“平安泰山”品牌 ,趟开全域旅游新路 ,做足“ 吸引人、留住人”文章,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市内各景区共同策划举办“泰安象形景点30佳”推选命名活动和“泰安象形景点最佳图片50幅”评选活动。
东平湖
来到东平,绕湖半周,我们直奔六工山。
听闻这座山中的水浒寨正是传说中宋朝时期水泊梁山的北路门户,虽然不知道那时候的水寨真实面貌到底如何,但是从看见六工山水寨的宽广壮阔,也能窥见历史的一角。水寨高悬湖面之上,临近悬崖,与山寨用吊桥相连。远远望去,山水之间浑然一体,险要非常。《水浒》有言:“桂花离海峤,云叶散天衢。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影横旷野,惊独宿之乌鸦;光射平湖,照双栖之鸿雁。冰轮展出三千里,玉兔平吞四百州。”这段形容水浒寨,当真是恰如其分。
炎炎夏日,路上行人稀少,听向导说,规模更大的水浒影城游人会更多些,那儿是《新水浒传》的主要拍摄地,面积广阔,布置也丰富,水寨这里虽然也拍过戏,但都是水战的戏码,欣赏层次就高了些。久而久之,当年拍摄电视剧所用的那些水战道具便没了用武之地。目之所及,果然如此。宽阔的校场中,用来练兵的木架已满是风霜的痕迹,远处只停靠着几条小船的码头,也早已没了电视剧中“兄弟水战千艘艇”的气势。
如果真有宋江征方腊后回到梁山的事,他看到的是否也是这样的光景呢?“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秋霜。”这句杨志的判诗被刻在水寨的城楼上,就是对宋江最大的嘲讽。现实中的杨志如何会只有一个呢?损兵折将归来,梁山上人人都是杨志。
毛主席评《水浒》时说:“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若是真有历史人物做这个选择,我大概也可以理解。再坚固的山寨,也守不住小富即安的心,高耸的围墙,更可能成为继续奋斗的阻碍。作为中原的先进地区,山东出过无数的豪杰人物,但两千年的帝王史,山东这片大地上竟然没有出过一个皇帝,背后原因自然有其复杂性。
古人的智慧总能令现代人惊叹。沿着东平湖上溯约30公里,在大清河与大汶河分流的地方,享有“运河之心“盛名的戴村坝犹如一条银龙横亘南北。大坝修建于明朝,240年前,乾隆第一次南巡时,站在运河南旺段边,写下了“清汶滔滔来大东,自然水脊脉潜洪”的感慨。 *** 主席曾赞戴村坝是个了不起的工程。每逢雨季,当碧水翻越戴村坝时,激流奔涌,势如万马奔腾,声如龙吟虎啸,“戴坝虎啸”奇观由此而来。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全国共有8个省市的58处运河遗产成功入列,东平戴村坝榜上有名,成为继泰山之后,泰安拥有的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生活大地上,也被这片大地所影响。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带给我们的,是勤劳勇敢和向往秩序的优秀品质。时代在发展,我们终究是向往繁荣,时代的精神督促我们进取。庆幸我们生在最好的年代,它让竞争不会那么残酷,但任何年代,竞争也容不得安逸。站在东平湖旁,我听见湖水不断涌上岸边的声音,那是东平湖穿越千年的浪涛,它在不停拍打这片历史深厚的热土,呼唤着未来。
肥城天然弥勒-高僧塔林 摄影 谢玉强
陶山
山势分明,雄若弥勒;负阴抱阳,遍身披翠。从远处看,陶山峰峦延展,如弥勒伸臂,整山精华汇聚于山麓,范蠡祠就坐落在这里。身踏陶山,怎能不忆范蠡?
《史记》言范蠡“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陶”大约就是今日的陶山。陶山的范蠡祠,往上可追溯先秦,范蠡归隐此地后,世人为纪念,建陶公幽栖祠。因年代久远,范蠡祠历史上多次重修,后于近代前厦坍塌,现在能看到的范蠡祠外观,是1996年秋重新修复之后呈现的样子。
范蠡,入世竟功,借干戈以成勇武;出世适志,凭诗酒以养疏慵;功成身退,又聚合财货以扶诸夏。立足于朝阳洞,坐而远望,思绪万千。遥想千年,铁甲三千成大业,扁舟万里泛清波。范蠡遇西施于西子湖畔,如见蒹葭之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只是刹那,吴宫花草,东南天地,都不如绕指之柔,碧海泛波。从此,历史如笔墨一掷,挥毫间泼洒出人言不尽的光阴故事。
“陶朱栖幽处,范蠡旧时林,入山不见寺,静曲路幽森。”驻足于范蠡祠前,还能看到光阴逝去的影子。透过并不开阔的大门,墙面上的斑驳是年代的刻痕,祠前青苔伴着石阶,阶旁又复生杂草。我回首,依稀能看到新旧更迭,千古的历史从这里汇聚,变成了现在。今人与古人一样,前来拜访,均是因心中的敬意。这是一份贯穿千年的信念。如祠前石柱之铭刻:“赤心保国兴越时竭能洁己”,“立志诛奸灭吴后独善知人”。久与君王共苦辛,功成身退肯浚巡。五湖渺渺烟波濶,谁是扁舟第一人。大概我们相信着,只有陶朱公是这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吧。
祠堂之后,就是范蠡墓。此处居陶山西麓,三面环山,观之犹如一把太师椅。墓高五尺,围墙高一米,东西方与南北方长度据在十五米左右,颇为方圆。李斯曾赞范蠡言:“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一语成谶,陶朱公的风采,千年未有来者可比。后张良附语:“霸业朽,忠名在,此堆土,黄金块,传万古,人人爱,纲常维,宇宙赖。”又是一注解。陶朱公埋葬于此,不需更大的场面,后来者见知,也必知其不朽。
陶山风物不同凡俗,山中奇石遍布,天然石洞星罗棋布。范蠡携西施来此,见如此泉美林秀,又能往何处再觅佳境?水抱山环,此地即是蓬莱!如此风景,怪不得范蠡归隐,也因如此,陶山上处处可见陶朱的影子。同样迷醉于陶山,大概就是范蠡西施与我的默契。
肥城天然弥勒-高僧塔林 摄影 谢玉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谢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