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去 *** 旅行的游客分为两种,一种是喜欢绝美的自然风光,一种喜欢人文氛围。在 *** 经常看到背着大大小小摄影器材的游客,他们或是急匆匆的追光者或是如同垂钓的老叟般“长”在某个地方,以不变应万变。
而寺庙自然成为拍摄人文大片的好地点,虽然在大多数的游客眼中, *** 的寺庙千篇一律,红色、白色、黄色为建筑主调。不过在少数人眼中,每一座寺庙都各自精彩。
*** 的哲蚌寺和色拉寺是名气最大的两座寺庙,哲蚌寺的建筑规模宏大,远远望去,好像米粒散落山间;色拉寺的辩经最为精彩,虽然大多数人都是看热闹的外行人,不过激烈的辩论比赛总紧紧抓着看客们的心,僧人的一颦一笑也影响了我们的笑容。
这两座寺庙去 *** 游玩的人基本上都会去打卡,不过你知道吗?在 *** 还有一座寺庙与哲蚌寺与色拉寺齐名,被合称为 *** 三大寺,它就是甘丹寺。甘丹寺位于 *** 墨竹工卡县境内 *** 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离 *** 市中心有50公里左右,正是因为有距离,所以没有产生美,产生的是陌生,我们对这座寺庙的陌生。
甘丹寺又叫噶丹寺,寺院全称“甘丹朗杰林”,甘丹是藏语音译,其意为“兜率天”,兜率是是欲界的第四天,释迦牟尼成佛以前,在兜率天,从天降生人间成佛。
哲蚌寺是格鲁派寺庙、色拉寺是格鲁派寺庙,甘丹寺也是格鲁派的寺庙,不过甘丹寺建成时间比较悠久,始建于1409年(明朝永乐七年),比起哲蚌寺的1416年(明朝永乐十四年)、色拉寺的1419年(明朝永乐十七年),可以说是格鲁派的祖寺了。
格鲁派产生于15世纪初,一般来讲甘丹寺的建造就是格鲁派正式形成的标志。作为藏传佛教宗派,格鲁派因头戴着黄颜色的帽子,而被称为“黄教”。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故名。
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的时候,有一重大节日,名为燃灯节,节日期间可以算得上是万家灯火了。这个灯不是我们现在的电灯,而是酥油灯。内地的端午节等一些节日是为了纪念古时的著名人物,燃灯节也是如此,是为了纪念宗喀巴大师。他是佛教理论家、也是格鲁派的创立者。
甘丹寺与宗喀巴大师有着莫大的联系,首先它是宗喀巴大师亲自筹建的,那一年他52岁,成为首位法 台(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因为这里是格鲁派的祖寺,所以法 台便是格鲁派的最高统治者,它的地位仅次于达 赖和班 禅。在这里他渡过了人生最后的阶段,11年间一直在进行着以甘丹寺为核心范围的佛事活动,63岁圆寂于此。
宗喀巴逝世后,他的弟子用900两白银起白塔供奉其肉身,用银皮包裹白塔。后来,到了第十任甘丹寺法台时,据说得洛桑丹增(固始汗之孙)以青海地区所属的一年税收变为黄金全部包裹于塔身,并饰以名贵珠宝,成为一座极其富丽的金塔。1921年,第十三世达 赖(土登嘉措)对塔殿加以修葺,其外表更为华丽。
除了金塔,甘丹寺内陆陆续续的接朝廷赏赐或者各地供奉之金银珠宝、佛像、经书、唐卡、塑像等不计其数。不过可惜的是,文G期间寺庙遭到了严重破坏,古老的建筑全部被拆毁,只留下残垣断壁,寺内的大量文物也基本上被洗劫一空,连宗喀巴的灵塔也被砸毁,据说上面的一块世界上排第三大的金刚钻也不知去向,只有小部分贵重文物得以保存下来。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甘丹寺,是1980年以后国家拨巨款彻底维修过了的:重修了宗喀巴灵塔,重绘了羊八犍经院壁画,重印了《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维修了二十多幢经堂佛殿僧舍。经过重大维修之后,这些年又逐渐自己进行了小规模的扩建和修复。但即使是这样,也没法重现当初的辉煌了,所以藏区其他地方的人们对生活在甘丹寺附近的人们颇有微词,认为是他们破坏了或者说是没有保护好这处重要的有福之地。
如果走川藏线318进藏的话,千万不要错过甘丹寺,因为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就在路边,不管是林拉公路还是318,都可以路过这里。即使没有昔日的辉煌,但也遗世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