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周杰伦成都演唱会2021门票(周深演唱会成都站),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周杰伦成都演唱会2021门票(周深演唱会成都站)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周杰伦成都演唱会2021门票(周深演唱会成都站)

(谢邀。那我还是来搬运一下自己的听后感。)

因为两首歌我都很喜欢,所以起初得知是串烧的时候还蛮遗憾的,总感觉串烧不如完整歌曲能够发挥两首作品的灵魂。但是这个串烧的编排唱实在过于出色以致于早上听着听着就泪目了。

《Vincent》是Don McLean向梵高致敬的一首歌,歌曲被收录在他1971年的专辑《American Pie》中。专辑同名曲《American Pie》在我童年里是留下了很深印象的一首歌,当时只是非常喜欢歌曲里听来似乎很欢乐的“bye-bye,Miss American Pie”这一段旋律,直到后来了解了词曲意指的社会背景,才觉得这首沉沉的歌的创作者可以算是一位吟游诗人了。而比起《American Pie》来《Vincent》更像是一首隽永沉郁的诗。

这首歌的原作虽然是refer to《星空》而创作的,但个人觉得作者创作时或许有试图透过对梵高的了解而向更深更远处看一看、在那副宛如深渊的《星空》逐渐成型时,笼罩在梵高所处医院之上的百年前的星空。整个创作以及原作的演唱,包括老爷爷前两年在梵高博物馆的演唱,都让我觉得这首作品是他作为同为艺术领域的创作者试图穿过时间去触及另一位创作者的灵魂。那是游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创作者们的独特交流——创作时的孤独与狂喜、对创作而言既是馈赠又是诅咒的人生路上的喜怒与苦痛——作为创作者,你真的有受众吗,他们只是一时爱你的风头无两,还是真的有努力通过作品去感知你的灵魂呢?

Did they ever listen to you?

Have they ever tried to listen to you?

Are they listening to you now?

Will they listen to you someday?

这大概是所有艺术领域创作者的、也是许多普普通通的人们永恒的疑问与渴望——虽然创作很可能是自我的,但谁不希望有人听懂自己作品的灵魂呢。单看从公元前一直沿用至今的“知音”一词,就能感知到人类对“被听懂”这件事赋予的深重意义。

而昨晚周深的演唱,在我心里是完全贴合原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或者说,在这首歌从出版至今经过无数优秀音乐人演绎之后,周深又带来了一版直抵作品内核的演绎。

昨晚周深的版本中,通过对部分音符时值的微小调整增强了乐句的流动性,Vincent由一首小诗被唱成了一段忧伤的散文。编曲本身贴近原曲风格,由吉他为主体配器提供近似原曲的民谣感,又在高音区零星加入清凌凌的键盘,更容易 *** 听者的联觉去感受到繁星明灭的画面。

周深英语咬字的语感是很明显地随着每一次英文歌舞台在进步。不看字幕的情况下单词听得一清二楚,可又毫无努力咬准英语单词时的不合时宜的用力感。昨晚的这半首歌,基本是在弱混平衡混之间游走,在我心里一直是谱号成精的周深这一次对于细节的拿捏也极为到位,整段演唱自然无矫饰,几乎是一段 *** *** 流淌出、由无形的音符组成的乐句的星河,载着听众一起随着周深再一次倾听这首传唱了半个世纪的作品,去想象一位创作者向另一位伟大的创作者致敬时的万千感慨。

这是一段来自不同时空的创作者们的灵魂碰撞,激起的星火耀眼而歌声晶莹剔透。听这样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的一段作品,我这种渣渣再多废话都有些煞风景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唱诗”这个词语真的其来有自。

所以那些因为录播的音轨与画面甚至因为麦距就恶意猜测的人,你们人生中真的有安安静静地听过一首干净纯粹的音乐作品吗,哪怕一次也好,请你们用心而不是用饭圈人的脑子,认认真真给自己一次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机会,给自己一次被音乐感动的机会。

Well, perhaps you never will, then sorry for you. It is your loss, not his.

****

最开始知道是串烧的时候,就一直在猜这两首歌要以什么方式才能自然衔接过渡。所以当大鱼第一个 *** 响起来的时候,整个人就被震到了。不得不说用大鱼前奏串场实在是过于优秀的选择。配器上吉他键盘承接前一首的配器色调,加上空濛的音效延续着安静的氛围,配合周深的轻柔吟唱,让听者因前一首歌波澜起伏的情绪得到抚慰逐渐平静。

吟唱句直接从换声区开始从升D5-升G4—升C4-升D4走了一个八度落在中音区,然后又进入换声区升F5-升A4。这两句在换声区反复出入的演唱难度不低,可因为处于串烧的间奏/第二首的intro位置,又必须作弱处理,可以说周深在把高难任务完成得让人看着无比轻松这一点上真的是很有一手。

而大鱼作为串场前奏除了本身的安静氛围很适合承前启后之外,个人觉得这更是这次串烧在选歌时的对音乐作品内核上的契合的考量。大鱼这首歌自发布五年来已经有了许多舞台许多编曲版本,如果只追溯这一首歌,顺着时间的方向一点点听,听者是可以鲜明地感觉到周深扎实的成长的。作为歌手的成长路已是不易,作为艺人在觥筹交错下潜流暗涌的娱乐圈,要向坚守本心专注作品,更是不易。

鲲化鹏,怒而飞,而“化”之一字背后的苦与痛与付出都并不为惊叹着“其翼若垂天之云”的看客们所知。而骄傲的创作者们也并不会刻意把这些拿出来卖惨博同情,他们或许只想问问听者们:你们会认真听吗,听前面忧伤的歌,和接下来让灵魂都战栗的鸣唱——《no fear in my heart》。

这首歌朴树老师的原版色调其实是更沉郁一些的,是一段中年人经过世事的心声,而周深的版本整体给我的印象是少年向人生发问、与世界的对话与斗争,而最后则有拨云见日的光。

原版主歌部分每一句唱词后的哼唱部分的旋律线条都更有棱有角且音符时值更规整。而周深的版本调整了一些小细节,通过部分音的调整或者整体音区的提高而让哼唱部分的旋律线条变得更线性化了一些,这样就更融入整个大串烧营造的流动感之中。

进入主歌第二段时,原版是通过音轨的无缝衔接和电贝司音色来表现紧促感,周深的版本则给足了间奏时长,通过和声与鼓组的明显进入做出了氛围改变的信号,并且在这一段很明显地强调了切分音的形态,音符时值出现了明显的长短交错后、歌曲氛围就自然而然地从之前的静态过渡向接下来的动态——特别是“深渊”尾音的滑音带出的那一丝危险的锋锐感以及“输掉”这里明显的跃动感都非常好地起到了衔接效果。还是要说,周深在这些细节处理上真的非常细腻,一首作品的层次感其实就是要靠这样一点点细节的堆积才能最终得以呈现的。

从“两手紧紧抓着”开始,随着逐渐加强的混声,这首歌开始更多地露出了周深的模样来。到了“貌似人生圆满”这句,尾音一句位置渐高渐后的爬音阶瞬间给出了周深不常出现的音色,略有点类似将美声融入进来的听感,立刻带出了不一样的几乎有一点圣洁圆融的效果。这里的音色真的让我给了我当年初听The Cranberries的冲击,只要听到这里就莫名其妙地会想起沉迷在Dolores的声音中的美妙感受。这一首歌的这个尾音爬音阶就是我过不去的泪点QAQ同时不得不说周深对不同唱法的转换融合真的愈发厉害了。

接下来的几句周深充分展现了他在四组中音区的力量与明亮兼有的色彩,如果加上歌曲的高点“两手空空”这两句,这一段音域基本在B3-升D5之间,周深凝实紧致而有力量地用强声击中换声区的高音时的音色高亢嘹亮,几乎像是某种无形体不知名的生灵在凌空长鸣,带来的是源于音乐本身的力量和让灵魂都战栗的听感。

而即使已经将情绪推到了高点,周深依然很精准地控制着歌曲整体的动态,“只有奄奄一息”这一句迅速贴着词面从极强回归到了较弱的处理,然后再推向渐强处理。

接下来歌曲直接衔接到了原曲最后的“那才是我”。这个歌词真是瞬间让我想起跨年时听到《this is me》时的感受。当时一些说周深没有用更多的强混更多的真声周深没有唱出他自己之类的言论真是看得我一头雾水,周深的TIM就是唱的他自己,只因为和自己预想中的人设不同就认为他没有唱出自己的听者(尤其是某些自诩专业的听者)对于音乐作品的解读未免过于狭隘了。

不过这一次周深展露了另一面的他自己,最后两段即使又冲上了换声区依然能听到颇有磁性粒子的胸声的存在感,偏真的音色极其酣畅淋漓地侵略着听者的耳膜。简直能看见他声音中蕴着锋芒的金属感仿佛一柄利刃一点点撕裂阴霾,在极消耗体力的belting段之后立刻再次转换声音通道,用美声在升F4-B5上恣意挥洒了满天裂云见日的光。

跨年舞台为TIM写小作文时我写过的一句话,现在也想再写一次:

感谢周深让我听到这样干净真挚炽烈的歌声。

To the King he will eventually become.

更多周杰伦成都演唱会2021门票(周深演唱会成都站)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