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昼夜人体血液中生长素水平最高是在熟睡时。(2005)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方式是肌紧张反射。
◎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是等容收缩期。(2003)
◎在安静的状态下,人体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是甲状腺激素。(2003)
◎急性失血时最先出现的调节反应是交感神经兴奋。(1999)
◎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Na+。(2004)
◎血浆蛋白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清蛋白。(2002)
◎在血浆蛋白电泳中涌动最慢的蛋白质是y-球蛋白。(2001)
◎肌肉中最主要的脱氨基方式是嘌呤核苷酸循环。(1999)
◎结核病最重要的社会传染源是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999)
◎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在左心室前壁。 (2004、1999)
◎胃溃疡底部常见动脉内血栓机化,该处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机制是溃疡处动脉内膜炎致内膜粗糙。(2002)
◎上行性感染的肾盂肾炎病变最轻的部位是肾小球。(2002)
◎引起脑萎缩的最常见原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1999)
◎风湿病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schoff小体形成。(2002)
◎恶性程度最高的体表肿瘤是恶性黑色素瘤。 (2003)
◎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最主要的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2001)
◎触诊时语音震颤增强最常见于大叶性肺炎。 (1999)
◎原发性肺脓肿最常见的感染细菌是厌氧菌。 (2002)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人动脉内膜的细胞是巨噬细胞。(1999)
◎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在乙状结肠和直肠。(2000)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变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
◎最易完全再生修复的组织是上皮组织。(2000)
◎胃溃疡最常见的位置是胃窦小弯侧。(2000)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005)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最具诊断价值的检查是胸廓x线摄片。(2003)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2004)
◎对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最有意义的是肾小管功能持续性损害。(2001)
◎肾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红细胞生成素合成不足。
◎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直肠与乙状结肠。(2003)
◎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中最先发生的病理改变是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
◎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妥布霉索。(2003)
◎降压药物中便秘发生率最高的药物是维拉帕米。(2004)
◎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是室性期前收缩。(1999)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最好的药物是奥美拉唑。(2004)
◎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黄疸前期。(2003)
◎结核分枝杆菌化学组成最显著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脂类。(2004)
◎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耐热性。(2002)
◎引起牙周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2001)
◎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胚胎期。 (2000)
◎B细胞表面最重要的标志为SmIg。(2003)
◎Graves病最重要的体征是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伴血管杂音。(2002)
◎与急性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关系最密切的细胞是CD8+T细胞。(2000)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2005)
◎随着抗生索的广泛应用,引起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最主要的变化是革兰阴性杆菌肺炎不断增加。(2005)
◎偏盲性视野缺损最常见于垂体腺癌鞍上发展。 (2000)
◎最能说明肝硬化患者已存在门脉高压的表现是食管静脉曲张。(2004)
◎对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最有意义的是超声心动图发现舒张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的厚度之比≥1.3,伴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运动。(200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加重的最常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2002)
◎诱发DIC最常见的病因为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2001)
◎急性心肌梗死,其闭塞的冠状动脉最常见的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999)
◎社区获得性肺炎,最为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2002)
◎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