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有一种奉献叫坚守(致力于奉献),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有一种奉献叫坚守(致力于奉献)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有一种奉献叫坚守(致力于奉献)

"只要我身体情况允许,我就会坚持做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寥寥数语道出了一位老 *** 员的心声,他的无限爱心正如大海一般宽广而深远。

他叫孙增新,年近90岁,是贵阳市档案局的一位离休老同志。他一生对党忠诚、两袖清风,身患多疾、救危济困,文明谦让、明礼诚信,将爱的种子播撒给无数困难家庭,帮助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生活的难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老 *** 人的高尚情怀。多年来,他先后帮助过的低保户、困难户、残疾人、病人、空巢老人等困难家庭共有72户,捐赠现金达51633元,在扶贫、救灾的各项活动 *** 捐赠了10285元。关爱过的困难学生不胜枚举,仅向贫困学子捐助学费就达26800元,其他捐助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资不计其数。

一寸丹心,他坚定信念跟党走

孙增新1949年9月加入中国 *** ,早年曾参加过 *** 领导的地下工作,1958年由部队转移动到地方工作,1979年任贵阳市档案馆副馆长,1993年离休。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他对党的那份坚定与忠诚从未动摇,他对事业的那份热爱与执着从未停歇。他长年坚持自学,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打开孙增新老人的小木柜,里面尤如一个百宝箱,一个个档案资料盒码放整齐,里面积累了他毕生的心血,党的理论知识、历次重大会议报道、抗战文章、英雄模范事迹等,应有尽有,凡是在报刊杂志上看到喜欢的东西,他都会精心的剪裁下来装进资料盒,并分门别类标注说明。四周的墙上挂满了他亲自制作的各类画册、纪念展板,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照片、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庆祝宣传栏、纪念中国 *** 成立周年庆祝宣传栏等,无处不体现着"红色文化"。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小相框,用70枚纪念币拼装而成,当时银行规定每天每人只能兑换3枚,为了集齐这些纪念币,他连续数日到银行排队兑换,还积极发动家属、朋友一起帮助兑换,最终制作而成。孙增新老人一生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信中国 *** 的领导。在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活动中,他每次都非常积极主动,带头学习各种政治理论知识,带头签订争当"四讲四有"党员志愿承诺书,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起到了一个 *** 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012年,被 *** 贵阳市委授予"创先争优优秀 *** 员"荣誉称号。

一颗清心,他两袖清风度余生

走进孙增新的家,这是一幢九十年代修建的老建筑,房屋面积不大,六七十平方米,家中摆设简约朴素。用孙增新的话讲"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已经习惯了,不想给组织添麻烦,现在经常一个人居住,完全够了"。老人有四个子女,两个女儿是下岗工人,十多年前他就患上了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家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他勤俭节约,出门都是坐公交,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缝缝补补,常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病魔抗争。他还是一个具有健康生活情趣的老人,尤其喜好收藏,在本就狭窄的房屋一角,摆放着他收藏的 *** 像章1200枚, *** 相片343张, *** 相片1300余张,印有 *** 像的紫砂壶148把、印有十大元帅像的10把。每当坐公交车有人给他让座时,他都会以特别的方式表示感谢,赠与一枚自己制作的 *** 像章小卡片或心想事成挂件,在表达谢意的同时鼓励青少年们要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传递爱心。他是一个不计私利的人,单位公车改革后,专门保留了一辆离退休老干保障用车,但他从未向单位开过口,每次出门办事或生病进医院,他都是自己坐公交车或打出租车。就连老伴去逝,他都怕给组织添麻烦,丧葬从简,未通知单位前往吊唁。

一片热心,他结对帮扶未间断

孙增新老人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他向一位双腿残疾的人伸出了援手,给钱给药。自从贵阳晚报2006年开办"爱心互动"公益栏目以来,他一直关注,并尽力给困难人群送去温暖,提供帮助。家住桃园路五眼桥附近的王俊波、陈春秀夫妇就是孙增新最早开始"结对子"的一户,两夫妻下岗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膝下无儿女,家境贫寒,王俊波又身患癌症,夫妻俩对生活前景几乎失去了希望。孙增新老人看到报道后,立即与陈春秀取得联系,不仅给他们送去了钱款和生活物资,更是通过自身的经历来鼓励王俊波不要放弃希望,每年春节都会去给他们送年货,即使是2008年贵阳市遭遇几十年不遇的特大凝冻灾害,老人依旧杵着拐杖给他们送去严寒中浓浓的温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人不断的帮扶和鼓励下,王俊波通过治疗从原本长期瘫痪在床,到慢慢恢复正常。2016年春节来临,老人再去看望夫妻俩时,对方已经搬走,由于没有使用手机,而且也没有孙增新老人的联系方式,这个结了9年的"对子"无奈中断。但老人"结对"的坚定信念从未间断,他又重新找了一家新的困难户,将他的"结对"事业进行到底。

一份爱心,他传递温馨暖人间

孙增新老人关爱贫困学子不仅是物质上的,他更注重精神上的扶持,他经常向孩子们讲述自己求学路上的艰苦条件,向孩子们讲述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勉励孩子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孙增新老人的信件中有这样一段催人泪下的话"我断定你考上大学没问题,从我的眼光看出你将来必是一个考上博士的祖国建设人才。我今年已八十有余九十差三,你读完高中进入大学,那时我已九十一岁了,到那时我的身体会成……?所以我要把资助的钱给你,希望你存入银行高考时用"。多么朴素的话语,多么高尚的境界。这是孙增新老人关爱学子的其中一个,孙景怡家住贵乌北路,父亲去逝后与婆婆生活在一起,2006年,孙景怡就读初三,成绩非常优秀。当孙增新老人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后,首次帮扶就给这对祖孙送去了2000元,同时鼓励孩子努力读书,困难的生活总会过去。2016年3月,孙增新老人再次来到孙景怡家,一次性给予了14200元的助学金,他说自己年岁已经很高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帮一帮这孩子,希望她能顺利考上大学。同时老人也表示"条件好一点的帮助条件差一点的,这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但如果社会上能形成这种一帮一的局面,困难人群应该会好许多。" 这就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心声!多年来,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感染着他人,向社会传递着一种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

"美丽贵州魅力老人、贵阳市五好文明家庭、贵阳市最美老人……"一系列荣誉见证着老人的慈善足迹。他身患多疾,腿脚不便,却一直行走在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播撒爱心的道路上,帮助别人、奉献爱心,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习惯,"凡人善举"的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诠释,他的行为令我们无比尊敬和钦佩,我们祝愿孙老健康长寿。

贵阳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馆长潘红霞亲切看望孙增新老人

孙增新老人向贵阳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展示自己的收藏品

更多有一种奉献叫坚守(致力于奉献)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