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
动物骨骼化石
位于许昌西北约15公里的灵井镇西侧,遗址是国内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包括湖相、漫滩相(湿地)堆积物为背景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是人类狩猎、肢解动物、加工兽皮、石器、骨器的工作营地,属原地埋藏类型。。2007年发掘49平方米,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还发现人类头盖骨化石,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2.河南新郑唐户遗址
新政黄帝故里
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南部和西部,潩水河与九龙河两河交汇的夹角台地上,历代相传称该地为“黄帝口”。唐户遗址文化遗存堆积丰富,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处跨时代的聚落群址;面积140余万平方米,其中裴李岗文化遗存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距今8000~10000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
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文物保护工作,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唐户遗址进行了连续的大规模发掘。发掘区集中于遗址西部南水北调渠线范围内,发掘面积近1万平方米,发现有裴李岗、龙山、汉代、宋元、清代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共清理各类遗迹368个,其中房址65座、灰坑241个、灰沟13条、墓葬48座、道路1条。重大收获是发现了大面积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居住基址,发现裴李岗文化时期房址65座,灰坑或窖穴206个,墓葬2座,灰沟5条。
3.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
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带,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共发现六座水门。杭州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并不是最早的水坝),兼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功能,距今已经有4700~5100年。
良渚古城遗址的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总量达1万余件。其中,玉器主要作为随葬品出土于分等级墓地,总数不少于7000件。
4.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
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辽瓦店子,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西周、东周、汉、唐宋等时期遗迹和遗物,其中尤以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填补了这一区域文化发展的空白,建立起汉江上游区域文化发展序列的标尺。该遗址保存最完好和遗存最丰富的是夏代的文化遗存,发现大量的房屋、灰坑、墓葬和窑址,是建国以来长江流域发现的规模较大、出土遗物较多的一处夏时期的聚落遗址。西周时期的遗存则将楚文化的历史上溯到西周早期。
5.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
巴里坤草原
位于新疆 *** 尔自治区巴里坤县石人子乡石人子村南的东天山北麓,已发掘石筑高台1座,石围居住基址4座,墓葬12座,取得了重要收获。
考古工作对居址、墓葬和岩画等古代游牧文化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调查、发掘与研究,在古代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发现了一组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遗迹组合和一批墓葬,为研究古代游牧文化的特征、社会生活和判断该类遗存的文化属性和年代等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并试图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岩画进行分析、研究。在古代游牧文化考古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突破和进展。
6.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
陶簋 商代
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关帝庙,是黄河南岸地区首次完整揭露的商代晚期小型聚落遗址,反映了最基层的聚落单位特点,规模达到近2万平方米。
该遗址仰韶文化堆积很少,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商代晚期遗存各处可见,主要在遗址东部和遗址南部。西周、东周、汉代、唐代等时期的遗存较少,多以灰坑、墓葬等遗迹形式存在。发掘区北部,有较多汉代长条形坑,坑内填土纯净,出土物较少,用途不详;发掘区南部,发现2座保存完整的汉代窑。发掘的区域集中在遗址东部商代文化堆积最为丰富的地方,发掘的文化遗存以商代晚期者为主。荥阳关帝庙遗址发掘所见商代晚期居址、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址、祭祀区布局清晰,表明了聚落内部区域之间功能的差异。该聚落的发掘,对于研究商代晚期聚落的功能分区、布局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宗教习俗、村社组织及管理、房屋建筑结构、陶窑结构及陶器烧造过程、手工业的分工及形式、墓葬制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7.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
位于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茅屋组李洲坳山东坡,是有封土的大型土坑竖穴墓葬。墓葬形制奇特,埋葬风格独具特点,为全国仅见。出土的丝织品文物,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数量最多的丝织品,其中的染色织锦服饰,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服装。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其中竹木器144件,漆器12件,玉器13件,青铜器30件,原始青瓷器7件,金器1件,金属器5件以及纺织品300余件。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人体骨骼标本。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形墓葬。人类遗骸能够检测的个体均为女性,年龄15-25岁。死者少数为侧身屈肢,多数仰身直肢。
依据墓内出土的年代特征鲜明的原始青瓷器、越式青铜鼎,经过与江西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同类器物相互比较,初步推断,李洲坳墓葬的年代当在春秋中晚期,年代距今约2500年。
8.河南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墓群
洛阳 汉光武帝陵
通过调查初步确定了洛南陵区的范围、布局和墓冢的数量。工作过程中,还发掘东汉—魏晋时期的封土墓2座,战国—唐代的其他类型墓葬32座;发掘遗址面积4500余平方米,钻探面积36万平方米。首次发现东汉帝陵陵园遗址和大型陪葬墓园遗址。邙山地区已经完成了古墓冢的普查工作,与洛南陵区的考古新发现结合在一起,东汉帝陵的基本情况逐渐明晰,为探索东汉帝陵的地望、研究东汉时期的陵寝制度创造条件。
9.新疆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发现的砖室墓数量多规格高,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墓地。发掘的墓葬为3座竖穴墓和7座砖室墓。砖室墓分为长方形单室砖墓、斜坡墓道单室穹窿顶砖室墓和斜坡墓道双室穹窿顶砖室墓。墓内多撒有五铢钱,随葬陶罐、灯盏、铁镜、铁镞、骨博具、铜带钩、金箔饰物、五铢钱、剪轮五铢、龟兹小钱等。墓葬的年代可推定为晋—十六国时期(3世纪末~4世纪末)或稍晚。墓葬形制与我国内地十分相似,反映出晋—十六国时期中原汉地文化对西域龟兹地区的直接影响。
此次考古发现对阐明汉晋时期中原王朝和西域绿洲城邦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及丝绸之路历史,具有重大价值。
10.河北磁县东魏元祜墓与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
围屏石榻 安阳固岸墓地出土
元祜墓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讲武城镇,元祜是北魏皇族,葬于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元祜墓坐北朝南,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构成。在墓室中发现了完全朽坏的一棺一椁,棺椁位于墓室西侧,棺内有一具人骨。棺椁之东分布有随葬的陶俑、模型明器、陶瓷器、墓志等遗物。墓葬出土随葬品总计190余件。
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村和施家河村东部的高台地上,漳河南岸。发掘面积25000余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已发掘出的墓葬有战国32座、秦汉68座、魏晋6座(曹魏3座)、十六国3座、北朝144座(东魏50座、北齐92座、北周2座)、隋3座、唐3座、宋1座和清6座。其他正在发掘时代尚待判定的墓葬60余座。出土文物2201件。仍以北朝时期墓葬为主,出土了一批北齐和东魏时期的墓志砖,故其年代比较清楚准确,器物组合完整,多为平民葬。特别是北周墓葬在这一地区属首次发现。这是首次在邺城周围发现东魏、北齐平民墓地,为完整研究故邺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可以更准确的揭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生产力水平。同时也为人类学、人种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