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搜索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搜索河北省邯郸市御医院界牌关),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搜索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搜索河北省邯郸市御医院界牌关)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搜索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搜索河北省邯郸市御医院界牌关)

邯郸,河北省辖地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河北省南部地区中心城市。截至2021年末,全市总面积12066平方千米,下辖6个区、1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常住人口936.69万人。2021年,邯郸市实现生产总值4114.8亿元。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是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铁路、京广高铁纵贯南北,邯长铁路、邯济铁路横跨东西,邯黄铁路直通黄骅港口,京深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太行山高速公路贯穿南北,青兰高速公路、邯大高速公路横跨东西,107国道、106国道、309国道、230国道(原定魏公路)及234国道、514国道(原邯临公路)、515国道(原沙曹公路)形成国省干线公路网,邯郸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支线机场。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邯郸为赵国都城,魏县为魏国都城;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邯郸临漳县先后为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邯郸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拥有涉县娲皇宫、广府古城2处5A级景区。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名称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

说法二:邯郸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过去是有邯郸这个姓氏的,邯郸是一个复姓。

说法三:《汉书·地理志》中魏国张晏提出:“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郸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

先秦时期

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涉县古中皇山(娲皇宫)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启农业文明的新纪元。磁山文化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是世界上粟、家鸡的最早发现地。把我国黄河流域种植粟的记录提前至距今一万年,填补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修正了世界农业史对种植粟年代的认识。

邯郸城邑,肇起于殷商。商代建都于邢(邢台),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为畿辅之地。《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证实邯郸城至少已有3100年的建城历史。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秦汉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

西汉,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五大都会盛名。

东汉,曹操于邺城建都。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台、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临漳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

邺城(今临漳)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魏都临漳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邺城是古代都城规划建设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鬼谷子诞生地、西门豹治邺惠民地。

唐宋至明清

隋唐,隋末窦建德把广府作为夏的都城,这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农民起义军政权建立的都城之一 [14] 。大名在唐五代时兴起。公元621年,魏州首府大名已成为黄河以北中心城市。公元923年,李存勖在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

宋代,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府。金朝,大名为伪齐的都城。 [9] 当时大名府人口多达百余万,后来被淹没,现在的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将来一旦出土,会宛如意大利庞贝古城一样震撼。

明代,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大名府曾为直隶总督所在地。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民国初,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直归省辖。

抗日战争时期,邯郸人民在中国 *** 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民族革命战争,不断发展自己力量,打击敌人,立志要把侵略者赶下海。

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 *** 所在地 [9] 。刘伯承、 *** 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在此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诞生。

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解放,直属晋冀鲁豫边区 *** 。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 *** 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河南省涉县、临漳县和武安县划入河北省。

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

1954年,改省辖市。

1956年,地级峰峰市并入邯郸市。

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

1984年,成为省辖市。

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2022年1月5日,经河北省人民省 *** 批准:

肥乡区:撤销元固乡设立元固镇,撤销旧店乡设立北高镇。

临漳县:撤销张村集乡设立张村集镇,撤销砖寨营乡设立砖寨营镇,撤销习文乡设立习文镇。

大名县:撤销北峰乡设立北峰镇,撤销黄金堤乡设立黄金堤镇。

行政区划

2018年,邯郸市下辖6区(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肥乡区、永年区)、1县级市(武安市)、11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2个经济开发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邯郸冀南新区)。

①丛台区: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城市北部偏东,东同经开区接壤,西与复兴区相望,西北与武安市接壤,北与永年区相接,南到和平路与邯山区交界。介于东经114°27′—114°32′,北纬36°21′—36°36′之间,总面积192.33平方千米。截止2022年1月26日,常住人口65万人。

丛台区因辖区内有古迹武灵丛台而得名,始建于1980年10月,原为邯郸市市区的一部分,在区划调整时,与邯山区、复兴区同时建区。丛台区境内有丛台公园、战国赵王陵、紫山风景区等景点。因“武灵丛台”坐落辖区而得名。

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面上中华大街头中段,是以武灵丛台为中辟成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面积360亩。这里原为武灵王观看军事操演与歌舞的地方。

紫山风景区---位于邯郸市西北15千米处,座落于丛台区与武安市和永年县的交界地带。其主峰海拔498.4米。风景区面积约20平方千米,山体 *** 的巨岩和耸立的峭壁多为紫色、金黄色和褐色的“紫石英”,故取名为紫山。

②邯山区:隶属河北省邯郸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城区的南部偏东,由邯山而得名。建国后,邯山区的行政区划几经更易。总面积430平方千米。

邯山区拥有赵王城遗址公园、廉颇墓、西妃墓等多处历史文化遗存;是晋冀鲁豫边区 *** 、军区故址所在地,人民日报诞生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邯郸高教区坐落辖区东南部。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邯山区常住人口为61.4万人。

③复兴区:邯郸市区西部。1959年9月 *** 主席视察邯郸时指出“邯郸是要复兴的”。邯郸市的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在京广铁路以西建成了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工业区,并修建了复兴路,该区域以全市三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对全市经济十分之一贡献率,复兴区因此而得名。复兴区建于1980年10月,总面积249平方公里,与丛台区、邯山区同时建立。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复兴区常住人口为32万人。

赵王城遗址---位于邯郸市区西南部,是战国时期赵国王城所在地,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存遗址分东、西、北3座小城,总面积5.12平方公里,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战国时期王城遗址,2005年列入全国100个大遗址保护名录。

④峰峰矿区:隶属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介于北纬36°20—36°34,东经114°3—114°16之间。峰峰矿区1950年建区,1952年归河北省直辖,1955年改为省辖峰峰市,1956年撤市设区,归邯郸市所辖至今。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峰峰矿区常住人口为42.9万人。

峰峰矿区总面积353平方公里 ,是一个资源型老工矿区。2017年,峰峰矿区地区生产总值189.4亿元。

⑤肥乡区: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东与广平县交界,南与成安县相连,西与邯山区接壤,北与永年区、丛台区、曲周县毗邻。介于东经114°37′—115°01′、北纬36°29′—36°40′之间,总面积约503平方千米。下辖5个镇,4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肥乡区常住人口为37.2万人。

肥乡古称肥邑,区名源自战国时期赵国的相国肥义,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初置肥乡。肥乡区境内拥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墓景区和窦默墓、圣井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原君赵胜墓---位于肥乡县元固乡西屯庄,现存封土高2.5米,占地面积16平方米。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是赵惠文王及孝成王的相国,号平原君,他与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合称战国“四君子”,卒于赵孝成五十三年,葬肥义之乡。

⑥永年区:河北省邯郸市辖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区北部。地处东经114°20′-114°52′,北纬36°35′-36°56′之间。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可分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平原和洼地等地貌单元。永年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辖区总面积761平方千米,区 *** 驻临洺关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年区常住人口为85.1万人。

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广平路改为广平府,仍治永年(今广府城),这是永年改称广平府之始。2016年9月,邯郸市撤县设区,以原永年县的行政区域(不含南沿村镇、小西堡乡、姚寨乡)为永年区的行政区域。境内有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两铁”,京港澳高速、青兰高速“两高”,107国道贯通南北。永年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体育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区。境内有广府古城、弘济桥、朱山石刻、赵王陵、石北口仰韶文化遗址景点。2017年,永年区境内的广府古城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广府古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是隋末夏王窦建德和汉中王刘黑闼建都之所,是杨露禅、武禹襄两大太极宗师诞生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年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67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吹歌、西调、抬花桌)。

太极拳---永年区是中国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这里诞生了杨式、武式太极拳,并派生出吴式和孙式太极拳。永年县约有70%的民众习练太极拳,太极拳已成为民众普及性的健身活动,因此永年县是名副其实的太极之乡、武术之乡。

抬花桌---永年区临洺关抬花桌是一种具有燕赵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文化样式,融民间工艺制作、抬舞、吹奏、打击等于一体,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永年区的临洺关镇六道街,兴始于唐代初期。

⑦武安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邯郸市代管,位于河北省南部,东靠邯郸、西达长治、南望安阳、北邻邢台,与石家庄、太原、郑州三个省会城市距离均在200千米左右,距首都北京450千米、天津330千米。武安自古便为西通“三晋”、东出太行的交通要冲,也是北联京津、南接中原的纽带,总面积180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武安市常住人口为81.1万人。

武安市形成精品钢材、精细焦化、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特色农业、商贸物流等现代产业结构。

历史文化

武安春秋属晋,战国归赵,西汉初置县。“武安”一词含“凭武力获安定”之意,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较为出名的苏秦、李牧、白起都曾被封“武安君”。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孕育了磁山文化、冶铁文化、戏曲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六大文化脉系”。

磁山文化---农耕文明较早“史证”。距今约1万多年的“磁山文化”发源于武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专家考证,武安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粟的最早发源地、家禽最早养殖地、核桃最早栽培地。武安市境内“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粟和鸡的炭化标本,是世界上人类种植、养殖的最早实物证据,距今已有7500多年。战国纵横家苏秦和名将白起、李牧都曾被封为武安君。

冶炼文化---横贯古今的冶铁重镇。武安冶炼历史久远,战国时即开采铁矿,汉、宋、元时的炼铁遗址犹存。

戏曲文化---“一县两剧”中国罕见。武安一地拥有平调、落子两个地方剧种,被国务院确认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素有“中国地方戏曲之乡”的美誉。

商帮文化---与晋商、徽商等并列称雄。自明嘉靖年间起,武安人从最初的车推肩挑、牲口驮运到一度掌控东北药材市场、经营南方绸缎生意,足迹遍布18个省、区,拥有商号1950家,从业者约3万人。其他商帮均以省为帮,唯独武安以县立帮跻身中国“十大商帮”,苏州还保留着“武安会馆”。

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光荣的红色热土。晋冀鲁豫边区首脑机关两驻武安,新华社、人民日报曾在武安发出党的声音, *** 、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武安千里挺进大别山。

地方民俗文化---中原民俗“博物馆”。拥有“傩戏、赛戏、土山诚会、骈山黄河灯会、快板、民间社火”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其中武安傩戏为黄河流域惟一现存古傩戏,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安傩戏----武安市固义村民间艺术。相传这一民间活动始于明代,是元宵节期间开展的一种大型民间艺术活动。固义村演出的傩戏以“捉黄鬼”为主,改变了“长江以北无傩戏”的断言。

武安平调---武安地方戏曲,中国独有的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北省邯郸市的武安、涉县、磁县、邯郸县、永年、曲周、大名、临漳,邢台市的沙河、邢台、南宫,以及豫北、晋东南地区。

武安落子---武安地方戏曲,中国独有的地方剧种。通常与平调同台演出,角色行当比较齐全,主要有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缺少花脸,武丑,历史上小生、小旦戏分工不严格,常常互相兼演。

武安快板---武安市民间艺术。是当地文艺园地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它语言通俗、诙谐、生动、活泼、形象,具有浓郁的武安地方特色和农民生活气息,为武安乃至邯郸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它诞生于解放初期,距今约有50多年历史。

京娘湖,位于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千米。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该地,故得该名。

长寿村,即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北56千米处摩天岭脚下的艾蒿坪村,海拔1747.5米。长寿村风景区总面积25平方千米,游览面积15平方千米,景点有长寿园、长寿泉、长寿洞、龙盘树、马刨泉、十八盘、古长城(邯郸长城遗址)、峻极关、玉皇顶等50多处。

⑧临漳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地处河北最南端,位居中原腹部,西望太行山,东眺齐鲁地,素有“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之称誉。总面积752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临漳县常住人口为58.9万人。

临漳古时称邺,是建安文学发祥地,佛教文化繁荣地,都城建设肇始地,西门豹投巫治水发生地,铜雀台所在地,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破釜沉舟、曹冲称象、七步成诗、文姬归汉等成语典故均出自临漳。“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李白)等名诗佳句至今传诵。2020年,临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2000万元。

旅游

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在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邺城遗址:邺城位于临漳县西南20公里处漳河北岸的邺镇,邺城遗址分为邺北城和邺南城。

转军洞:位于临漳县城西南30公里处。这一城门遗址南北长50多米,宽3米多,高4米左右,呈券顶式。在城门洞的两侧,均匀地分布着眼距90厘米、行距70厘米建筑时的架板眼。在城门处,有两侧对称的门转轴安放的门轴石,门底下由北向南有一呈封闭状的排水垄沟。

⑨成安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南20公里处,境域面积480平方公里,辖5镇、4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9个行政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成安县常住人口为40.1万人。

成安县始建于春秋,得名于北齐。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始终承载着“成就成功,安康平安”之意流传至今。《三字经》中“大小戴,注礼记”的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就出生在成安;隋朝时,佛教大乘禅宗第二代祖师、中国佛教禅宗第一人慧可,长期在成安讲经说法,并圆寂于此,留下了二祖寺、匡教寺、二祖塔等圣迹佛踪。

成安草莓,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成安草莓果实心形,色泽鲜红,香味浓郁、口感细软、酸甜可口,产量高,品质优。

⑩大名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东经114°58′11″~115°28′28″,北纬36°05′07″~36°30′10″之间。大名县坐落于华北大平原南端,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名县总面积为1052.98平方千米,境内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18年,大名县辖10乡10镇,651个行政村,县 *** 驻地位于大名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名县常住人口为72.6万人。

文化脉系

运河文化、武术文化、草编文化等六大文化脉系在大名县发展。

名县石刻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于2014年4月动工,占地70亩,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整个馆区为仿宋式建筑风格,分为东、中、西三个功能区。东区为学术交流中心和管理中心。中区依次为大门、五礼广场、五礼记碑亭、中心湖区、弘敬阁。

⑪涉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背靠京津冀,雄居中原,是联动京津冀和中原地区的重要枢纽。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面积1509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涉县常住人口为37.9万人。

涉县是革命老区、红色圣地。涉县公元前206年(汉刘邦元年)立县,因涉水而名。涉县交通条件便利,邯长铁路、阳索铁路穿境而过。截至2018年底境内文物保护单位达111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5处、市级28处、县级62处;有1家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

涉县娲皇宫,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齐,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由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四组建筑组成,占地面积550亩。计有古建筑135间,北齐石窟3个,北齐摩崖刻经6部。娲皇宫的“女娲祭典”活动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王九寨景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城东,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200米,因汉将韩信曾屯兵于此而得名。山顶常有云雾笼罩,素有“韩山戴雨”之美称,是涉县古“九景”之一。2019年12月13日,邯郸市涉县韩王九寨旅游景区被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资质。

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冀晋豫三省交界处的涉县河南店镇赤岸村,由司令部旧址、将军岭、陈列馆、赤水湾及相关红色产业园区组成。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全馆总占地面积为5平方千米,属深山区。

⑫磁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的南部,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4.37′,北纬36.38′。总面积688平方公里。磁县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截至2021年12月,磁县总人口50万人。磁县自公元222年设县,已有1800多年历史。1993年7月,地市合并,属邯郸市。历史上曾因临滏水取名“临水县”,因地产磁石而得名“磁州”。磁县是雄踞中原腹地,为晋、冀、鲁、豫四省通衢。旅游景点有鼓楼、贺兰山、河北纸马、磁州窑博物馆等。

磁县剪纸---又称窗花、剪花、剪彩,是民间流行的一种传统装饰艺术。磁县剪纸以剪刀和刻刀为工具,把纸剪出各种形状,采用阴阳、虚实相间的手法,刻画内部线条和花纹,通过虚与实、阴与阳的对比体现图案,这些图案为各种花鸟、动物、人物以及吉祥图案,在民间节气、风俗活动中作为一种装饰营造各种环境气氛。

扎纸技艺---磁县扎纸技艺,是邯郸市磁县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磁县扎纸造型奇特,色彩鲜艳,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民间艺术特色。

平调落子剧种也称武安平调落子,是流行于邯郸地域的独有剧种,它也是磁县的家乡戏。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合称,武安平调可能发源于磁县、武安市、峰峰矿区、涉县的边界地带,具体发源于哪还不详,武安落子发源于武安市。

怀调,当地人称红黑脸戏,是发源于豫北安阳的传统戏曲剧种,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至清初。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戏曲,怀调剧目以古装戏为主,剧目上多反映忠奸斗争,将帅保边,政治色彩很浓。怀调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人物刻画细致,每个行当又有具体分工。

兰陵王墓---位于磁县城南5公里处,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高肃之墓。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1988年,兰陵王碑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⑬邱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区域。介于北纬36°38′08″~36°57′49″,东经115°03′02″~115°19′10″之间。横阔24千米,纵长36.3千米,周边长120千米,总面积455平方千米,海拔32.8~40.8米之间,全境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邱县属于北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邱县常住人口为21.1万人。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立丘县,隶东昌路。1993年8月4日,属邯郸市。1996年10月10日,“丘县”县名规范为“邱县”。邱县有大广高速、106国道、311省道纵横穿越县境;邱县历史上发生过破釜沉舟、虎守杏林、巨桥发粟等历史典故。邱县是革命老区,陈赓将军指挥的香城固战役作为平原伏击战的典范载入军史。

黄漳河文化---邱县历史上地处黄漳河径流,黄漳河沿岸的居民在黄漳河淤积的黄土地上劳作。风俗民情也因此带有浓重的黄漳河文化色彩,如养育新生婴儿的“穿土”风俗。饮食文化中留下了千年吃鱼习俗,因而县人又有“无鱼不成宴”之说,邱县一怪“吃鱼兑汤”成为饭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⑭鸡泽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北部靠西,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鸡泽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风洁气爽,冬季寒冷干冷等特点。总面积33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鸡泽县常住人口为29.7万人。

春秋时,这一带地势低洼。“井丘联比,可以盈泽”,家家畜养鸡鸭,故鸡以氏泽,泽曰鸡泽。隋开皇初,复置广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广平县为鸡泽县。1993年6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邯郸地区改为邯郸市,鸡泽县划归邯郸市管辖。

县名由来---鸡泽在古代不是县名,而是个自然的沼泽地名。鸡泽地处位于黑龙港流域的古沙河、名河冲积扇,和漳河故道冲积扇交汇处,地势低洼,形成沼泽。又因沼泽地鱼虾草虫较多,非常适宜鸡鸭放养。于是,户户养鸡,出现了鸡鸭遍地的景象。“井丘联比,可以盈泽,鸡以氏泽、泽曰鸡泽”。

鸡泽是九国诸侯同盟地、毛遂故里、毛苌和毛亨祖籍地和生长地、中国辣椒之乡、千年古县、一代伟人 *** 祖籍地和毛姓氏族的发源地著称的县域行政区域。

⑮广平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面积320平方千米,下辖7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县 *** 驻广平镇。截止2021底,全县总人口31.3万人。

今广平县地域,春秋时期先属卫后没于晋,战国时先属魏后属赵。秦代属邯郎郡。两汉时期分属于魏县、斥丘,两县皆属于魏郡。三国时期分属于魏的州广平郡、魏郡。两晋时期分属于司州广平郡、魏郡。北魏时属相州。隋代,北部属武安郡的清漳县,西南部属魏郡的成安县,中部、东南部属武阳郡的魏县。唐代,北部属洺州清漳县,东南部属魏州的魏县,西南部属相州的成安县。五代时属洺州。北宋时期,中部、东部、南部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县,北部属河北西路洺州肥乡县。宋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1128年)四月,金兵破洺州,十ニ月金兵攻占宋大名府,今广平县境始为金地。

⑯馆陶县:河北省邯郸市下辖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全县辖4镇4乡277个行政村,总面积4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馆陶县常住人口为30.8万人。馆陶是千年古县,赵王“在城(今冠县东古城)西北七里陶丘侧置馆,故名馆陶”,自西汉初置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

馆陶县先后荣获中国蛋鸡之乡、中国黑陶艺术之乡 、中国粮画之乡、中国轻工轴承之乡、中国黄瓜之乡、中国漆画艺术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等等30余项国家级殊荣。

馆陶县着力打造了五张名片。

一是“最大”,禽蛋交易市场金凤市场,单体全国最大,

二是“最优”,馆陶是中国著名的黑陶艺术之乡,现代黑陶艺术经过馆陶人的继承和创新,达1000多个品种;

三是“最好”,馆陶是中国唯一的黄瓜之乡,馆青牌黄瓜,连续四年荣获中国绿色博览会金奖;

四是“最佳”,馆陶有独一无二的富含三价有机铬的黑小麦,可应用于抑制血糖和抗肿瘤等医学领域;

五是“最美”,粮画小镇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即将由3A级景区升级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馆陶黑陶文化---黑陶是45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古老的汉族制陶技艺,馆陶是龙山文化的重要部分。据史书记载,馆陶因此得名。馆陶处在黄河中下游,为黄河冲积平原,大量优质的粘土是制陶的天然原材料,为制陶业的兴盛奠了基础。

馆陶四股弦---四股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19世纪初,又名南柳子腔、四根弦,是河北省地方戏稀有剧种之一。最早是以民间的花鼓戏发展而成,由山东临清传入馆陶,在民间俚曲的基础上,不断取长补短,并吸收乱弹、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营养,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四股弦。

馆陶皮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陶县南孙店村皮影大约在宋金时代由汴京(今开封)迁传而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其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的某些特点,集艺人刻绘与民间演唱为一体,别致、丰富、雅俗共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馆陶粮食画----是一种最具有民俗书法艺术的新种类,开创、填补了国内外粮食文化和艺术史上的一大空白。粮食画是采用各种豆类粮食粘贴而成的工艺画,吸取了国画、浮雕、装饰等艺术特色,可生产出书法、山水、人物、民间民俗四大系列产品。馆陶粮食画的代表人物是张海增。

粮画小镇----位于馆陶县西部,距馆陶县城3公里,形成了寿东、寿南、寿北、法寺村“一镇四社区”的新架构。2019年12月13日,邯郸市馆陶县粮画小镇旅游景区被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资质。

羊洋花木小镇----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3公里。小镇生态保护完好,森木覆盖达到90%以上,负氧离子达到1300-1500个/cm³,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正在争创国家3A级景区。

⑰魏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县境南北长42.24千米,东西宽33.5千米,卫河、漳河横贯中部。位于北纬36°03′6″~36°26′30″,东经114°43′42″~115°07′24″之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开阔平缓,海拔高度在45.5~58.5米之间,北与广平县接壤,西与成安县、临漳县毗邻,东与大名县相连,南与河南省内黄县、清丰县、南乐县相接。县域面积864平方千米。魏县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截至2018年,下辖12个镇,9个乡,县 *** 驻魏城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魏县常住人口为79.7万人。

⑱曲周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北部的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东接邱县,南邻广平、肥乡,西连永年、鸡泽,北依邢台市平乡。曲周县县域面积667平方公里,辖6镇4乡,342个行政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曲周县常住人口为46.4人。

邯郸至黄骅港铁路(简称邯黄铁路)和青兰高速擦境而过;230国道(原定魏公路)和514国道(原邯临公路)呈十字形穿境,电力供应充足,有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六座,全县村村通电,程控电话四通八达,广播电视覆盖全县。科技、文化、教育、卫生、金融、服务事业构成服务网络。

文化遗产

四股弦---“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五腔调,是河北省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曲周县四股弦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司寨村。四股弦起源于清朝中期道光十八年(1838年),山东菏泽一带。2013年6月,曲周四股弦人选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曲周花车---曲周花车,原名“拉花车”,为汉族民间舞蹈,始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民国初期曾一度鼎盛。现主要分布在安寨镇安寨,南马店等村。2013年6月,曲周花车人选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曲面---曲周民间传统食品,已有300多年历史。河北曲周属于杂粮产区,古时候麦子多从关内购进,售价高昂,而曲周人又十分喜欢吃面类食品,人们就用土产的各类豆子磨成粉,轧制成杂面食用,后来杂面逐渐由民间传入皇宫。

邯郸市位置境域

《汉书》记载,“邯郸南据大河(古黄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若不胜秦,必重赵,赵承秦、楚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可见邯郸地理位置之重要。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介于北纬36°20′~36°44′,东经114°03′~114°40′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总面积1.2万平方千米 。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腹心,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的距离均在200千米左右,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离均在450千米以内。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中国三大经济圈所环绕,地处京津冀经济区内,东进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接,南下可与珠三角经济圈联系。

气候

邯郸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矿产资源---邯郸蕴藏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是全国著名的煤和高品位的铁矿石产区,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拥有丰富的“两黑”——煤、铁资源,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其中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较好;铁矿品位高、有害杂质少、可选性好。此外还有较为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如铝矾土、耐火土、硫铁矿、含钾砂页岩、碳石等四十种以上矿藏。各种矿产地200处。

历史文化

成语文化

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

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典故,邯郸学步雕塑(学步桥)、胡服骑射雕塑、荀子雕塑、罗敷雕塑、武灵丛台、七贤祠、回车巷、插箭岭等。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冀南皮影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成为邯郸市第一个晋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域文化---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绵绵8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鸡泽毛遂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多项文化脉系,内涵博大精深,风格丰富多彩。

中皇山女娲文化----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是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

磁山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中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已有10300年的历史。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指南针发源地。

赵文化----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赵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赵文化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

成语典故文化---邯郸留下了众多历史故事,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2005年10月邯郸市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2013年,河北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类项目中华成语文化园落户邯郸。

邯郸运河文化---大运河邯郸段是中国古代运河的肇始地之一。邯郸市的大名县、馆陶县、魏县、临漳县的境内共遗存有近100千米的运河遗迹。邯郸市于2008年3月24日跻身大运河申遗城市行列,成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联盟的33个城市之一。肇始于东汉末期、形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延续至今的邯郸运河文化,在中国大运河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大名府故城成为了大运河申遗的第二批列入项目。

邺城建安文化---位于临漳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末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间,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以邺城铜雀台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中国文化史的奇现。

北齐石窟文化---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1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磁州窑文化---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力。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广府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邯郸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都是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杨式又派生出李式、吴式太极拳,在太极拳界杨式显然是执大旗地位的。在全国八大太极拳门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以杨露蝉和武禹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

鸡泽毛遂文化---邯郸鸡泽是战国时期赵国名人毛遂的故里,“毛遂自荐”“一言九鼎”“脱颖而出”等成语典故和毛遂精神是毛遂留给家乡的宝贵遗产。2008年,经专家考证,鸡泽毛官营村是“毛遂自荐”中毛遂的故乡,同样也是毛姓氏族的祖籍地,直至毛遂部分后人迁徙至河南、浙江、江西、云南等地。韶山毛氏是鸡泽毛遂、毛苌直系后裔。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磁州白莲藕、曲周小米、肥乡圆葱、涉县柴胡、黄粱梦小米、成安草莓、鸡泽辣椒、涉县核桃、涉县花椒、大名小磨香油、丛台酒、永年大蒜、魏县鸭梨。

更多搜索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搜索河北省邯郸市御医院界牌关)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