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苏州报恩寺简介和历史,苏州报恩寺简介历史,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苏州报恩寺简介和历史,苏州报恩寺简介历史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苏州报恩寺简介和历史,苏州报恩寺简介历史

苏州报恩寺,地铁在这里有一站,叫北寺塔。非著名景点,不收门票,外地游客一般不到这里来。相传在东吴时期,孙权为了感恩他的奶妈,建了报恩寺。

我去过国内许多知名寺院,样式大同小异,基本上分辨不出谁是谁。宋朝之后,寺院变成了模式化,被称为“伽蓝七堂制”。寺院坐北朝南,沿山门南北中轴线一字排列,山门殿—弥勒佛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两厢是钟鼓楼、伽蓝殿、观音殿、药师殿和斋堂等。苏州报恩寺有三处自己的东西,与别的寺院不同。

一是砖塔加回廊的样式,北寺塔的底层直接连接回廊,与回廊一体,这种样式我还是第一次见。第一次见塔加回廊的样式,是在奈良的法隆寺,据说最初白马寺就是这种样式,后来在国内绝迹了。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最初只在寺院中心造一座塔,并没有佛堂,被称为“浮屠祠”,周围还有一圈围廊,礼拜塔中的舍利是当时信徒巡礼的主要内容,信徒围绕着佛堂行走念经,回廊是为信徒巡礼遮风挡雨的。印度结束了“无像期”,佛像开始传入中国,原来的一塔一回廊的寺院,无处安放佛像,于是在塔的旁边建造一座金堂,用来安放佛像。隋唐之后,佛殿取代了佛塔,佛塔逐渐被挤出了寺院,置于寺院前后或两侧。在此之后,寺院又增加了讲授佛经的讲经堂。

中国早期的建筑都是几毁几建,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风貌,留给今人的都是清朝的式样。苏州报恩寺还保留着塔加回廊的最初模样,十分难得,不知其中的原因。奈良法隆寺是一塔一金堂加回廊,回廊四四方方,相当于一个院子的院墙,而塔和金堂并列在院子中央,与回廊有着一段空间。北寺塔的回廊与塔的底层连成一体,并无分离空间。不过回廊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为信徒巡礼遮风挡雨。

第二个不同之处是七佛堂。据说供奉七佛的寺院全国只有三处,一处是四川峨眉山,一处是辽宁义县,一处就是这里。中国内地的寺院多是供奉一佛或三佛,三佛是按照时间排列,是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尊佛;山西有供奉五佛的佛堂,五佛按照空间排列,代表东西南北中。现在供奉七尊佛的寺院极少,有的在释迦牟尼佛背光上刻雕7尊小佛像,如杭州灵隐寺;有的则在寺院内外造7座佛塔,如宁波天童寺。

七尊佛即是“过去七佛”,因为形象完全相同,从外形上无从分辨哪个是哪个,理论上是按照时间先后排列,自东向西依次为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及释迦牟尼,皆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释迦牟尼是最西边的那个,因为他离现在最近,那六位比他更早些。佛教的时间概念真是大手笔,动辄就是几十亿年。七佛中有一个叫迦叶,我原以为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其实是同名,并不是一个人。拘留孙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那位,在书中他是阐教,元始天尊的门人,也是土行孙的师父,土行孙能够在地底下行走。在封神战役后,他脱离道教,成为佛教过去佛中的拘留孙佛。

章回小说中常有这么一句,直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意思是被打得死去活来。想不到这是一句佛家的话,按照佛教的解释,一佛升天后,二佛才会出世。如今七佛都已经升天,下一个出世的佛是弥勒佛,据佛教的说法,还要等56亿年。

第三处不同是不按常理。按照传统的寺院模式,进了山门就是弥勒佛殿,供奉一尊大肚子弥勒佛,转过来,是一尊韦陀的立像。在苏州报恩寺,没有弥勒佛殿,弥勒佛和韦陀都是供奉在院子里,在露天或坐或立。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样式,不知是何原因,难道是住房紧张,没有这二位的房间了?

出门看景致,不喜欢看千篇一律的,就喜欢看不一样的,不一样才有故事,才有学问。

更多苏州报恩寺简介和历史,苏州报恩寺简介历史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