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面包、水果等食品放置的时间稍长,边缘就会长出绿毛或白毛,这一现象被称为“霉变”。为了避免霉变现象,人们常选择将食物储存在冰箱中,利用冰箱的恒温保持食物的新鲜度。但是,食物保存在冰箱中就绝对安全吗?
实际上,冰箱并不能完全避免食物霉变的发生。食物发霉的罪魁祸首是微生物。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一些 *** 的微生物会分解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使食物的外观、气味等发生改变。其中有一类真菌能够形成分支繁茂的菌丝,被称为霉菌。霉菌的生命力极强,可以长期潜伏在不利于自身生长的环境中,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立刻大肆繁殖。当我们肉眼能看到霉变时,就意味着已经有很多霉菌在食物中繁殖生长了。
温度是影响霉菌生长的主要因素。但是霉菌多种多样,从冰箱中的保鲜温度到通常的室温,都有不同的霉菌可以生长。暖湿气候最容易导致霉变的发生,这种气候下容易发生霉变的食物主要有米饭、馒头等主食,水果存放的时间过久也容易发生霉变。当食物发生霉变后,各种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并产生有毒物质,这些都对我们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一定的损害。
如果食物需要长时间贮存,可以使用真空包装的方法,隔绝氧气,抑制霉菌的生长,在贮存时注意通风,保持干燥,这样保存的时间比较长。购买食物时选择正规、安全的食品市场或超市,购买新鲜的、保质期内的食品,确保食品的安全。
食物发霉以后,很多人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会把发霉的部分去掉,剩下的继续吃,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霉变食物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导致身体出现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其次,霉变食物会产生致癌风险。霉菌中的黄曲霉素是导致人体产生不适感的主要来源,其毒性极强,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已明确致癌物,会损害肝脏功能甚至致癌。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霉菌都会产生毒素,但是霉菌有害与否并不能通过肉眼进行辨别,因此,为了身体健康,不要食用霉变的食物。
若是吃了霉变的食物发生中毒现象,要及时去医院就医,并在短时间内保证饮食清淡,以免加重肠胃的不适感;同时可以喝牛奶保护胃黏膜,减少毒素对胃黏膜的 *** 。除此之外,还应该多喝水补充身体的电解质,促进体内循环,这样才能尽快将毒素排出体外。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