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水族乡女子的传统民族服饰。
古敢的田园风光。
行走在高原水乡,房屋,小路,显得慵懒而恬静。阳光编织的栅栏里,山花烂漫,所有的枝条都升向天空,花朵只是点燃春天的一根引线。低头吃草的羊在田埂上抖着身上的露水,池塘中嬉戏的鸭群,拍打着翅膀,夕阳透过羽毛,逆光看去,恰是含羞带泪的云朵飘在空中。
古敢,是水族语,意为草木丛生,林中有水之地。它位于富源县东南部,距离县城135公里,是云南省唯一的水族乡。水族最早称为仲彝,被认为是殷商时,居住在睢水流域的睢人。殷商灭亡后迁徙到两广地区,融入百越族群中的骆越人,由“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富源的水族,相传是宋朝时被流放到此,他们涉河水,过险滩,到此构楼而居。河水蜿蜒而下,曲折起伏,经过长时间的繁衍生息,散落的村庄依山傍水而建,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连人家。如果不去猜度河水两岸人家生活也有艰辛,古敢水乡便是人间仙境了。
补掌村委会旁,山洞里流出甘洌的清泉,人们叫它双龙潭。双龙潭是水族每年农历三月祭祀的地方。祭祀时,在古树下的石板上摆香案、供果蔬,敬龙王,推选德高望重的长者,用水语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灵动的山水隐藏着神秘的符号,水族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和文字,称为水语和水书,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双龙潭附近,一些人家门上挂着吞口。吞口是一个木雕的凶神头像。吞口雕像的由来跟这一带气候有关,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气候炎热,瘴气瘟疫流行,双龙潭的鱼王不忍水族百姓遭难,就变成一个吞口,吞灭了瘟神,后来,吞口便成为水族人供奉的图腾。
双龙潭的水,流向山涧,形成补掌河。河床高过头顶,流水奔跑的速度,远在羊群的背影之后。补掌河水波荡漾,两边稻田碧绿。苍茫高山,撑远了天空,云海里捧出的月亮,果然小了很多。月光下,古树披着霜一样的银白色,是多么的圣洁和安详。古树下,潺潺流水擦亮石板的腰身,水族人聚在一起,谈邻里长短,也说家国大事。
古敢人对土地的虔诚是纯粹的,田间地里,耕牛绷紧肌腱,铆足了劲,准备犁开一片天,所有的泥土都睁着焦灼的眼睛,等待着种子的降临。河边人家,往往在放慢节奏的生活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水族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也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他们随遇而安,乐观、向上,竭力改变现状却又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都说水族人,只要会走路的,就会唱歌,这话一点不假,而且是到哪个山头唱哪首歌,随性而唱。水族姑娘小王说,现在生活好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都向农村倾斜,农户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既可以得到租金,还能在自家土地里打工挣钱。说着说着,她们清清嗓子唱了起来:“国家政策就是好,古敢人民心最甜。补掌河水长又长,税务同志来帮忙。”原生态的嗓音,优雅的唱腔,夹杂着水族柔性的美,飞过头顶,飘过山冈。(秦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