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胡佩兰是个十分简单的人,生活里除了家就是医院,两点一线。进入临床后,她依然保持了学生时代的勤奋与刻苦,大量阅读各类书籍和医学文献,自学俄语、英语,后来还自学了日语。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极为认真,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总是随叫随到,遇到大手术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她出门诊,由于病人太多,很少在下午两点前能够吃到饭。她和家人“约法三章”,在她上班时不许到医院里来看她,她为病人看病不能受到任何干扰。
为了普及妇产科与优生优育知识,胡佩兰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围保与妇保》《生殖系统疾病自我诊断与治疗》《遗传与优生》《农村妇女保健》等专著。她的这些著作,成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和计生工作者的案头参考书。
1986年,古稀之年的胡佩兰从干了几十年的妇产科主任岗位上退休了。退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颐养天年的开始,可对于胡佩兰来说却十分痛苦,她觉得自己还不老,还可以为病人做很多事情。于是她退而不休,倾心创办了一家妇产专科医院,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医学人才。
当年在创办妇产专科医院时,胡佩兰亲自乘坐火车从郑州前往北京采购相关设备。她应列车长之邀,在软卧包厢里为列车上所有的女列车员做了妇科检查,详细回答了她们咨询的问题。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使出差也随身带着检查器械和医用手套,走到哪里病就看到哪里,随时随地为病人服务。
由于医术高、医德好, *** 3519职工医院的领导专程来到胡佩兰家里,诚心聘请她去医院坐诊。胡佩兰直截了当地问医院领导,请她去医院坐诊究竟是啥目的?如果请她去是为了赚钱,那么她是绝不会去的;如果请她去是为了给病人看病,那么现在就可以去!
就这样,胡佩兰成了 *** 3519职工医院的坐诊医师。后来,这家医院改建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佩兰依然风雨无阻地准时出现在病人面前,每周6天,每天接诊30余人,20多年来她从未间断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身体的承受性已经很差了,如果走路太远就会腰痛得厉害,但她依然让保姆每天用轮椅推着她去上班,下班后再将她接回家。
2009年冬天的一场大雪阻塞了交通,面对满地积雪家里人劝胡佩兰不要去医院了,可是不管怎么劝,她始终只有一句话:“咱们不能叫病人白等。”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她的学生和保姆只好用轮椅推着胡佩兰,在风雪中艰难地走了一个多小时,准时出现在小小的诊室里。
心系患者的胡佩兰大夫不顾年事已高,坐着轮椅去上门诊
2013年7月,97岁的胡佩兰突发心脏病,经过救治恢复后,大家都希望她好好休息些日子。可是隔天早上她就不顾家人劝阻,准时出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室里。她说:“只要我能活动一天,就要为病人服务一天。”
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经历,让胡佩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常见、多发的妇科病,她基本上一看就了然于胸,但是依然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详细问诊,耐心检查,仔细诊断。开药方时,她会仔细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然后工工整整地写入门诊病历中,每份病历基本上会写足两页,内容非常详细。她说:“当一名好医生,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尤其是爱心,是最重要的品质。”
家住周口的张女士对胡佩兰无比信任,每次看病都专程赶到郑州去找胡大夫,前后持续了8年多时间。她说,胡大夫都那么大年纪了,还在诊室里坚持为病人看病,看着真是感人,胡大夫经验丰富,对病人又好,找她看病我心里踏实。
胡佩兰就是这样一位深受病人爱戴的贴心医生,她用沟通化解焦虑,用真心留下真情,“她对病人真好”是群众对她的一致评价,病人和她之间的感情都很深,完全超越了医患的层面。
胡佩兰的日常生活非常节俭,退休后每天只吃两顿饭,从来都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大方地为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非常关注少年儿童的精神营养,将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在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广施善举,惠及青少年。
胡佩兰大夫在整理、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
胡佩兰德艺双馨,一辈子执着于当一名好医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德大医的深刻内涵。她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给病人看病很少依靠高科技仪器,而是依靠详细的问诊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她对病人极有耐心,处处替病人着想,尽量给病人开价廉效高的药物。“便宜药治大病”是她的一句口头禅,她给初次看病的病人开药往往只开三五天的量,服药见效后才会增加开药量。
“来我们社区门诊的病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能给他们省多少是多少,不能昧良心赚他们的钱,这样做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自己做医生的良心。”胡佩兰这样说也这样做,她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的药,很少超过100元,尽力为病人减轻负担。
岳女士家离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她专程开车来找胡大夫看病,胡佩兰看过后只给她开了几元钱的药。“看次病只花了几元钱,还没有油钱多。”岳女士无比感慨,“看病时处处替病人着想,这就是医德仁心啊!”
胡佩兰医术好,对病人又负责,有口皆碑,因此来找她看病的人很多,以至于每天都不能准时下班。由于一直要延迟两三个小时才能下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担心已经高龄的胡佩兰过于劳累,便限定了每天门诊的挂号名额。胡佩兰知道后十分生气地对领导说:“看病还能拖日子?怎么能让病人白跑一趟呢!”领导无奈,只能顺着她的意思恢复了自由挂号。
胡佩兰一生崇尚医者仁心的职业信条,亲手接生过6万多名婴儿,89岁时还撑着羸弱的身体在为病人做手术。她对待病人既细心、耐心,又满含爱心。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好,认真负责,病人也自然会与医生积极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医生都要把他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来对待。”她在社区坐诊20多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大家评价胡佩兰“待病人如亲人”。
她待病人不仅如亲人,甚至更胜亲人。她常常给产妇和手术后的病人送饭,不是鸡汤就是鸡蛋羹等,想方设法给病人增加营养尽早恢复。而她和家人却常常由于为病人忙碌而吃不上饭,于是就两个包子、一碗白开水充饥了。
2014年1月22日,从医70年、扎根社区28年的胡佩兰医生逝世,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妇产科事业和她的病人,享年98岁。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给病人看病。她留给学生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都看完了,咱回家吧。”她走得宁静安详,没有留下什么物质财产,却留下了感动中国的精神和不朽的人格风范。
98岁高龄的胡佩兰大夫,依然坚守在门诊第一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医生这个职业,自古就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从以孙思邈“大医精诚”为代表的祖国传统医德思想,到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代表的西方医学道德标准,再到张孝骞、林巧稚、裘法祖、胡佩兰等一大批当代大医以“仁心仁术”为代表的人文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医德传承。
作为一代医德楷模,胡佩兰品德如水,泽被患者而真诚。她人格似莲,不染于污泥,清香远溢。她秋兰为佩,视病人如亲人,为病人解除病痛就是她生命的一切。她说令她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治疗去除病痛后高兴而去。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四个闪光的大字:大仁大义。
胡佩兰的一生,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她给人看病尽责、尽心,生命不息诊病不止。她安然仙逝的次日上午,许多病人在诊室门口等她,当得知她已去世的消息时,大家抱头痛哭,感人的场景充分体现出她在病人心中的分量,这也是人民群众热爱自己喜欢的人民医生的真实写照。
胡佩兰是当代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既平凡又伟大。在她的身上,有着许多现实的、触手可及的元素,这些元素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散发着人格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她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依然活在人民的心中,她的精神圣火永远不会熄灭。她让人懂得奉献的价值,明了责任的意义。她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壮举,却用自己的坚持和爱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温暖。她的人生多姿多彩,像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今天的医务界。
胡佩兰被评为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奶奶,您这么长寿还能工作,秘密是啥呀?”胡佩兰回答说:“感情投入。”主持人问:“您准备一直给人看病还看多少年呀?”胡佩兰答:“我打算活一天看一天,能多活几天,多干几天有意义的事,多给国家点报效。”主持人问:“奶奶,当了一辈子医生,您觉得医生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呀?”胡佩兰答:“医生是个不爱金钱的职业,应该是有感情投入的职业,应该是有医德的职业。”胡佩兰的回答感动了大家,赢得了现场观众长时间的掌声。
2016年7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等单位联合摄制的“感动中国”人物电影《仁医胡佩兰》在河南首映,全景式展示了胡佩兰不平凡的一生,浓缩了她一生的坎坷、顺逆、苦乐、自强、大仁、大义、大爱和真诚,观看者无不感动不已。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却感动了每一个得知她事迹的人。
胡佩兰一生追求病人的健康,每天早出晚归,“只能让医生等病人,不能让病人等医生”,像机器一样忘我地工作。她的一句“病人都看完了,咱回家吧”,一句“医生应该是有感情投入的职业”,一句“活一天看一天”,分明是人性的闪光和人文的辉映,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心灵的震撼,更是灵魂的洗涤。
胡佩兰是我国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她的感人事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医务人员的精神风貌,树立了医疗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她在妇产科的岗位上拼搏奋斗了70年,谱写出一曲曲爱与善的赞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她所说的这些话,虽朴实无华,却令人深深受益,在此摘录一部分,作为本文的结尾:
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
只要能活动一天,就要为人民服务一天。
我是学医的人,能对别人有点用处,我觉得很有意义,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知识改变命运,希望农村的孩子多学点知识。
我要钱干啥,帮我把钱捐给需要的人吧。
人活着就要留下脚印,要经得起群众的考验。
我老了,我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为群众做点事。
当医生要先认人后治疗,了解人才能治好病。
当医生谁是上帝?谁是老师?谁是衣食父母?是病人!
我用药一是看疗效,二是看便宜,尽量不开贵的药,不过度用药,不过度治疗。
做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贪恋钱财是缺德。
做医生要担得起责任,对得起病人的信任。贪恋虚荣,见利忘义,对不起医生这个职业。
以胡佩兰大夫生前事迹为题材拍摄的电影《仁医胡佩兰》宣传海报
作者: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