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如今医患关系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今天我们来分享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胡佩兰的事迹,这位品德高尚的“仁医”,更是个努力改善医患关系的践行者。
最美奋斗者胡佩兰
下面就来说说胡佩兰的感人故事。
一、品德高尚的“仁医”
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给胡佩兰的颁奖词是:“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得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的确,胡佩兰在自己的一生中,用其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树立了一位“仁医”的形象。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掌握过硬的医术。1916年,胡佩兰出生于驻马店汝南县城北关,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当时汝南有三大家族,胡家、靳家和魏家,而胡佩兰正是三大家族之一的千金。
但是作为“大家闺秀”的胡佩兰,并未踏着“三寸金莲”,去过着金丝鸟一样的舒适生活,而是选择学新学,掌握救死扶伤的本领。193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大学医学部,成为汝南县第一个女大学生。自此,揭开了她与医学相伴的一生。
胡佩兰
1944年,胡佩兰毕业,先后在陕西富平,河南开封、内乡、许昌、潢川,湖北武汉等地行医。1949年6月在武汉参加革命工作,任武昌铁路医院妇产科主任。1955年调任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
解放初期的医学资料,大都是外文著作,要钻研读懂,不学外文根本看不懂。胡佩兰就自学了俄文、英文。在她60岁时,还跑到北京,上培训班学了3个月的日文。因此,对于很多外文著作,她往往信手拈来。
不仅医术功底扎实,胡佩兰还非常注意医德的培养,她在工作的几十年里,经常是随叫随到,遇到大手术,一站就是几小时、十几小时,甚至跟家里人“约法三章”,在她上班时间不能去看望,不能去打扰。
“仁医”胡佩兰
由于创造了出色的工作成就,胡佩兰连年荣获河南省及郑州铁路局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享受省部级劳模津贴。其中1951年,她作为首届全国铁路劳模,赶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邓颖超同志亲笔题词。
1986年,70岁的胡佩兰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退休后,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却不愿意闲着,创办了“胡佩兰妇科专科医院”——郑州最早的民营医院之一,继续用自己的专长奉献社会。而且,胡佩兰看病期间不喝水,不上厕所,怕耽误了患者的时间,她看病还从不限号,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才结束坐诊回家。
胡佩兰本人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她却经常帮家境贫困的患者垫付医药费,经常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支持公益事业。从2005年开始,胡佩兰先后捐出7万多元退休金和坐诊收入,8年时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兢兢业业的胡佩兰
胡佩兰就是这样,用自己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成功地树立了一位“仁医”的形象。不少病人慕名前来找胡佩兰看病,有的是一家几代人,有的是同一个社区或村子里的居民。胡大夫换医院了,很多病人打听出来新地址,再去找她看病。
二、努力改善医患关系的践行者
胡佩兰不仅是位品德高尚的“仁医”,更是个努力改善医患关系的践行者。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胡佩兰常说,医生与病人双方要多沟通、多商量。当一名好医生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在病人看来,胡大夫不仅医术好,看病仔细,而且从不乱开药,值得信赖。
从不乱开药的胡佩兰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8点半上班,下午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随着年龄的增大,她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后来,年老的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疏松,行走很不方便,大多时候只能坐轮椅。但这个高龄的老太太每天都要“捍卫”她的工作权利。她的生活几乎就是工作,她的爱好也是工作。
“上班”对她来说,是一件光荣甚至带着仪式感的大事。“多活一天,就干一天。只要还能看病,我就要上班。”她要求自己必须每天上午八点半准时出现在医院,这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铁律”。
老妇产科医生胡佩兰
胡佩兰说,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她的病人在等她。在她那间不到15平方米的诊室里,几乎每个出诊日的上午,病人都会把这里挤得只剩下一条过道。
对于病人普遍反映看医难、药品贵的现象,胡佩兰一直以来信奉的准则是:“我用药,一是看疗效,二是要便宜,尽量不开进口药。”她一直秉承开“小处方”,给病人开方很少超过一百元。
当实在需要到大医院检查时,胡佩兰会在一张纸条的背面特意写下建议去哪个医院做B超,以及注意事项,而且都是经她行医多年精挑细选出的“价格便宜,检查认真,距离患者相对较近”的医院。
耄耋良医胡佩兰
胡佩兰对待病人认真负责,以及真诚地服务态度,有效地改善了医患关系,她的病人说“胡大夫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全家妇女都找她看病”。
三、笔者感悟:
胡佩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位品德高尚的“仁医”形象,她还在自己的平时工作中,努力成为一个改善医患关系的践行者。
她的高尚医德值得医生们敬佩,她深刻诠释医患关系的内涵,并且努力成为践行者,更加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共同为促进医患关系的根本好转,营造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胡佩兰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