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江南特色的皇家园林园中园:颐和园导游词之谐趣园五篇
@铁山青士(笑独行)[编纂]
【29】谐趣园(在谐趣园宫门讲解,游廊、知春亭、饮绿亭入此)
我的朋友,欢迎参观游览颐和园的“园中园”,这里是谐趣园宫门,坐东朝西,灰瓦卷棚硬山顶,三开间。在你悠游玩赏之前,请让我为你简单勾勒一下谐趣园的概貌,提点一下靠近宫门的两三处景观。谐趣园坐落在万寿山东麓、昆明湖后湖东头,在颐和园里自成一个别有幽情雅趣的特殊区域。
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清代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仿造无锡惠山江南风格的私家园林寄畅园建造的。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江南园林的白墙灰瓦、飞檐翘角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没看够,忘不了,于是就想着把它们搬到京城去,这就了这座荟萃江南园林精华的惠山园,我感觉它在精致小巧上有点像苏州的怡园,回头你可以鉴定一下是不是这样。“谐趣园”这个名字是嘉庆十六年(也就是1811年)修复时,嘉庆皇帝改的,取义为“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因为乾隆曾经说惠山园“一亭一径足谐奇趣”。而事实上,这里也真是“步步皆景”,直到现在,谐趣园仍然被认为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具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
谐趣园的好处主要在哪里呢?这就是围绕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荷花池塘,打造了号称“一堂一轩,一楼一斋,一亭一桥,一径一洞”的“惠山园八景”。其中,一堂为知春堂,一轩为湛清轩,一楼为瞩新楼,一斋为澄爽斋,一亭为饮绿亭,一桥为知鱼桥,一径为寻诗径,一洞为云窦。只要顺着池塘边的游廊走一圈,你就可以享受到“谐趣园八趣”:
进澄爽斋,观览四季不同风光景色,可以享受到“时趣”;
往玉琴峡,看人造峡谷幽涧、听湖水潺潺入池,可以享受到“声趣”;
上知鱼桥,临水观鱼,回想庄子与惠子“鱼乐”之辩,可以享受到“桥趣”;
到兰亭,看“寻诗径”诗碑,感怀“诗鬼”李贺背破锦囊骑驴寻诗,可以享受到“书趣”;
望瞩新楼,体验似楼非楼、一层二层分不清,可以享受到“楼趣”;
进游廊,欣赏梁枋数百幅画面不一、画风迥异的苏式彩画,可以享受到“画趣”;
漫步14间曲廊和16间趣廊,感受它们对接连通13座亭榭轩堂楼阁,可以享受到“廊趣”;
品味“惠山园八景”围绕荷花池塘,发现它们得私家园林气质而不失皇家气派,可以享受到“仿趣”。
进入宫门,两边就是游廊,你是不是已经在游廊里边走边向着荷花池塘方向观望着?如果你是往右手边走的,现在就应该看到知春亭了。不知道你觉得这座“知春亭”怎么样,因为在昆明湖东堤的北端、文昌阁前的小岛上也有一座“知春亭”,而你眼前的这座其实并不是原来惠山园的建筑,而是清末光绪年间增建的。
顺着荷花池塘南岸往东走,紧接着你就会看到引镜轩、“洗秋”亭和“饮绿”亭,在引镜轩跟“洗秋”亭之间有一座引镜桥,这一段路大约有十多米长,是谐趣园中唯一没有游廊连接的地方。“饮绿”亭早先叫水乐亭,它的北面对着涵远堂,而小亭伸入池中的一角则对着玉琴峡,因此,乾隆感觉它是一个观池赏水的好地方。
顺便提一下,在谐趣园西侧的山坡上有一个仿照山村农舍建造的如意山庄小院,其中灰砖灰瓦、槅扇门窗、风格粗糙的主体建筑叫乐农轩,据说是清末慈禧太后去西安避难回来后建造的。如果你有兴趣,回头也可以去看看。好了,谐趣园我就先介绍这些了。
【30】谐趣园知鱼桥(知春堂、云窦入此)
我的朋友,看到知鱼桥了吗?就是桥身细长低矮、东北头有一座石刻牌楼的石桥,它可是谐趣园里名气最大的一座石桥呢。之所以叫“知鱼桥”,是引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的典故,其中,惠子说的一句话你可能听说过,那就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话说庄子与惠子一起悠游在淮河支流濠水的一座桥上。庄子说:“鲦鱼游走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能感受到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感受不到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当然不是你,本来就不了解你,而你也不是鱼,你不了解鱼的快乐也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从寻求本源的角度出发,你说“你怎么能感受到鱼的快乐”,就是已经知道我感受到了鱼的快乐而故意来问我的。这一点我是在濠水的桥上了解到的。”
知鱼桥建造于清代乾隆早期,东北—西南走向,长26米,宽2.2米,整个桥身笔直细长,桥面铺条石板,桥上两边镂空的矮护栏上有18对青石雕刻的方望柱,桥下有六个方石砌的桥墩。乾隆皇帝管这座石桥叫“知鱼桥”,想必是非常欣赏庄子跟惠子的这段“濠梁之辩”的,也说明他是能感受到鱼的快乐的。不是吗?而这座石桥的桥身瘦长低矮,则是为了更贴近水面,同时便于临水观鱼的人看了这边看那边,尽情感受鱼在水里从容游走的快乐。
知鱼桥是“惠山园八景”之一,又是“谐趣园八趣”之一,这就是“双料名胜”了,就景观的内涵和趣味来说,跟旧时杭州西湖十景中的花港观鱼有点像。在知鱼桥上临水观鱼,你能感受到鱼的快乐吗?对了,知鱼桥东北头的汉白玉石刻牌楼还是一座“明星”牌楼呢,在北京的古代桥梁牌楼中以精致小巧著称。
知鱼桥东侧高台上坐东朝西的建筑叫知春堂,最初叫载时堂,“知春堂”这个名字是嘉庆皇帝改的,延续了“载时堂”珍惜光阴的思路,同时,也暗合了知春堂在谐趣园里的方位,因为“春”在五行中是与“东”对应的。知春堂也是“惠山园八景”之一,而且是谐趣园里最重要的主体建筑,灰瓦单檐卷棚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檐出廊,有丹墀(也就是月台)。所谓“知春”,就是感知春意的意思。
知春堂北面有游廊通向一座灰瓦攒尖顶的圆亭,这座圆亭属于以延清赏楼为核心建筑的“小有天”建筑群,占据谐趣园的东北角,也是谐趣园的一个制高点。圆亭北面山石景观中有一个石窝上刻着慈禧太后的“御笔”的“云窦”二字,这个“云窦”洞是清末光绪年间增建的,显然不是“惠山园八景”中的“云窦”洞。那么,原来的“云窦”洞是在哪里呢?目前好象还没人知道呢。据说,嘉庆皇帝改建涵远堂时,把现在的“云窦”洞西边的“涵光洞”给整没了,估计原来的“云窦”洞也在这一带吧。现在的“云窦”洞显然是为了纪念原来的“云窦”洞而增建的,我们也可以去那里想象一下原来的“云窦”洞。好,知鱼桥连带知春堂和云窦,我就介绍到这里。
【31】谐趣园涵远堂(兰亭、湛清轩入此)
我的朋友,你现在已经来到荷花池塘的北岸中央,这里是涵远堂,它的谐趣园的主体建筑之一,重要性仅次于知春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虽然看起来很醒目,号称“谐趣园正殿”,但却不是早先惠山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毁掉了“惠山园八景”中的“寻诗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座涵远堂是嘉庆皇帝修复惠山园时改建的,这里本来是“墨妙轩”的地盘。而且,为了把“墨妙轩”改建成涵远堂,据说嘉庆还毁掉了“寻诗径”和“涵光洞”两处山石景观。这种破坏原有景观系统性的事会是嘉庆干的吗?我有点怀疑。嘉庆改轩为堂主要是出于游园时理政议政的需要,当时他还在霁清轩大院东侧增建了军机处小院,以便军机大臣为他处理政务提供方便。而用来理政议政的建筑,你说,怎么可能跟这里的园林山水融到一起去?能不煞风景就已经不错了。不是吗?不过,也有人说,这座“涵远堂”在很大程度上为谐趣园增添了皇家气派。这就要看怎么说了。
涵远堂是一座灰瓦卷棚歇山顶的宫殿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面出廊。它的屋盖比较高,整个屋面有坐起来的感觉,跟故宫宁寿全宫的乐寿堂有点像,看起来确实气宇轩昂。涵远堂的门联是:“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据我所知,有不少游客都很喜欢,其中,西岭指的是西山,东湖指的是昆明湖。“涵远堂”这个名字是清末光绪年间重建时由慈禧太后命名的。涵远堂西侧有一座只有一米长的小桥,俗称“半步桥”,是颐和园里最短的石桥。你注意到了吗?
涵远堂东侧游廊中间的那座四角攒尖顶的亭式建筑叫“兰亭”,亭里有一块乾隆御笔“寻诗迳”诗碑,那个走字底的“迳”跟双人旁的“径”是一个意思。所谓“寻诗”,用的是中唐鬼才诗人李贺“骑驴觅诗”的典故,大意是:李贺平时总是喜欢背着一个破锦囊,带上一个小男仆,骑着骡子(是的,其实是骡子,不是驴)四处逛荡,一旦想到什么好的意象和词句,就用笔记在纸条上,扔进锦囊里。
“寻诗径”本来是山石间的一条蜿蜒小径,位置应该在涵远堂边上,“寻诗径”诗碑也立在这条小径边。我们现在看到的“寻诗径”诗碑是光绪年间迁进兰亭的。而兰亭呢,据说也是光绪年间增建的,就名字来说,自然也是跟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关系的,但却没有跟这个名字相配的实景。
在连接涵远堂跟兰亭的游廊的北面山坳里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小院,叫湛清轩,据说是嘉庆增建的。湛清轩正房是一座灰瓦卷棚悬山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四面出廊。站在湛清轩门前,可以观望游廊和荷花池塘,同时,湛清轩也是欣赏夕阳晚景的一个好地方。好了,涵远堂连带兰亭和湛清轩,我就简单介绍这些。
【32】谐趣园霁清轩(玉琴峡入此)
2019年春节前夕,有一位游客网友在博客文帖中写道:“位于颐和园谐趣园北的霁清轩在年前2018年12月13日悄然开放了。”这位游客这么写,显然有记下这个历史性时刻的意思,因为在他心目中,这就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同时,我还注意到,看到不少游客网友在介绍霁清轩时,都用了“神秘”、“不为人知”、“难得一见”这样的形容词。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大院在民国时期就是北平市 *** 的内部招待所,1948年暑假,作家沈从文经市长何思源批准到这里消暑,还写下了八篇《霁清轩杂记》。而从1949年到2018年,也因为一直是北京市委和颐和园的内部招待所,所以霁清轩从来没有对外开放。
我的朋友,欢迎你来到霁清轩,你是从涵远堂西边的石阶过来的吗?霁清轩是清代乾隆十九年(也就是1754年)建造的。它最初是惠山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嘉庆皇帝修复惠山园时把霁清轩围合起来,是因为他驻跸颐和园时要在涵远堂理政议政,想让军机大臣到这里等候,他在霁清轩大院东侧增建军机处小院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在那以后,霁清轩就成了谐趣园的“园中园”了。
霁清轩正殿就在霁清轩大院南门的北面,跟涵远堂处在同一条南北轴线上,是一座坐北朝南的灰瓦卷棚歇山顶建筑,坐落在山石上,三开间,南北东三面出廊,轩内金砖铺地,外檐梁柱上的彩画是绿色底藤萝花。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很特别?霁清轩西北侧坐西朝东的偏殿叫清琴峡,也是三开间,前檐出廊。清琴峡殿下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天然峡谷,后溪河水在涵远堂与瞩新楼的东北侧一分为二:一股向南,经过玉琴峡流向谐趣园,再从引镜轩、“洗秋”亭之间的小桥 *** 入昆明湖;一股向东,从清琴峡殿下穿过,顺着依托地势凿成的清琴峡流出颐和园,流向东北面的圆明园。环绕大院内的游廊也是霁清轩的一大看点,北面的游廊中间有一座重檐八角攒尖顶的八方亭,大院里假山上的四方亭是一座视野很好的观景亭。
不知道你是否关心“谐趣园八趣”中“声趣”的主体景观玉琴峡在哪里?其实就在霁清轩大院的东南侧。涵远堂的后面有一座“堆云积翠”假山,假山的西边有一座小桥,后湖水在这座小桥下流进谐趣园西北角的一道山涧,这道山涧就是玉琴峡。玉琴峡大约有20多米长,曲折蜿蜒,层层跌落,这就造成了湍急的水流,不断发出如同玉琴奏鸣的声响。这就是“声趣”的来历和内涵。在玉琴峡靠近瞩新楼的一块磐石上,刻着“玉琴峡”三个大字,那是清末慈禧太后的御笔,水平跟绝大多数号称“御笔”的题字相差很远,看样子应该是真正的御笔。对了,根据民国初年一位风雅游客的游记,当时他和朋友看到的“玉琴峡”三个大字是刻在水底的一块磐石上的,难道另外还有一处“玉琴峡”刻字?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好,霁清轩连带霁清轩外的玉琴峡,大概就是这样了,我们下一个景点见。
【33】谐趣园瞩新楼(澄爽斋入此)
我的朋友,你现在已经来到谐趣园的西部、荷花池塘的西北侧,这里是瞩新楼,谐趣园里唯一的一座两层楼建筑。它通过跨越玉琴峡的游廊连接涵远堂,实际上,这里就在谐趣园宫门的北面,距离宫门非常近。瞩新楼坐西朝东,灰瓦卷棚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两层都有一圈檐廊。瞩新楼既是“惠山园八景”之一,也是“谐趣园八趣”中“楼趣”的主体景观。都说瞩新楼“似楼非楼、一层二层分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瞩新楼的建造巧妙地利用了地势高度差。站在谐趣园里看,瞩新楼坐落在紧贴谐趣园西墙的平地上,但谐趣园西墙就在万寿山脚下,西墙外的地面从宫门向北一路上坡,到瞩新楼背后的时候刚好跟瞩新楼的二楼齐平。因此,从谐趣园西墙外看瞩新楼,它就只有一层了。瞩新楼在清漪园时期叫“就云楼”,因为瞩新楼东侧就是玉琴峡,时时能看到云雾从山涧升起,光绪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修复谐趣园时改名为“瞩新楼”,取意是瞩目一新。
瞩新楼的南面通过游廊连接澄爽斋。这澄爽斋也是一座坐西朝东、灰瓦卷棚歇山顶建筑,而且也是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四面出廊,它跟瞩新楼的最大不同可能就是只有一层。当然,澄爽斋前还带着一个临池的“凸”字形露台,这也跟瞩新楼不一样,可以说是它比瞩新楼优越的一个地方。澄爽斋最初叫“澹碧斋”,也是“惠山园八景”和“谐趣园八趣”“双料名胜”,还记得我在谐趣园宫门时介绍的吗,进澄爽斋,观览四季不同风光景色,可以享受到“时趣”。对了,刚才在知鱼桥时,你有没有注意到知鱼桥东南方向的游廊中有一座“澹碧”亭?也就是说,它跟澄爽斋原来的名字是一样的。好,瞩新楼和澄爽斋我就说这些。我们下一个景点见。
(2021年3月至4月)
附注:该导游词系为杭州杂货电了了导游编纂之《颐和园主要导览点讲解词》第第29至3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