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鼓舞了国内国外的众多企业。
过去几年间,中国对医药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策改革,从而激发了产业的创新活力,并逐步构建起一个普惠的医疗体系。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十家重要企业的高层,这些企业涉及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企业家们表示,不断推进的政策改革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红利,中国正成为全球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创新策源地之一。
改革的红利
医疗企业深刻感受到中国改革带来的红利。
“始于2015年的创新药改革拉开序幕,其中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的系列新政最令人瞩目,包括推进建立优先审评、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特别审批等四条加快药物上市注册的通道,极大的缩短审评审批流程、加快临床急需等创新药械上市步伐。”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改革对于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水平,解决临床急需药品短缺难题、满足患者无药可救的临床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最早致力于原创新药研发的企业之一,亚盛医药在这几年间获得里程碑式进展。2019年,该公司以“原创小分子新药第一股”的身份登陆港股;2021年11月,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分子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正式上市。
杨大俊表示,亚盛医药是中国创新药行业过去几年蓬勃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受益者。2015年起的创新药改革、香港生物科技板的推出、科创板的快速落地等针对性改革,为创新型医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和机会,助推了一批优质创新药企业的崛起。
葛兰素史克(GSK)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中国的外资药企之一,在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中也获益良多。
葛兰素史克副总裁、中国总经理齐欣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药审评审批提速,医保扩容“腾笼换鸟”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大幅提升了创新药可及、促进放量加速;数字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打通了群众寻医问诊的 “最后一公里”。
在“健康中国2030”目标下,GSK加快了创新引入,在肝炎、呼吸、特药、神经系统、艾滋病、疫苗等领域上市了近20款创新药物和疫苗,包括多款具有突破性疗法的重磅产品。齐欣表示:“GSK积极参与国家医保谈判和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不断提升药物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近三年来,GSK中国共有5款创新药进入医保。”
2022年是丹纳赫在华注册的第15个年头。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外资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丹纳赫本土化进程进入新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中国已经进入以提质增效为主的新发展阶段。中国 *** 对于健康中国出台的多项利好政策成为大健康领域不断发展的驱动因素。”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二十大报告提到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让公司更真切地体会到中国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让公司对中国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更有信心。”
飞利浦是最早进入中国发展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从1985年在华成立第一家合资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飞利浦在中国部署了包括研发、制造、服务等广泛的业务足迹,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是飞利浦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飞利浦大中华区总裁何国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飞利浦在中国的成长不仅受益于中国快速增长的医疗市场和超大规模的消费者市场,还有完善的产业链、医疗产品审批上市速度的提高,以及高质量人才资源,这些都坚定了公司加大在华投入的信心。
创新发展
“中国正成为全球医疗大健康产业创新的策源地之一,融合中国创新和中国智造的医疗产品和技术不仅在中国,在全球市场已经广泛应用。”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对第一财经表示。
GE医疗目前在中国建有五大工厂,拥有1200多名研发人员,本土研发创新上市的产品超过100多款,并构建了从高端到经济型全覆盖的医疗装备研发和生产能力。张轶昊表示:“在二十大报告中,创新再次被提升到重要位置,这更加坚定了GE医疗全面国产、数字赋能、合作共赢的中国战略。”
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之下,互联网医疗已经从初期简单的医疗信息化朝着深层次的医疗服务迈进,为缓解医疗资源不均、群众看病难等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在整体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审批设置互联网医院1700余家,互联网医疗正在全国各地发挥医疗资源互联互通的作用。
“我们希望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导下,继续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去啃那些最接近医疗本质的难啃骨头,搭建规范的专科慢病管理线上流程、持续做学科建设,实现严肃医疗的长期价值,以此提高医疗资源可及性和有效性,做好患者健康‘守门人’这一角色。”王仕锐表示:“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此前实践的院外疾病管理全流程体系搭建、线上专家共识的推出等,积极与社会各界探讨,共同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规范化、良性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我们将紧跟国家卫生健康发展战略,发挥专业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直面临床诊断的‘卡脖子’难题,进一步创新医检技术和服务,打造‘健康哨兵’,让高质量的医检创新成果更多、更快、更普惠地服务广大、偏远的基层群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可及。”金域医学集团董事长梁耀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金域医学通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已经可开展超3200项的检测项目,不少甚至还填补了相关疾病领域检测的空白,但仍有新的探索空间。
“随着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学科相继兴起,临床的诊疗需求逐渐变得复杂,要求检测要更精准,就需要我们持续去创新,大胆去创新,联合更多力量去创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梁耀铭说。
医药企业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设者、实施者。“齐鲁制药集团将着力引进和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领域重兵布局,加快‘全球新’‘全球好’药物的研发进程。”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对第一财经表示,公司将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业兴企,为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未来可期
医药创新得到重视和鼓励,中国市场对于许多跨国企业也越来越重要。
富士胶片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目前侧重医疗健康和高性能材料两个领域。富士胶片集团当下在中国的销售额约占全球的13%,是富士胶片集团的第三大市场。
“过去十年,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市场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市场的宏大规模和产业链也积极推动了我们在中国开展各项业务,无论是在传统领域还是新兴领域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田中健一对第一财经表示,相信中国市场对公司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十年来,我们看到了分级诊疗制度和体系建设、医疗领域前沿技术创新的涌现以及包括生物医药等在内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潜力等。这十年健康中国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我们企业下一步在中国发展的方向。”田中健一表示。
以色列及以色列医药企业正不断地寻求国际合作互惠,而中国的 “一带一路”倡议为梯瓦和中国伙伴的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梯瓦是以色列制药行业的标杆,也是全球仿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企业。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和医疗市场。梯瓦大中华区总经理黄迪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梯瓦与中国医疗系统共生共荣的决心非常坚定,将会大力提升高质量药品在中国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为实现这一目标,梯瓦将深化‘在中国,为中国’的核心战略,聚焦仿制药和特药两大板块,致力满足中国患者最迫切的临床需求,加速引进优质、可负担的医疗产品。”
2021年起,飞利浦进一步加速升级“中国战略”,加大了国内投入,布局研发、制造等功能,与本地生态系统紧密合作。何国伟表示,这些举措旨在以更快的速度、更精准的视角、更优化的方式,使中国成为飞利浦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价值创造中心之一。
中国正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对于中国大健康领域的政策,国内外企业抱有乐观期待。
“我们期待 *** 继续加大对重疾、慢病及传染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和疫苗的关注,持续加速新药审评审批,加快提升临床用药可及性。”齐欣表示:“我们希望能在政策的支持下,不断缩小国内外创新药、创新疫苗上市的时差,力争让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方案第一时间惠及中国百姓。”
杨大俊表示,对于医药行业特别是创新药领域而言,有待打造更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特别是对于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我们期待政策层面推出从加快审批到多元化支付的组合拳,多个部门能紧密配合、协同发展,为创新药行业发展打造更良好、更完整的生态环境,并探索药品支付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创新药品的可及性,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助力中国成为医药健康产业的大国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