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提名海尔的张瑞敏。他还刚刚入选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动山东人物四十人。
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砸冰箱的故事,这件事还被改编成电影《首席执行官》,大家可以去搜搜看看,还挺感人的。
1984年以前,海尔还叫青岛电冰箱总厂,那时候是按照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对产品分类。因为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物质紧缺,只有有产品就有市场,因此员工对产品质量毫不在意。
张瑞敏1984年受命担任厂长,面临的是一个资不抵债并且亏空了一百多万的小破厂,并且员工对产品分类的观念根深蒂固。到厂以后,反复给大家上质量课,学习日本质量管理知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然而那个年代员工的质量意识的提高并不明显,张磨破嘴皮子也不见效。
1985年4月,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投诉海尔冰箱的质量问题。于是,张瑞敏到工厂仓库里去,把400多台冰箱,全部做了检查之后,发现有76台冰箱不合格。
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因为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这一举动给海尔全体员工思想造成了强烈的震撼,员工的质量意识有了普遍的提高。三年以后,海尔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这一事件作为海尔创业史上的一个重要镜头,也是张瑞敏带领海尔在改革开放浪潮里的一块重要基石,海尔日后的成功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