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全球 2017 年十大最奇特新物种(资料来源:纽约环境科学院)
1、格兰芬多毛圆蛛 发现地区:印度
这种有2毫米(十分之一英寸)的小蜘蛛,以“哈利波特”书籍中迷人魔法帽子而命名。蜘蛛身体的形状 -呈圆锥形,在狭窄的尖端有一个可爱的弯曲,让人联想到着名的巫师戈德里克·格兰芬多首先拥有的帽子。这种蜘蛛伪装成类似于白天干枯的棕色叶子。该物种在印度中、西部高棉省森林中常绿和半常绿植落叶被发现。
2、叶状螽斯 发现地区:马来西亚
太难辩识,,找了张直观的。
下面绿的是她老公(⊙ꇴ⊙)
这是在马来西亚婆罗洲北部发现的新物种“叶状螽斯”。长度约40毫米,鉴于它翅膀上分布着叶脉般的纹路,昆虫专家将其归为一个新物种。雄性的叶状螽斯通体绿色,而雌性则是一身靓丽的粉红色。
一更
应评论区知友要求,加上预警提示~
对多足节肢动物过敏的朋友注意了~前方高能预警
高能预警
能预警
预警
警3、两栖蜈蚣 发现地区:老挝,泰国和越南
这个蜈蚣身体呈黑色,有21对足,既能在陆地上快速移动,也可以在水中像鳗鱼一样游动,它的体长可达20厘米,这种令人惊奇的游泳和潜水能力的物种最初被发现在一块岩石下,但逃到了一条溪流中,它迅速地跑到并藏在淹没的岩石下面。蜈蚣属热带地区的成员,蜈蚣的两栖能力是前所未有的,而目前世界仅发现四只。
这么多知友对生物感兴趣啊 ,破200赞我继续上后续!哈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更就更,就是这么的讲信用。
4、大头龙蚁 发现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
骨骼清奇画风魔幻的蚂蚁,有着像龙一般的外表,研究人员利用标本来研究蚂蚁那像龙一样的脊柱。他们发现大头龙蚁的脊柱除了有明显的防御功能之外,还充满了肌肉,这能够帮助它变得比脊柱上没有刺的同类更强壮,攻击性更强。由于身处环境竞争激烈,这类蚁群在巢穴主要职能为士兵,优胜劣汰才得以突变进化出“龙形”。
预警预警预警!有巨の根!
5、四根千足虫 发现地区:美洲杉国家公园
因为他有四根阴径,下面中间就是。
科学家在美洲杉国家公园的洞穴中,发现一条有414条腿的千足虫,这种虫体型不大,但它全身上下布满毒丝,且会散发出防御性毒气,吓退捕食者,它的足部有四条腿进化为「 *** 」,并在繁衍后代时,利用第九条与第十条作交配动作,这也是令人最为之惊叹的发现。至于为什么,由于研究时间不长,还不得而知。也可能是好车费油,好女费汉,多备些总没错。
6、血腥龙葵 发现地区:澳大利亚
本植物是一种直立的无性系灌木,生长到1至2米(3至6.5英尺)高,在其三分之一高度上分叉成两个或三个茎。其果实的直径为1.5到2.5厘米(不到一英寸)。幼小的果实切开时,其果肉会迅速氧化,从白绿色变成血红色。成熟的水果从浅绿色变成深红色,然后是栗棕色,最后变得无比坚硬。
7、帝王魟 发现地区:巴西
这种个大,长着斑点图案的淡水魟在巴西托坎廷州河流比较常见。型号样品长度为1,110毫米(43英寸),重达20公斤(44磅)。
据统计在托坎廷斯河发现了地球上35%的鱼类。帝王魟背色呈黑褐色,斑点呈亮黄色,加上它个大体重,赢得了“国王”的称号。帝王魟的尾柄上分布有盾鳞演化出的盾鳞丘,最长的一根特化为尾刺,内有沟槽,遇敌时会以尾刺蛰刺敌害,同时通过沟槽注射毒液,其毒液为剧毒,非常危险。8、食根鼠 发现地区:印尼苏拉威西岛
这种在印尼苏拉威西岛上发现的杂食性老鼠充分体现了进化逆转的影响力。与肉食性的亲戚不同,这种老鼠喜欢以植物的根为食。它们的耳朵小而圆,一条长尾巴上几乎没有毛。自2012以来,研究人员在苏拉威西岛上已经发现了7例新物种鼠类。
9、魔鬼兰花 发现地区:哥伦比亚
此新发现的兰花品种花朵并不大,仅与成人大拇指相当。但仔细观察“魔鬼兰花”竟可以分辨出血红色尖长的耳朵,刺刺的头发下的黄色眼睛里,一对红色的眼球似乎正瞪着你看,而小小鼻子下的血盆大口好似正在大声狂吼,活生生就是一个愤怒魔鬼的形象。
由于研究团队仅寻获约 30 株此新种“魔鬼兰花”,其中仅少数为成熟开花的植株。而且他们的生长栖地位于森林边缘较易遭人为破坏,因此已被列为“濒临绝种”的物种。更令人担忧的是魔鬼兰花的栖地位于哥伦比亚路况最危险的道路附近,且该路段已有改建工程的计划案,因此研究团队警告道路的施工也可能危及魔鬼兰花的族群。
兰花的种子有如尘土般十分细小,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开花要经历好几年甚至十余年的光阴,因此在自然界里的繁殖速度相当缓慢。许多野生兰花一经人类密集的采集后,其族群几乎没有复原的机会;再加上人类对其栖地森林之开发,许多兰花因此绝迹,如台湾山林里原生的“报岁兰”即已几近绝迹。
10、糯米蠕虫 发现地区:墨西哥
在加利福尼亚湾水下1722米深处,有一种10厘米长(4英寸)的海洋蠕虫,它代表了一群原始的虫类动物,它们是包括昆虫和人类在内的双侧对称动物家族树中最早的分支。就像它的一些亲戚一样,糯米蠕虫被认为以蛤类的软体动物为食。这种新物种的颜色是一致的橙色,有四层深深的纵向皱纹,这让发现者想起了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流行的一种油炸面饼。这些原始生物有嘴,但没有 *** ,这提醒着人们在世界海洋中发现的惊人的生物多样性。
说个题外话哈,评论区有朋友问为什么只有小物种,大型物种没有,是不是人类太强,大型物种太弱了,都没见新大型物种。
其实恰恰相反,因为大中型哺乳类算是高级动物,有自身一套完备的应对环境机制,天敌捕食(逃命或隐蔽)、气候变化(排汗和毛发)、食物短缺(储能和休眠)、幼崽保护(长期喂养)、同类竞争(决斗和捕杀),进化就会缓慢,因为没有必要改变身体机能。而微型小型动物,应对环境的变化相对无力,大多数都通过巨量繁殖,确保物种延续,巨量繁殖的结果就是,巨量的基因突变。然而很多的突变是无目的的,但会被大自然所选择。打个比方,一片温暖的死湖,一种鱼大量产卵,有几只突变出厚皮层,如果环境不变,毫无疑问,必死。但如果地震让高山雪水贯通湖泊,形成通流,温度骤然下降,而恰巧,只有这几只突变的品种才能得以繁殖,新物种也就诞生了。这也是为什么繁殖力强的小型动物,新物种越多的原因之一。
emmmm还有朋友说拟态的问题,就我知道的知识答一番吧。
为什么叶状螽斯要专一模仿一种植物,学得那么像。这种专一模仿的行为就是“拟态”。
有一个概念叫“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比如某种昆虫与某种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一般达成协同进化的两个物种,都是所在范围内,彼此都有耐以生存的环境,而又相互影响,有的甚至于依耐彼此抵御自然变化,需要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这是生物拟态的前提。
但是就像上面说基因突变一样,拟态、并不是刻意而为之,只是某些个体运气好,变异出了和他协同进化者外貌相似的特性。然后,因为有好处,能够防止被天敌吃掉,所以这些良性变异个体的生存期更长,繁殖的机会更多,久而久之这个基因就在种群内扩散开来了,世世代代愈演愈烈。
长得更像的,大多活到了生育之后,而长得不像的,留下后代的机会更少。至于叶状螽斯,自己也不知道为啥这么像,反正长成这样能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