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山西省晋城市晋E55554(搜索山西省晋城市),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山西省晋城市晋E55554(搜索山西省晋城市)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山西省晋城市晋E55554(搜索山西省晋城市)

晋城,是山西省辖地级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是山西省东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的美誉。

晋城市历史悠久,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东晋置郡,北魏置州,清置府,是一座千年古城。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诞生了刘羲叟、李俊民、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现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开化寺、程颢书院、柳氏民居、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遗产。

晋城市古为煤铁之乡,有“九头十八匠”之称。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境内泽州铁器、兰花炭曾名扬海内 。蟒河、历山等保护区,生长有猕猴、大鲵等稀有动物,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晋城市是山西省中高档铸件、电力、畜牧业基地。二广、晋侯(阳翼)、陵沁、环城高速与207国道交织成网,太焦、嘉南及侯月铁路贯穿全境,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晋城古称建兴、建州、泽州与泽州府。高都、塔水河、下川、和村、八里坪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据今两万年前,今晋城市丹河与沁河流域即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

上古时期:冀州

尧舜时期,尧分天下为九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天下为十二州,今晋城市全境属冀州之域。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沁水)历山,渔于获泽(今阳城)。

夏商时期,十二州复合为九州,今晋城市全境属冀州畿内地。境内有商盖国(今高平境内)。《竹书纪年》载:商汤桑林筹雨,获雨遂作桑林之乐。(桑林在今阳城境内)。

周武王十三年,武王封其幼弟于原国(今沁水西北有原城)。周襄王十三年,晋文公攻占原国,迁原伯贯于翼。《穆天子传》载: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

春秋时期:晋国

春秋初期,居住于今晋城市丹河与沁河两岸的,是四个戎狄部落。晋景公七年,晋国将军“士会”平定境内四部落,改置为高都、获泽、泫氏、端氏四邑,正式划归晋国版图。

周安王二十六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废晋静公为庶民,迁于端氏邑(今沁水),而后三分晋地,开始了战国时期。周显王二十年,赵肃侯攻占晋静公所居住的端氏邑,并将晋静公迁于屯留。

战国时期:韩、魏、赵

战国初期,境内高都、玄氏、端氏、获泽四邑为韩上党郡地,后分属赵魏两国。(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国攻占韩野王邑,上党郡守冯亭献上党17城于赵)。《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赵两国于玄氏(长平邑)爆发长平之战,秦胜赵败,坑赵军四十万于长平(今高平)。

秦汉时期:上党与河东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立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于今晋城市西部置获泽、端氏两县属河东郡,今晋城东部置高都、玄氏两县属上党郡。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划全国各郡为13州,今晋城市全境分属并州上党郡、司州河东郡。同时分高都县西设阳阿县,属上党郡。境内形成高都、阳阿、玄氏、端氏、获泽5县。

三国曹魏统一北方,今晋城市全境分属并州上党郡,及司州平阳郡(分河东郡北部10县置)。高都、阳阿、玄氏3县属上党郡,端氏、获泽2县属平阳郡。 西晋统一全国后基本沿袭之,至永嘉之乱后,先后沦为十六国之前赵、后赵及前秦所占据。

东晋时期:建兴郡

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前燕慕容永于淝水之战后率众从长安东迁,于今山西建西燕,设置新八郡。分平阳与上党两郡,置建兴郡(郡治高都,辖高都、阳阿、获泽、端氏、泫氏五县)。建兴郡便是今晋城市设郡的开始。

其后,后燕灭西燕战争得所统八郡,北魏又灭后燕统一北方,实行州、郡、县3级管理制。

北朝时期:建州

北魏永安二年,改建兴郡,为建州,州治高都县,内置高都、长平、安平、泰宁四郡。(高都郡辖高都、阳阿二县,长平郡辖高平、泫氏二县,安平郡辖获泽、端氏二县,泰宁郡辖东永安、西河、西获泽、高延四县) 。

北齐天保七年,改建州道行台,治高都县,辖高都、长平、安平三郡。(高都郡辖高都县、阳阿县省入,长平郡辖高平县、泫氏县省入,安平郡辖获泽、端氏二县、西获泽县省入,泰宁郡废为永宁县改属安平郡)。

北周建德三年,复建州,州治高都县,辖高平、安平二郡。(并高都长平二郡为高平郡,辖高都、高平二县,安平郡辖获泽、端氏、永宁三县)。

隋唐五代宋:泽州

隋开皇三年,文帝废天下郡,实行州县二级管理制,改建州为泽州,依境内获泽河为名,同时废高平郡、安平郡入泽州。泽州直辖五县,即高都、高平、获泽、端氏、永宁,州治高都。(开皇十六年分高平置陵川县,十八年改高都为丹川县,改永宁为沁水县)。

隋大业三年,炀帝复改州制为郡制,改泽州为长平郡,义宁二年,复为泽州。

唐武德初年,分泽州置建州、盖州、泽州三州。贞观元年,盖、建、泽三州复并入泽州。泽州辖县六,即晋城、高平、获泽、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唐贞观元年,依山川形便,分全国为十道,于今山西置河东道,泽州隶于河东道,辖域不变。

唐天宝元年,改泽州为高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泽州,时泽州仍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唐至德元年,改道制为节度使制,泽州始隶于昭义节度使,会昌三年刘稹辖昭义泽、潞、邢、洺、磁五州叛,李德裕率军讨伐,大胜之,四年割泽州于河阳节度使,天复元年泽州复隶于昭义军。

五代时期,军阀混战,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互为角逐之地,泽州其名不改。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军北伐,讨伐北汉,泽州赐名高平郡,乃归入宋朝版图。

北宋至道三年,宋分全国为十五路,于今山西置河东路,泽州高平郡隶河东路,时泽州高平郡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或郡治于晋城。

金代时期:忠昌军节度

金天会五年,金兵南下攻打北宋,占领宋朝河东路(今山西省),析宋河东路为南、北两路 。于今山西南部置河东南路,辖2府10州68县,驻地在平阳府临汾县,泽州为其所辖刺史州之一,辖域不变。

金天会六年,泽州因与北京路泽州(今河北平泉)同名,改为南泽州,南泽州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金天德三年,南泽州,复改为泽州,仍辖六县,辖域不变。

金元光二年,升泽州为忠昌军节度,节度军驻晋城,辖五县一州三镇,忠昌军所辖五县即:晋城(驻地)、高平、陵川、端氏、沁水,一州即勣州(阳城),三镇即巴公、周村、星轺驿。

元代时期:泽州司侯司

元中统元年,于泽州置司侯司,属平阳路,隶河东山西道,为腹里。泽州司侯司辖县六,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司侯司驻晋城。

元至元三年,复为泽州,仍隶于平阳路,泽州辖五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并端氏入沁水县),州治晋城。

元大德九年,因地震改平阳路为晋宁路,时泽州仍辖五县,隶属晋宁路。

明清时期:泽州府

明洪武二年,置山西行省,同时升泽州直隶州,直隶于山西行省,时泽州辖县四,即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州治晋城县省入泽州。

明洪武九年,山西行省改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泽州直隶州仍辖四县,直隶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雍正六年,升为山西省泽州府,于附郭置凤台县,泽州府辖五县,即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府治凤台城。

近现代时期:晋城市

民国二年(1913年),对清代建制改革,废府存县,裁撤泽州府,五县归山西省直辖;次年,附郭凤台县改为晋城县,同年5月,山西设置雁门、河东、冀宁3道,均隶属于冀宁道(道驻阳曲)。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山西省冀宁道撤销,原泽州府五县直属山西省,后属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挺进晋东南,于晋冀鲁豫边区成立抗日民主 *** ,晋城、高平、阳城、沁水、陵川五县划归晋冀鲁豫边区太岳第二、四及太行第八区行署领导。1945年6月,今晋城地区全境陆续解放。

1948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边区建制撤销,成立华北人民 *** 。1948年10月,析晋城县城关区,置晋城市,和晋、高、阳、陵、沁五县一起划归华北人民 *** 太岳、太行区行署。

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 *** ,晋城市复并入晋城县,晋高阳陵沁五县复隶于山西省。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设置八个专区做为省 *** 派出机构,督导管理各县,今晋城各地隶属山西省晋东南专区(1967年改为晋东南地区)领导。

1983年7月,复设山西省辖县级晋城市,由晋东南地区代管。

198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县级晋城市升为地级晋城市,直属山西省。原县级晋城市分为晋城城区、郊区。将原晋东南地区所辖阳城、高平、陵川、沁水四县划归地级晋城市领导,为所属行政区,晋城市管辖范围4县2区,其管辖范围与古建兴郡、建州、泽州及泽州府版图基本一致。

1993年5月,高平县升为县级高平市,由地级晋城市代管。

1996年8月,晋城市郊区改名为泽州县,仍由晋城市领导。

现晋城市管辖:城区、泽州县、县级高平市、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共1区4县1市,总面积约9490平方公里。

2022年9月14日,倡导发起的文旅康养城市联盟宣告成立。

名称由来----晋城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最初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宋太平兴国年间,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中曰:春秋末年,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静公到此,故曰晋城。

行政区划

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1个市。即城区、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和高平市,以及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占山西省总面积的6%。总耕地面积为283.38万亩,人均耕地1.42亩。

①城区: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居晋城盆地南部,晋豫之交,是晋城市委、市 *** 所在地,是晋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区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全区白水河、北石店河流经南北,丹河与沁河萦绕其左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城区常住人口为57.5万人。

城区是晋城市的历朝历代州府郡军驻地,清代山西省泽州府的府治(泽州府城)即在城区境内,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城区总面积142.59平方千米,四周与今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接壤。全区下辖7个街道,1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88个社区,67个行政村。区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温和适中。2019年,城区生产总值完成3427381万元。

城区是为中原经济区、山西省新型能源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泽州鼓书、泽州四弦书、上党梆子等。

笔锋寺,位于山西晋城市城区东南的文峰社区,是文殊菩萨在山西最南方的度化道场。为古泽州府(今晋城市)崇尚文化的古代唯一象征性建筑。笔峰寺,据传始建于唐朝初年,后历经战火而毁,只剩下了笔峰塔。寺院周边地理优越,交通便利,环境清幽,林木葱郁,是该地文化脉络的源头,也是晋城市文化旅游、休闲的最佳地段。

②高平市:山西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2°40--113°10、北纬35°40-36°0,东与陵川县接壤,西与沁水县为邻,南与泽州县毗连,北与长治市上党区、长子县相接,是晋城市的北大门,因其四面群山环绕、中部相对平坦而得名。

高平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全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和3个乡,市境总面积946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高平市常住人口为45.3万人。

高平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历史上长平之战的发生地,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上党梆子戏曲之乡”。高平还是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市、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市、山西省园林城市、山西省卫生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 、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 、山西省双拥模范城市、山西省文化强县市、山西省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 。

高平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机械化旱作农业基地、山西省黄梨生产基地,是受国务院奖励的生猪基地示范市、生猪调出大县,是山西省“一县一业”生猪示范县、第一养猪大县。

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位于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活动的遗迹遗址在境内分布广泛,是华夏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传颂着“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这里有炎帝居住过的羊头山,有举国无双的明代“炎帝陵”石碑,炎帝行宫内的雕花石础和正殿“西游记”木雕图案,为国内现存雕刻之精品。

③泽州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原为晋城市郊区,1996年改为现名。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太行山最南部,晋豫两省交汇处,自古为三晋通向中原的要冲,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泽州县常住人口为41.5万人。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环绕晋城市城区,北与晋城市高平市毗邻,东与晋城市陵川县相连,西与晋城市阳城、沁水县衔接,南与河南济源、焦作交界。东西宽62.75千米,南北长58.85千米,总面积2023平方千米。

山里泉景区---位于太行山南部,晋豫两省的晋城市泽州县与阳城县、济源市三市的交汇处,距207国道18千米,距晋城市区50千米,距济源市区51千米。侯月铁路从景区穿越而过,并设有车站。人称北方“小三峡”。

④阳城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介于东经112°一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县境南北长约54千米,东西宽约53千米,总面积1968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总人口37.9万人。

阳城古称濩泽,清康熙、雍正年间,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境内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有保存较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海会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华名山析城山、蟒河与历山自然保护区。

阳城县境内文物古迹以“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为代表,有保存较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郭峪古城、颇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明代民居城堡砥洎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会寺等。

天官王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户、吏三部尚书,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是国家AAAA级景区。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清时由康熙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于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称“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为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故居。整个建筑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

⑤沁水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中条山东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宇峻山与浮山、安泽、长子县毗邻。介于为北纬35°24′—36°04′,东经112°47′—115°55′之间,总面积2676.6平方千米。

沁水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娲补天,舜耕历山的传说。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下川遗址”,证明早在2.3万年到1.6万年前,沁水人的先祖们就创造了“下川文化”。现存的河头村汉墓群、武安村战国古寨等,映证了沁水历史。 截至2021年末,沁水县常住人口19.4762万人。

地名由来----《水经·沁水注》:“沁水又迳沁水县故城北,盖藉水以名县矣。”是沁水县以沁水而得名

沁水历山国家自然保护级风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距县城56千米处的“中国农耕文明发源地”下川村一带。景区坐落于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抱,海拔2358米的晋西南最高峰—历山。景区覆盖了中条山脉上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由舜王坪草原、舜王故道、娥皇谷、女英峡、下川遗址、历山古村落群六大景点组成。拥有华北平原上唯一的一块万亩高山草原和华北地区最后一块原始森林。

柳氏民居景区---大唐文兴柳宗元遗族世居——柳氏民居历史文化旅游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西文兴村,太行、王屋、中条三山环抱,占地4平方千米,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四年(1406年),柳宗元遗族耕读发家,始造河东柳氏府邸一进十三院。

⑥陵川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西连高平,西南连泽州县,北靠壶关,长治,东、南与河南省辉县市、修武县毗邻,为山西省东南之门户。全县总面积1751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最高海拔达1796.2米,最低海拔628米,石质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3.9%。共辖7镇4乡,312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陵川县常住人口为20.5万人。

陵川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古域为尧、舜部落,是世界围棋起源地。自隋开皇(公元596年)建县以来,历史上曾出现过7名状元、93名进士,陵川籍人士郝经是我国宋元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史学家,著有《续后汉书》《春秋外传》等著作。

王莽岭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境内,因西汉王莽赶刘秀到此地安营扎寨而得名。包括王莽岭、锡崖沟、昆山、刘秀城四个景系,由晋城市兰花集团2003年开始经营开发。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精品红色旅游示范点。

晋城市位置

晋城古称泽州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丹河、沁河流域中下游,晋城全市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度11-36度04,东经111°55-113°7,市区面积149.6平方公里。晋城全境四面环山,西依中条山与临汾、运城衔接,北依丹朱岭、羊头山等山脉与长治接壤。东、南依太行、王屋二山与河南省新乡、济源、焦作交界。晋城控扼晋豫咽喉,俯视千里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发挥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战国军事家吴起称之为“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右天溪之阳,卢泽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可见晋城地理位置的重要。

气候

晋城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属“长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393~2630小时之间,平均为2563小时。年平均气温10.2~12℃,夏季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38℃(1966年)。年平均降水量626-750毫米,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56.4%,年最大降水量为1010.4毫米。年降水日数为90-98天。全市气候温和,最佳旅游季节为4-10月,早午晚温差变化微小。晋城市可分为温寒作物区,温凉作物区,温和作物区,温暖作物区,多年无霜期为197天,最多为226天,最少为138天。

煤炭资源---极具优势。晋城地处“沁水煤田”南端,全市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总储量808亿吨, 其中已探明储量271亿吨,占中国无烟煤的1/4多,占省内的1/2多。阳城电厂是世界最大的燃烧无烟煤电站,是中国第一座专厂、专线、专供跨大区域输电电厂,中国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

围棋---晋城是围棋之乡,晋城市陵川县棋子山是世界围棋重要发祥地,相传上古时期,尧帝为教育自己的儿子丹朱,在棋子山发明了围棋,教丹朱从中学习治国治军之道。围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

旅游信息

珏山---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丹河的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珏山风景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距晋城市阳城东北约20公里处,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里,为国家AAAAA级景区。

天官王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户、吏三部尚书,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是国家AAAA级景区。

历山,是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风景独特,景色迷人,到此一游,犹如人在画中走,神随仙景游,这里保存着晋城市最完好的一块原始森林,被誉为"天然大公园"。

地方特产

大理石---晋城市陵川产的大理石质地坚硬,结构致密,磨光后呈镜面光泽,五光十色。品种多达28个,既有奇缺的绿斑玉,又有少见的金星墨玉、红云、晚霞及汉白玉等。

太行灵芝---晋城地区特产,是著名的中药材,分白、紫、黄三种灵芝,其中最珍贵的白灵芝,形同人体,五官俱全,帽缨皆备,极为难得。

泽州红---晋城为中部地区多样化果品基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其主要栽培树种有山楂、苹果、梨、桃、杏、葡萄等,特别是以盛产山楂闻名中国。山楂栽培历史在晋城已有300多年,是中国八大红果产地之一。

风味小吃

晋城十大碗:是晋城地区特色综合菜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说。十大碗的十大菜系主要有木耳圪贝、烧大葱、毛头丸、过油肉、小酥肉、 糊卜肉、糖醋溜丸、油圪麻、天鹅蛋、甜饭等。其以凉菜、热菜、汤菜、主食为系统体系,按照“十大碗”、“六六”、“八六”、“八八”为区分标准,是本地区婚丧嫁娶、宴请宾朋的特色饮食。

城市荣誉

晋城市是国际花园城市、中国花鸦动画之都、中国卫生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绿化模范城市、黄河流域魅力城市、中国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和谐城市、最具爱心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市、社会治安先进市、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城市、中国吸引华商投资最佳城市、中国城市信息化城市、中国双拥模范城、2011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十大诚信城市等。国家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2011年,晋城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更多山西省晋城市晋E55554(搜索山西省晋城市)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