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你们都虚构过哪些国家或者地区?,你们都虚构过哪些国家或者地区英语,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你们都虚构过哪些国家或者地区?,你们都虚构过哪些国家或者地区英语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你们都虚构过哪些国家或者地区?,你们都虚构过哪些国家或者地区英语

哈哈,从小学以来,我就一直想象着自己居住的小区及周边是一个国家,我出生即为建国,居住地的改变即为迁都,小区的变化为国土的扩张,升学等变化则是国家的变迁(亡国,建国,政体的转变)

纪年采用洪元纪年(爷爷的名字),自1997年2月为元年,洪元0-720年与现实时间的对应为洪元1年对应现实中的一个星期,720-823年与现实时间为洪元一年对应现实中的一个月(以现实中15岁为分界,15岁以前觉得时间过得快,15岁以后觉得时间过得慢)

目前(公元2020年8月30日)的洪元纪年是洪元823年12月1日,目前我所在的国家为北殷民主共和国,简称北殷,首都位于西城,是民族代表团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的主体民族为殷族包括北殷(汉殷)族,南殷(欧殷)族),执政党为殷氏民族劳动党,北殷辖5省(一块本土四块飞地),以及若干小飞地。

北殷人口1亿3千万,分布在五个省(西城省,东湖省,西湖省,蒲城省,羞山省)以及五个海外市(秀山市,三岛市,永定市,金谷市,殷家洲市)。

北殷经历了从西殷——东殷——灭亡(南殷南渡)——大殷氏国——南殷北殷对峙——北殷建国的过程

西殷:洪元0-288年,是殷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定都柴城,因都城在后续朝代都城东城以西,史称西殷。洪元前40年,由殷氏人组成的聚落在柴城聚集,于洪元前10年形成大规模的聚落,最终在洪元元年成立了西殷王朝。王朝定国号为殷(史称西殷),建国初期国土仅有柴城一城。东南临海,西北环山。西殷时期,殷民族语言统一为平语,采用汉字书写,平语语音训读。殷王多次派遣船队探索东南海域,并将疆域拓展到今西城省境内,同时占有了今望城港、望城坡、鸬鹚渡等多个近岸海岛。西殷时期为封王制,殷王在柴城,东封王在今西城市东城区,南封王在今海棠市,北封王在今望城港市。

东殷:洪元288-528年,是殷民族建立的第二个封建王朝,定都东城,因都城在原柴城以东故史称东殷。洪元286年,由于外族入侵(拆迁),柴城东侧入海口被封锁,287年柴城南侧入海口亦被封锁,288年外族攻入柴城,西殷灭亡,殷皇的东封王登基称帝,定都东城,自此东殷领土定为西城洲北(殷江为界,包括今西城市谷城区,东城区,甘溪港市,文博市,朝阳市)以及多个离岛(鸬鹚渡,洋山,望城港)。东殷时期经济繁荣,人口自西殷时期的1000万增长到5000万。东殷末年,因外族鬼方渡海入侵,东城沦陷,殷民族分裂为两股势力,以流亡朝廷为主的一股退守至甘溪港再至文博,最后飘洋过海流亡到今秀山市,成为后期的汉殷族,而以居住在西城洲殷江南平民为主的另一股则定都临安(今南城市),建立南殷王朝,形成后期的欧殷族,这也是殷民族分裂成两个民族的开始。

南殷:洪元528-672年,是殷民族建立的第三个封建王朝。在南殷时期,殷民族分裂形成汉殷欧殷两支,南殷王朝由原东殷平民所建立,不被秀山的流亡朝廷所承认。南殷王朝共分为三个时期:在陆期,南迁期和革命期。在陆期:洪元528-576年,由于东殷灭亡,位于西城洲殷江以南的平民成立了新的 *** ,沿用殷的国号,定都南海北岸的临安,奉东殷朝廷为正朔,以殷江为界与北面的鬼方对峙。574年夏,鬼方开始越过殷江界南侵,南殷朝廷开始放弃对东殷朝廷的归顺,渡过南海,流亡至缇香王朝境内。南殷流亡朝廷与缇香王朝签订了100年土地租约与边贸协定并定都南安,从此南殷两首都(临安,南安)并存。洪元575年,临安沦陷,576年海棠、朝阳等地区完全沦陷,南海北岸所有领土丢失,南殷王朝正式退居缇香王朝领土,南迁期开始。南迁期间,南殷由传统的封闭农业国家转变为经济贸易为主的开放国家,欧殷民族受到缇香王朝的文化影响,西化的民族文化就此成型,资本主义思想开始萌芽。576-650年期间,南殷经济高度发达,出现了现代化的工厂,南安亦有“小东城”之称。650年开始,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南殷民主党成立并展开各项政治活动,组建公会,并于洪元670年与南殷朝廷进行谈判,完成了南殷朝廷的和平演变,自此南殷从封建君主专制转变为共和制国家。672年时南殷 *** 北伐,从大殷氏国手中收复临安,并将国界北推至殷江南岸,自此南殷王朝和平演变为南殷民主共和国。

大殷氏国:洪元600年-727年,是殷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洪元590年,入侵西城洲的外族鬼方发生内乱,驻扎在今秀山市的东殷流亡朝廷成功策划了西城洲汉殷民族暴动起义,并于洪元592年收复东城及北方诸岛,洪元594年收复殷江以北土地,598年开展渡江战役收复临安,599年收复东南、朝阳、海棠三地区,将鬼方驱逐出西城洲。600年时垦荒北方四岛并建国,国号大殷氏,辖西城省,望城省(北方诸岛),永北省(秀山、永北市)三省及若干离岛飞地。大殷氏国是殷民族最后一个繁荣的封建王朝,南北两殷民族和谐共处,使殷民族人口由5000万扩张至1亿。大殷氏国后期(672-727)因气象原因发生饥荒,同时因生产力不足经济衰退,672年发生南殷民族自决独立公投,临安、东南、朝阳、海棠四市经公投后独立,随后加入南殷民国,自此殷江以南领土被南殷民国吞并。680年秀山市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永北行省独立为社会主义国家(北殷苏维埃共和国),并于700年开始在西城洲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同年建立西城革命根据地,并于720年攻打下东城,721年解放甘溪港,723年解放文博,大殷氏国朝廷流亡至北海诸岛(望城港,望城坡,鸬鹚渡三岛)建立流亡朝廷。727年,大殷的最后一块陆上领土——西城洲西北角的武通被解放,同时北殷 *** 宣布不承认大殷流亡朝廷的合法性,大殷氏国灭亡。

南殷民主共和国:洪元672-757年,是南殷民族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洪元650年南殷民主党成立,并于670年完成对南殷朝廷的和平演变,南殷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殷哀宗)退位,并随即选举为南殷民主党主席,改国号为南殷共和国,并带领民主党北伐大殷氏国,推动临安公投,收复临安及殷江以南领土。洪元672年,哀宗逝世,新主席任职第一任总统,定国号为南殷民主共和国,政治体制为共和制,定都南城(原临安)。南殷与仍是封建社会的大殷氏国、缇香王朝开展贸易,经济发展迅速,自洪元727年北殷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殷江(北纬23.5度)开始南北对峙,于750年开始对北殷的和平演变并于757年与北殷合并为北殷民主共和国。

北殷人民共和国:洪元727-757年,是北殷民族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洪元675年,殷氏民族进步党在秀山成立,并于680年策划了暴动,永北行省方面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以永北省领土建立北殷苏维埃共和国。洪元700年,殷氏民族进步党开始派遣游击队在西城洲发动起义,在今东城以西的山区建立西城革命根据地,与东城的大殷朝廷对峙。同年开始发动革命战争,先后收复了东城及殷江以北领土,正式定都西城,于727年解放西城洲全境。北殷前期(727-750年)生产力高度发达,并扩张了蒲城省、永定市、金谷市等海外领土,与南方南殷民国隔殷江对峙。后期(750-757)因体制僵化,资源衰竭等原因经济倒退,于757年接受南方和平演变的要求,与南殷民主共和国合并,成立北殷民主共和国。

北殷民主共和国(简称北殷民国):洪元757至今,是两殷民族建立的第二个民主共和国,由原北殷人民共和国与南殷民主共和国合并组成。北殷有两个首都:西城(行政首都)、东湖(经济贸易首都)。洪元750年,南殷民主共和国总统公布“告北方同胞书”,提出南北统一构想,并撤去殷江的武装力量,南北民众可自由穿越边境。752年,文博、甘溪港、武通等地区分别独立并加入南殷民国联盟,此时西城的政权已经架空。755年,南北政权正式开始就南北统一问题进行谈判,最终与756年宣布南北 *** 合并,次年南北两国正式合并,定国号为北殷民主共和国,实行共和制。北殷民国是殷民族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国家,至今版图仍在扩张。北殷民国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建立了西城大学、东湖大学等高校。

北殷的行政区划如下:

西城省:

西城市(位于东城(现西城市东城区)以西的盆地之中,前身为洪元700年建立的西城革命根据地,于720年设县,727年撤县设市并成为北殷人民共和国、北殷民主共和国的行政首都,下辖西心区、江南区、江背区、南城区、东城区、谷城区、西城西区、)。西城市主 *** 于西城盆地中,北侧为谷山山脉,西侧为西岭山脉,南侧为海棠山脉,东侧隔低矮的罗浮山脉与东城区(原东城市)相邻。西城名胜古迹众多,为殷民族多个朝代的首都(东城与西城),政治经济教育发达,第一产业以谷城区、西城西区和东城区为主,第二产业以西心区、南城区的半导体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西心区、江南区、江背区、东城区的名胜古迹与现代城市旅游为主。西城gdp排国内第二,仅次于经济首都(东湖),境内开设有西城大学、南殷大学等高校。

鸬鹚渡市(西城省以北,望城港以南的列岛,由鸬鹚渡岛和南沙岛两岛组成,岛上连接着北海底隧道和鸬鹚渡——望城港跨海大桥。鸬鹚渡于洪元280年设县,并于727年撤县设市并入北殷人民共和国望城省,于757年并入北殷民主共和国海外省)

洋山市(前身为望城港市,是位于西城省西北方向200海里的岛屿,天气晴好时可隐约望见谷城山脉,在西殷时期是连接柴城的深水港,西殷灭亡后成为海外离岛并被东殷、大殷朝廷统治,757年由北殷民国收复并撤县设市,并入海外省)

望城港(前身为望城坡市,是位于鸬鹚渡岛正北30海里的半岛,西殷时期设立郡县,后被东殷及大殷统治,727年被北殷人民共和国收复,开挖为深水港,由鸬鹚渡——望城港跨海大桥连接)

海棠市(位于西城洲西南,是西城的西大门)

南城市(位于南海北岸,南江入海口处,前身为南殷都城临安,后并入西城市成为南城区,再后从西城拆分,独立设市)

朝阳市(位于南城市东,于672年设县,757年撤县设市)

东南市(位于朝阳市东,西城洲的东南角,于672年设县,757年撤县设市)

甘溪港市(位于西城市东城区以东,殷江入海口西岸,被殷江及撇洪河包围,是殷江入海口深水港周边形成的集镇,600年设县,757年撤县设市)

文博市(位于殷江入海口东岸,与甘溪港市隔江相望,727年设县,757年撤县设市)

武通市(位于西城洲的东北角,与四岛隔海相望,是西城省的东大门,600年设县,757年撤县设市)

四岛市(位于西城洲东北方向的海上,由南竿,北竿,南坪和北坪四岛组成,市 *** 设在北竿岛。四岛为大殷氏国时期发现,后垦荒设县,757年撤县设市)

东湖省(海外行省,位于东湖半岛上,于805年扩张领土时成立)

东湖市(位于东湖省南,西南两面临海,与西湖省隔海相望,是北殷民主共和国的经济贸易首都)

百川市(位于东湖省北,南接东湖市,西面临海与西湖省隔海相望,东、北为边境与荒野地接壤,是东湖省各大河流的发源地)

东沙市(为东湖半岛西侧的列岛,市 *** 在面积最大的东沙岛上。东沙市为东湖省的天然深水港,由北殷跨海铁路快线与东湖市连接。东沙市由东沙岛,水尾岛,红花岛三岛组成。)

西湖省(海外行省,为原宣远省与西湖市合并组成)

西湖市(805年扩张领土时成立)

宣远市(原宣远省省会城市,763年建市)

平阳市(宣远市以北,西湖市以南,805年建市)

草野市(前身为草野古城,763年宣远建省时并入,位于宣远省东侧海岸,与祁城市以草山相隔)

祁城市(前身为原宣远铁路东西贯通线翻越草山后的补给站,后因铁路形成市集,765年设县,780年撤县设市)

殷城市(位于西城港特别行政区东北,与西城港隔河相望,前身为殷城县,由西城移民定居形成,是西湖省殷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于780年撤县设市)

蒲城省(海外行省,727年扩张领土时建立)

蒲城市(位于蒲城洲中央,是蒲城省的省会)

定远市(位于蒲城市南,是蒲城铁路的南终点站)

天马市(位于蒲城洲最北端,是蒲城省的北大门)

大陈市(位于蒲城洲最西端,是蒲城省的西大门)

羞山省(海外行省,771年成立,因宣远省发生持续三年的洪涝灾害,宣远省移民建立,以境内第一高峰——羞山而得名)

千家洲市(羞山洲北侧的港口半岛,因设县时统计户籍达千家而得名)

柏家洲市(千家洲南侧岛屿,设镇时户籍统计达数百家而得名)

金山市(羞山洲西面的半岛,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烟溪市(羞山省的省会城市,位于羞山南侧)

直辖/海外市

秀山市(海外飞地,前身为永北——秀山行省,后因永北市回归李氏王国而撤除行省单独设市。秀山为大殷民族独立运动、北殷革命的发源地)

西城港(为一处岛屿深水港,位于西湖省南,与殷城市隔河相望。西城港为特别行政区,岛内和北殷本土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经济高度发达)

殷家洲市(位于羞山洲以北的半岛,与羞北市隔海相望,由宣远移民定居形成,是gdp排行仅次于西城港的海外市。)

更多你们都虚构过哪些国家或者地区?,你们都虚构过哪些国家或者地区英语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