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 郭玲 袁帅 简宏妮
春暖花开!当英雄的武汉“封城”76天后解封,万家灯火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重启。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背后,站着无数坚守的身影。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坚守,成为无数人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选择。
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20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之“国人年度感受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年国人最强烈的感受是:坚守!
为什么要坚守?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驰援武汉的护士说,坚守,是责任;带领乡村脱贫致富的驻村干部说,坚守,是目标;攻坚克难的环保人说,坚守,是期待;扎根深山的乡村教师说,坚守,是初心;持续思考的经济研究者说,坚守,是智慧;在线教育创始人说,坚守,是承诺;默默奉献的航天人说,坚守,是热爱;传承非遗的水族绣娘说,坚守,是幸福;要让更多人爱上国乐的音乐大师说,坚守,是梦想;书写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媒体人说,坚守,是感动。有人说,坚守是危机中的自我革新,还有人说,坚守就是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路,坚持下去。
基层工作者
我的“坚守”诺言是:不脱贫,不结婚
刘丽内蒙古科右中旗吐列毛杜镇巴仁巴音乌兰嘎查驻村第一书记
“承蒙时光厚爱,在爱与被爱中,刘一岁变刘三岁。三年的生日都是在加班中度过,我也脱去了些许稚嫩,也不必在每年的22号0点伊始祝自己快乐。因为快乐就是多睡一会儿。三年我大抵做了个有用的人,坚强的人,有责任的人,则足矣。但未做到大用之人,坚韧之人,胸怀大志之人。时光荏苒,愿扎着两个小辫的一岁,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在双眼闪烁星光时,便不惧黑暗。”这是今年生日前一天,我在朋友圈写下的一段话。
我微信里的名字叫“刘一岁”,那是2018年5月我大学毕业后刚到巴仁巴音乌兰嘎查时给自己起的名字。我来那一年,巴仁巴音乌兰嘎查被列为全镇深度贫困嘎查,嘎查里共2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94人。我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嘎查的面貌。
“不把自己当女生,不把自己当干部。”这是我的两个工作法宝。从被质疑到被认可,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让乡亲们从不认识我到每家每户都叫得出我的名字。
如何改变嘎查深度贫困的面貌?作为第一书记,我得想办法,找路子,想点子。我们在嘎查建了10500平方米的种养殖合作社,依靠合作社,嘎查2018年至2019年的集体经济从零增加到了5万元。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为连续16天站岗排查,一直身体很好的我受风寒倒下了。虽然虚惊一场,最后确诊只是普通肺炎,但还是把爸妈吓坏了。驻村3年,最让我愧疚的就是爸妈,因为工作忙,总是没有时间陪伴他们。另一个我觉得亏欠的人,就是我生命中的大白,我的那个他。我们在扶贫事业中相识相知相爱,为了支持我的事业,他常常要到嘎查里陪着我加班过周末。
他其实早向我求婚了,但是我却有个决心,那就是“不脱贫,不结婚”。这就算是我的“坚守”诺言吧。他说不要紧,那就等我呗。今年是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希望我们嘎查可以跟紧大部队,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乡亲们都脱贫了,我就完成对他的承诺。
医护人员
驰援雷神山,守护雷神山
杨艳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护士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新闻中看到武汉抗疫一线的情况,我和同事们都萌生了去前线的想法。当时那样的条件下,前线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物资都很紧缺,但是病患的需求又很大,作为医护人员,我非常希望冲到前线,去帮助我的同行们,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当地的人们缓解病痛。
想去帮忙的愿望后来实现了,我和我的同事被派往武汉雷神山医院。大家对雷神山医院应该都不陌生,那段时间,雷神山医院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它1月26日动工开建,2月8日开始收治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患者以重症、危重症和老年人居多。
第一眼看到的病区和我们想象中还是有差距的。我们都以为那是一个已经建设完备的病区,如果建设完备,我们只需要稍微收拾一下就可以收治病人。然而,到了那里才发现,我们的病区还处于部分施工的阶段,但是时间紧迫,不容耽搁,于是,两天半的准备工作后,我们的病区就开始收治病人了。
工作繁忙而又琐碎。病房所有使用的设施、物资,病人需要使用的物品,每一样都要准备好,每一样都要注意到。当时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可能给病患提供舒适便捷的治疗环境。病人入住后,铺床、贴标识,这些细节要一样样完成,一个都不能少。
如今回想起来,依旧觉得当时那种条件确实很艰苦,但是大家从来没有抱怨,都在摸索中有条不紊进行着我们的工作。坚守岗位,守护好雷神山,是那时那刻,我们所有人的信念。
科研工作者
因为热爱,我把大半辈子献给了火箭
张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坚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2020年的关键词,更是贯穿人生几十年的关键词。
1987年,我被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92年,承担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运载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开始研制,那一年,我28岁,负责火箭逃逸系统的总体研制工作。这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火箭逃逸系统的研制工作。
如今,我已年过半百。很多人说我把大半辈子献给了长征二号F火箭,这话不假。在不少人看来,坚持做一件事情几十年很难。实际上,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坚持一辈子,这样的案例很多,前提是,要由衷地喜欢。我就由衷喜欢这件事情,喜欢制造火箭,对我来说,这件事情做得津津有味,所以并不难。更重要的是,这是在为国家做事,一个人能一辈子坚守在岗位上为国家做一件事情,我觉得是一种荣耀,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我们坚守着做了一件事,我们把火箭制造出来了,可以让它执行我们的任务了。但是这不是结束,关于“坚守”,还在继续。我们要维持火箭成功的状态,发射成功两次也许不难,但是发射100次,每次都成功,这很难。到目前为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没有失败过,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们要想办法让它以后也不失败,让它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保持成功。这个难度非常大,对我们是考验,更是挑战。
人们总是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但是坚守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而让一件事一直保持成功,除了坚守,别无他法。
宏观经济研究者
坚守是危机中的自我革新
周春生长江商学院教授
2020年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讲,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很多人的生活,很多企业的命运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这让我们意识到坚守的意义和重要性。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黑天鹅事件”总有发生,关键要看,当它来临时,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和精神,用什么科学方法去积极面对。企业要在长期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对极端事件、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为疫情受到冲击和影响的企业不在少数,有些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比如民营鞋企红蜻蜓,大量线下门店无法开张,给企业财务带来诸多挑战,让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正是这样的压力,促使红蜻蜓的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穷则思变,在逆境当中谋求转型,谋求商业模式的升级和调整。现在,红蜻蜓在向线上转型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反而因祸得福。
疫情影响到我很多的工作,不便出差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但从另一方面看,也给我留下更多整块的时间去对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借助疫情闭门不出的这个机会和时间,我将这些年一直在考虑却迟迟不能动笔的研究落实到文字,完成了一本新的著作——《无限供给:数字时代的新经济》。这本书详细地对新经济的模式、基本特点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无限供给的概念,用无限供给这条主线来贯穿新经济,特别是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坚守化危为机,是一个企业基业的长青之道,是我们每个人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根本。即使在逆境当中,我们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作为。
环境保护工作者
为了锦绣太原城,我愿一直坚守下去
陈彩萍 太原市城管局汾东污水处理厂党支部书记
不知不觉,在污水处理这个领域,我已经耕耘了24年的时光。
我大学学的是给水排水专业,1997年毕业后,进入太原市杨家堡污水处理厂工作,此后相继在太原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太原北郊污水处理厂工作,因为工作调动再回到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杨家堡污水处理厂,直到2018年来到汾东污水处理厂,任职党支部书记。生产、化验、质控、统计、运行、管理……我几乎干遍了这个领域所有岗位,能够坚持这么多年,除了源自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更是因为这份工作可以为改变太原城市环境发挥作用。
多年的工作中,我和同事们先后完成过很多课题研究和攻关,例如污泥膨胀原因分析、脱氮除磷的效果分析等。
2018年,太原市开始建设汾东污水处理厂,我也因此迎来了岗位上的变化。汾东污水处理厂一步、二步先后建成,特别是二步,去年12月开工,今年5月正式通水试运行,创造了太原污水处理的新纪录。现在每天有13万吨的污水流入二步厂区,在这里开启全方位污水处理。
“让汾河水质好起来,水量丰起来,风光美起来。”3年来,太原市委市 *** 高度重视,下大力气解决汾河太原断面水质问题。汾东污水处理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建成的。如今的太原市,一共有7座污水处理厂,日夜处理着这座城市的生活污水,众多像我一样的环保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
我是地道的太原人,曾经亲身经历过黑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情景,经过治理,这座城市的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休息时,我特别喜欢沿着汾河两岸走走,看着清亮的河水,想到这碧水蓝天中有我的一份贡献,心中就会升腾起无限的自豪感。
教育工作者
放弃50万年薪,做大山里的“红烛”
向宏佳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中学乡村英语教师
在这所海拔1000多米、距离县城100公里的乡村中学里,我已经度过了20多年的光阴。曾经,朋友和同行们都以为我会离开,因为诱惑确实足够大——不论是沿海私立学校、省内私立学校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给出了丰厚的条件,海南一家私立学校更是开出50万元的年薪。
为什么留下来?这是很多人问我的问题。面对不同的人,我的答案或许不同,但在心底,我知道只有一个答案——我愿意不忘教育初心,做大山里的“红烛”。和外面的高薪相比,留在大山里教书让我感到心安。教育让山里的孩子有自信、有资本走出大山看世界,也可以让他们学成归来,反哺家乡。
我理解的“教育”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最优的教育实践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开启师生共同成长的新旅程。就算身处大山,但不放弃求知、求学,也不封闭自我。我的家乡曾经是一个贫困县,今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 *** 批准,它退出了贫困县序列。我很欣慰地看到,这些年,除了经济条件不断变好,乡亲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
今年上半年,湖北成为疫情最严重的省份,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网络教学这种新方式,克服种种困难,共同探索。我所任教的第12届初三毕业班获得了全县中考质量奖,为采花中学获得县义务教育学校2019—2020学年度均衡发展工作目标综合考评一等奖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多年来,眼看着无数学子走出大山,闲暇时,我也会回忆我的学生们:他们有的在英国、澳大利亚求学,有的在阿联酋、泰国工作,有的考上了复旦、武大、华科等名校……如果求学是一场马拉松,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的起点靠后,但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奖牌。
坚守乡村教育20余年,对全社会来说,这件事微不足道,但我很高兴我做到了,并且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文艺工作者
普及国乐常识之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方锦龙 国乐艺术家、乐器收藏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上半年,我过了几个月的居家生活,忙碌的工作按下暂停键,反而让我有了更多时间去复盘自己从艺42年来为国乐推广走过的路,总结经验,这对未来的工作很有帮助。
2020年最大的收获,是与儿子方颂评合作了他作曲、编曲的原创音乐作品《照亮》——一首赞美勇敢逆行医护人员的颂歌,我用了9个国家的不同乐器演奏。这是我们父子俩首次完整地从一首曲子的创作构思开始,直到作品成型、演奏、录制、MV拍摄、演出,都一起探讨,互相吸纳对方的意见。他在美国深造了5年后回到国内,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对作品内涵的思考,都带着当代年轻人接轨世界的特征,能够与我这样生于斯长于斯的父辈国乐人,因为相同的感动而有了创作的默契,在我看来,就是两代人对家国大事情感一致的大收获。
这几年,为了让国乐得到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我以多种跨界、跨圈的方式进行演绎,比如与广东卫视《国乐大典》节目和哔哩哔哩网站合作,引发了网友的兴趣。我也以国乐综艺化的概念举办了许多音乐会,边演边讲,让音乐会兼有知识性、趣味性,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有些同行对此有所存疑,认为高雅的国乐不应该如此通俗化。但我认为,我应该坚守这条路,继续普及国乐常识,直到有一天我的终极理想实现——我们的观众对国乐也能像西方观众欣赏交响乐那样,听得进、听得懂、听得感动,到了那时,我不需再讲什么,只需一曲接一曲地专注演奏。
关于“坚守”这个词,我是这样理解的: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路,坚持下去,终将得到时间带来的复利;利,不单指利益,更指个人价值于社会的意义。
创业者
用全员坚守,换孩子们“停课不停学”
米雯娟 VIPKID创始人及CEO
在今年疫情的特殊环境下,虽然VIPKID是互联网教育公司,但整个团队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疫情刚暴发时,我还在各地出差,回来一个星期后武汉封城了,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高管们取消了年假坚守在各地,员工们则用远程办公的方式响应更加快节奏的工作需求。我们全力集结,全员坚守,努力实现让孩子们“停课不停学”的许诺。大年初二,公司内部代号为“春苗计划”的项目紧急启动,向全国承诺150万份免费春季直播课,让孩子们安全在家上课。这个项目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选择、呈现效果、服务保障等庞大复杂的内容,但是从产生想法到产品上线只用了70个小时。过往在产品、教研、技术、服务等环节上的积累和锤炼,以及核心团队的默契配合,让项目快速响应并得以推进。
今年8月,公司单位运营利润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为正,90%的渠道首单实现盈利,获客成本同比降低45%。业绩持续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团队的坚守。
如果坚守的目标和路径都是“顺势而为”,那么坚守的过程就是“水到渠成”。一方面,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7年前VIPKID成立的时候,团队面对的是1.5亿有优质教育需求的孩子和国内只有不到3万的在线下课堂中执教的外教老师,供需比例悬殊。而在VIPKID发展的7年间,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倾注越来越多的心血,对优质教育资源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了更旺盛的需求,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都为我们的坚守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这些都是VIPKID坚守的理由和动力。
另一方面,VIPKID在连接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们的未来更美好”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更多的赋能。我们亲眼看到,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中,以及我们努力做到极致的产品服务过程中,孩子们有了不一样的学习表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展现出面向未来的世界小公民的能力和素养。这也让我们的坚守有了更多的期待,让我们觉得坚守的过程更加美好。
服贸会参与者
把马尾绣技艺传下去,是我的幸福所在
韦桃花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马尾绣代表性继承人
我出生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今年56岁。我3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马尾绣的相关技艺。从用马尾捻绣线开始,到自己设计图案,再到在布上一针一线地缝绣,每一道工艺,我都烂熟于心,也都喜爱不已。没想到这种伴随我长大的传统技艺,会改变我的人生。
在当地 *** 的帮助下,2006年,我在三都县城开办了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我是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党支部书记,现在公司员工、计件绣娘加起来有1万人。2006年,水族马尾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贵州省文化厅授予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08年8月8日,我代表水族来到北京,在奥运村的祥云小屋里,向全世界展示水族马尾绣的魅力。
今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北京,但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激动——“服贸会”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线下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被评价为国内经济复苏的“信号灯”,而我,则有幸代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几千名绣娘,把我们亲手缝制的马尾绣手工艺品带进了服贸会。在贵州展厅进门的位置,我每天坐在那里,等待喜欢它们的人来带走它们。
2018年开始,公司开展了20多期马尾绣技术培训,培训绣娘2000余人,其中水族贫困妇女10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带动1万余人从事马尾绣生产制作。手艺好的绣娘每个月的收入能有3000多元,我为她们感到高兴。
我有3个孙女,最大的12岁,她5岁的时候就跟着我到北京798园区表演马尾绣。不久的将来,两个小孙女也到了我当年学习马尾绣的年纪。作为祖母,也许我不能留给她们很多财产,但我可以教她们捻绣线、描图案、飞针走线,我可以把毕生的马尾绣技艺都传给她们,再经由她们传给下一代。这种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就是我的幸福所在。
媒体工作者
坚守、共情、勤奋、学习,是媒体人的责任
胡冬梅 中国日报社宁夏记者站站长
进入新闻行业已经超过20个年头,我走过了宁夏这片土地上的山水村庄,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变化,书写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今年,我去彭阳县采访,发现了一件惊喜的事,那里的村民竟然已经学会用手机买水吃。吃水,曾经深深困扰着西海固的农村。上了年纪的村民回忆,早先,他们都是靠着毛驴到山沟里,把水拉回来,澄清了用;后来,当地建起很多水窖收集雨水,一窖水用一年;再后来人们开始打井吃水;十八大以后变化最大,村里面都通了自来水;为了保证水质稳定,2018年, *** 开始借助互联网监测供水,并引导村民们在手机App上买水。从靠驴拉水吃到手机买水吃,我想,这就是当地百姓最大的福祉。
20多年来,我有过很多次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但还是因为对新闻的热爱而选择留下。我走过的地方,有太多人和故事打动了我,我愿意把这些故事告诉给更多的人。我们的工作,需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我认为,即使语言不同,但情感相通,不久前我写过“贺兰山上的星空”,我当时就在想,会不会在异国有一对恋人,看到这篇文章,向往着这片星空呢。
今年记者节,很多采访对象都给我发来了微信,有村民,有女工,有合唱团的老师,还有社区的志愿者,我很感动。
坚守、共情、勤奋、学习,作为媒体人,这八个字我牢牢记在心里。尽管走过了很多地方,但我坚信,我还可以在这片土地上走得更远更深,讲好更多故事。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12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