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点此订阅我们
美食 求职 招聘 推广 交友 新闻 娱乐
点击阅读原文穿越到微太平论坛
黄山区 2018.08.06 六月二十五 晴 23°~36°C
乡愁不分季节,文化不分季节,老家也不分季节。
——题记
218线上的秋色,总在心底发酵。虽在酷暑,想想这样的景致,也是美的。
(拍摄地:焦村镇汤刘村)
若将黄山区甘棠镇作为218省道风景线的起点,经焦村镇直至黟县宏村,沿途的故事传说更是拓展了景致的内涵。去年秋天,老赵还徒步探险了位于太黟古道棠梨岭上的“黄山阿诗玛”奇石,见证了传说。
(拍摄地:焦村镇上岭村)
黄山218线自焦村经贤村到郭村,依山势零星地布局着一些村落。这些村落仍然保持着纯真、原生态的风貌,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和着光阴前行。每一次路过,我都停车驻足,风景在眼前,但岁月留在了心底。
(拍摄地:焦村镇郭村、贤村、陈村)
望山见水记乡愁。218省道沿线的风景、传说,以及那千古流传的民俗风情,都是我们挥之不去的牵挂,分享于您,道,虽越走越远;情,却越来越醇。
【火腿】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格物粗谈·饮食》中写道:“火腿用猪胰二个同煮,油尽去。藏火腿于谷内,数十年不油, 一云谷糠。”这大约是“火腿”二字最早的出处了。
有种说法,“火腿”是宋代名将宗泽发明的。宗泽因打仗连连得胜,百姓抬着肥猪慰问,一时猪肉多得吃不了,便命人将猪腿割下,腌制起来。由于腌制的猪腿又湿又重,行军携带不便,所以常常把它们晾晒上几天,日子一久,腿肉红得如火,大家便叫它“火腿”了。就在今天,在绩溪胡氏宗祠的隔门腰花板上,我们还能看到雕刻有百姓双手举火腿的劳军图。
在黄山218省道沿线的焦村贤村郭村一带,冬至过后,农家便相继约请上杀猪师傅宰杀“年猪”,在将节日食用的鲜肉留足后,便把剩下的大腿等肉品,放入大缸,涂撒上食盐,按压上石块,进行腌制。之所以在冬至过后,一是时近年底,可以为节日配备些猪肉食材;二是冬至“入九”后,寒冬的天气,适宜猪肉保鲜。开春后,气温回升,又有利于腌制期过的腊味晾晒;三是冬歇期制作储藏,也为来年春耕夏种秋收这些大忙季节,能够吃上可口菜肴提供了“火腿”保证。这些农事、生活的合理安排,可以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体现,也更是物质匮乏时代的生活生产必须。现实中,经过腌制、复检、再腌制、洗涤、晾晒等环节后,猪腿真正由白色逐渐转化成油光发亮、通红剔透的“火腿”,也滋长成一代代人醇香的记忆。
由于生在农家,幼时关于“火腿”的印象,就只是在节假日、农忙互助日、贵客临门日,家中才会烧上清蒸火腿片、火腿炖冬瓜、火腿蒸豆腐、冬笋煨火腿等菜肴,也只有那时才能吃上一回味美香浓的火腿珍品,才会因为多吃一片或少吃一口而兄弟姐妹们“较真”个不停。现在想想,那些情形细节,不觉得可笑,更值得珍藏。
现在生活好了,制作好的火腿也时时可见、处处可见,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吃上,已大可不必等到节假日、贵宾来临日才吃上一口,兄弟姐妹们也不再为那一口多一口少争得脸红脖子粗了。可说也奇怪,尽管记忆中的火腿仍然那么鲜美,但现实中对火腿的记挂依恋确实淡了,怎么吃都吃不出儿时的那分深入心底的醇香。
但这并不妨碍在腊月里制作储藏火腿。焦村,因为山清水秀,因为自在冬歇期内好好作为一番,方便了顾客需求。
再过几个月,年味、腊味在城里乡下、大街小巷中就渐渐浓郁了。虽说在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中,这些程式化的年味、腊味,已经越来越平常化、家常化了,可谁又能剪断这些文化传承,抹去这些记忆中的浓香呢。
【米粿】
米粿香气肯定是218线上特别的一味。说很特别,就在于将日常主食的原料——大米,变着花样做成各类米粿,想必是以这种特别的形式庆贺今年有个好收成,更是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祝愿新年风调雨顺、福寿安康。
218线上的焦村,米粿种类很多,腊月里一般都会做上棉叶粿、糯米粿、糖糕、籼米粿。做粿的日子,一般安排在腊月二十三,棉叶粿、糯米粿的馅料常有白芝麻、黑芝麻糖馅的,有辣味腌菜馅、辣味萝卜丝馅的,还有红豆糖馅的,做好后还要在灶头为灶君上粿供,好“上天奏好事”。
做糖糕、籼米粿还要用上器具的。作家项丽敏在《器物里的旧光阴》一书中写道:刻花的粿限子看起来又精致又神秘,仿佛具有祈福意义的图腾;刻着字的粿限子个个端方体面,“福”“寿”“禄”“喜”“春”,一字一模,大方得很。作家说的粿限子,也叫粿印模子,在我的记忆中,焦村的家家户户都是有的。腊月里,家家户户用这些刻有“福”“寿”“禄”“喜”“春”的模子磕米粿,既丰盛了食品,更寄托了美好。
在孩子们眼中,米粿可没有那么多寓意,也不关乎填没填饱肚子。穿梭在一家人当中,伸手揉揉米粉,磕上几个米粿,再去灶台捣鼓下,争抢着吃上第一锅的米粿,就是快乐的。这不正是辛劳付出的本质么!
我已好些年没参与做米粿了,与那些南来北往的游子一样,过年回家,都会从亲朋好友那带回些米粿,今年想必也无例外。如今,这些米粿虽少了填饱肚子、接济生活的功用,但记忆中的那份醇香,以及无声的记挂、祝福还是那样纯正,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挥之不去。
【锅巴糕】
真记不清上次吃是什么时候,更记不得上次做又是哪年,但一说到年味,我总不会忘记儿时常放在衣兜里的锅巴糕。
焦村贤村郭村一带的锅巴糕,主要是用蜜糖拌芝麻米粉,用木刻图案限子磕制烘干而成。这些锅巴糕限子,或者叫模子,与粿限子相类似,常刻有“福”“寿”“禄”“喜”“春”等吉利汉字,或者是花、鱼、叶、兽等图案,祈福意味浓厚。除春节待客食用,在农家,锅巴糕还时常保存到采春茶、春耕农忙时当“小点心”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磕制锅巴糕,都是在腊月里完成。走进皖南的这些村落,如果远远的就听到“梆梆”的敲打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那十有八九,这个村落里便有农家在磕制锅巴糕。运气好的话,几户人家的磕制声交相呼应,应和着炭火烘烤出的香味,一个徽风浓郁、腊味十足的村落便会呈现在你眼前。
儿时那会儿,我家每年都会在腊月里磕制锅巴糕。选好日子,一家老少全上阵,揉粉的揉粉,磕打的磕打,烘烤的烘烤,你一言我一语,热闹和气。因在家排行小,再加之年岁不大,记忆中,我好像总没有具体任务,只管装了衣兜食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每想到这些,心中不免感慨良多。的确有很多年没有一家人在一起磕制锅巴糕了,尽管春节里会在一些亲朋好友家吃上几块,但味道却回不到儿时自个磕制的那会了。
好在,人生不是道单选题。锅巴糕于218沿线的村落、于我们,是传承、是经历。如果日常里天各一方,难以与亲人相聚话家常,那么,来来来,我们一起走走、看看、说说、忆忆,那些所见、所思、所忆,又何尝不是我们一起磕制的“锅巴糕”呢。
来源:老赵晾晒
免责声明:本平台注重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电话:13855943338
投稿:1519558272@qq.com本站法律顾问:余琼,安徽大学法学本科毕业,安徽道同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END——————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微太平商城】
往期精彩回顾
太平,你真的只是个小城而已
太平书报亭,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历经一年的改造!今天,新的龙井市场营业啦!
太平这个工程投资7.88亿,入选全国第四批PPP示范项目!
太平湖,温柔与 *** 并存(内含精彩视频)
省住建厅来太平湖开展中央和省环保督促整改情况回头看
晒成绩单啦!看看黄山区一季度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太平这些娃娃要上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了!
原来太平还有这么多“值钱”的地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穿越到微太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