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最近特斯拉刹车失灵的事件闹得挺凶,谁是谁非暂且不论,消费者面对汽车这种复杂的工业品,辨别能力低下是不争的事实。
买车时信息不对称,用车时又经验不足,自身财务状况也经常变化,普通消费者与汽车之间的关系充满了X因素。就算不是特斯拉,不是电动汽车,买完车后悔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上了电动车的“贼船”
电动汽车与燃油车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出行成本低。不过不少电动车车主在买完之后纷纷大呼后悔。尝鲜这种事儿,应该交给土豪们来做,普通消费者还是别拿自己当小白鼠了。
有的会自燃,有的会失控,有的天窗会飞,还有的能识别出墓地里的鬼魂,这些车都让车主后悔莫及。即便没有质量问题,连个充电的地方都找不到也让人心烦。五一假期,燃油车主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毕竟随便一个服务区都有加油站。而电动车主,你见过几个服务区里有充电桩的?
大车经常用不上
中国消费者对大空间车辆的偏好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出行时喜欢拖家带口,又喜欢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空间大了坐着也舒服,大空间看上去是必须的。
但不少人买完之后就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后排座椅经常闲置,东西再多也很难塞满后备厢,大空间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大车一般都比小车贵,辛苦挣的钱没有花在刀刃上。
低端配置不够用
不少人买车时图便宜,但便宜的都是低配车型。钱是花得少了,但有些常用配置的缺席却让人痛苦不堪,然而买完之后你又不能加配置。
没有倒车影像,倒车时只能凭感觉;没有天窗,抽烟时烟味久久不散;没有无钥匙进入,掏个钥匙找半天;没有后排出风口,后排家人体验差。低配车辆带来的痛苦,买过的人都懂。
捡漏不成蚀把米
新车上市老款降价是常态,因此不少囊中羞涩的人都会掐着新车上市的点去买老款车,把自己想象成省钱、捡漏的小能手。
然而现在的新车性能提升普遍比较大,不少新车的外观也比老款更精致,价格其实也贵不了多少。少花一点钱,买的是一看就落后的老车,其实是相当不划算的。买新不买旧,才是正确的选择。
分期付款坑死人
在一个买双球鞋都有人分期的时代,买个车分期付款简直太正常了。分期付款的确让用户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提前圆了汽车梦,然而就跟信用卡一样,开车的时候很爽,每月还款的时候都像割了心头肉。
更何况现在还有利息、服务费以及其它让人防不胜防的套路。其实仔细想想,有多少车是非买不可的,多赚一年钱再去买不香吗?何必把自己的钱送给别人花?
豪华品牌无用处
BBA等豪华品牌在中国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工薪阶层掏空积蓄再加上分期付款去“强上”豪华车的事例屡见不鲜,一切都是为了面子。
当你终于开上豪车后就会发现,“贵”跟“豪”是两个概念。像奔驰A级、宝马1系这种豪车,本身也没有什么面子加成。都有着硬派风格,但奔驰GLB与大G,人们还是分得清的。
过分迷信洋牌子
崇洋 *** 心理在中国根深蒂固,这也难怪,很多人都是在“洋车”“洋火”“洋钉”“洋油”的语境下长大的。但现在国产品牌在技术上与洋牌子并不存在代差,买完洋品牌再对比国产车,后悔的人大有人在。
有些消费者非合资不选,但当他买了倒车影像都是高端配置的合资车之后,如果发现这些配置在国产五六万的车型上都已经普及,肠子都会悔青。这时候除了精神胜利法,恐怕再也没有灵丹妙药来平复心情了。
大量时间都闲置
不少人买车都是跟风,张三都有车了我李四也得有。但汽车只是一种普通商品,对那些常年在公司和住处之间两点一线的人来说,汽车恐怕有一半的时间都是闲置的。
不少人买车之后,想象中开着车带着家人来个自驾游的幸福场景并不存在,无休止的加班让自己的车很多时候都停在地库里。对996一族来说,买完车说不后悔是假的。
不如坐公交划算
有些人买车时有一个常见的理由:上班方便。然而真正买回来就会发现,车辆成了自己的负资产:正常人谁开车上班啊。
动不动就堵,迟到了会被罚款;到了公司还得交停车费;市区开车很耗油;每年都得花钱买保险;随便出点什么事故又很肉疼。相比之下,骑电动车或者坐地铁上班它不香吗?
高保值率是神话
保值率高是某些合资品牌最大的卖点之一,也是在配置、价格、质量等方面被国产品牌追上之后为数不多的可以吹嘘的地方。然而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卖的。
有过卖车经历的人都知道卖车的麻烦,为了多卖几个钱,选了配置低、价格高的合资车,恶心自己好几年,卖车的时候各种套路让人烦不胜烦,还不见得好卖,卖出去了也多不了几个钱,何苦呢?
结束语:对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来说,汽车是在房子之外最大的一次性支出。因此买车时要首先抑制自己的冲动,多了解,多比较,记住:人生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没有后悔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