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8世纪之前,世界上的植物没有统一的名称,常常出现一种植物有多个名称或者多种植物共用一个名称。后来,瑞典自然学者林奈,根据生物能否运动将其分成动物界和植物界,并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000多个种。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可以说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植物学名都是拉丁文)
多肉植物的命名一直由国外系统的收集者所主导,对于国内栽培者尤其初学者而言,看懂一长串拉丁文实在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植物的命名有一套较为固定的方法和术语,掌握这些方法和基本术语,对于识别学名有极大的帮助。
一种植物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的(称为“双名法”或“二名法”),并在学名后附加该种植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缩写),所以一个完整的植物学名包括属名、种名和命名人,并且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为了区分拉丁文与英文,植物的学名用斜体书写。
如吉娃娃的植物学名(如下图),其中,Echeveria为拟石莲的属名,chihuahuaensis为种名,von Poellnitz系其命名人,1935是指其发现或命名的年份。
另外,学名中的ssp.(subsp.)、var.和fa.,它们分别是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型(forma)的缩写。
比如之前介绍过的罗西玛,“Echeveria longissima var. longissima Walther,1938”和“Echeveria longissima var. aztatlensis Meyrán,1982”,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一个种型的两个变种,包括发现与命名者的不同与年份的差异。
亦或是类似卡罗拉,“E. colorata Walther,1972”、“E. colorata fa. colorata Kimnach,1980”和“E. colorata fa. brandtii Kimnach,1980”。1972年Walther命名‘卡罗拉’,及1980年Kimnach命名两个变型种(forma,缩写f.或者fa.,意为偶发的变异如白化、缀化、石化,或不同颜色的花,但也有人把这当做变种而用var.来描述)。
此外,‘×’加在种名前,代表这是一个杂交种。‘cv.’或者‘’单引号框起来的名字则代表这是一个园艺种,人工培育的杂交种有些也会有,反正是人类培育出来有人给它命名的新品种就是了。(如下图这些)。
最后,多肉植物还有其特殊的变异形态,缀化(cristata)、石化(monstata)和斑锦(variegate),这些偶尔也会在命名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