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弥渡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矿藏丰富,生态良好,区位优越,历史文化灿烂,发展潜力巨大,素有“文献名邦”“花灯之乡”“民歌之乡”的誉称,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弥渡花灯以浓郁的地方特色跻身于云南花灯之林,民歌《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和花灯《十大姐》《绣荷包》等驰名中外,咱们弥渡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国花灯艺术之乡”。
咱们弥渡文化具有底蕴深厚、基础广泛、资源丰富、品牌响亮四个特点和优势。其中,弥渡花灯戏和以《小河淌水》为代表的弥渡民歌就是弥渡文化中的佼佼者,成为弥渡重要的文化符号,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州委宣传部出品的《匠心大理》宣传纪录片,就讲述了咱们县的这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小故事。宣传纪录片的第一部分由《喜乐天地》《苍洱音韵》《味道大理》《性情歌舞》《灵性风采》5个视频组成,讲述了关于大理州国家级非遗项目的16个小故事,而咱们县有两个,是不是值得各位小伙伴骄傲和自豪?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视频吧!
弥渡花灯
视频:《匠心大理——性情歌舞》(“弥渡花灯”部分从35秒开始,到3分28秒结束)
弥渡花灯戏又叫“跳花灯”,花灯不止限于歌舞形式,并已发展成为一种剧种。演出时,手持折扇和手帕,灵活运用各种步伐、手式及耍扇、耍帕的技法,形成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在长期流传中,云南花灯形成以地域划分的九个支系,弥渡花灯在这九个支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弥渡花灯因受白、彝音乐和汉族山歌的影响,拥有许多来自民间独具特色的曲调,如《十大姐》就是弥渡山区的民歌。 弥渡花灯戏,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弥渡民歌
视频:《匠心大理——苍洱音韵》(“弥渡民歌”部分从7分11秒开始)
弥渡民歌源远流长,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艺术结晶。弥渡民歌曲目众多,异彩纷呈,如《十大姐》情深意长,《绣荷包》赏心悦目,《弥渡山歌》心旷神怡。经典曲目《小河淌水》被誉为“东方小夜曲”,蜚声海内外。弥渡民歌作为一个音乐名称,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音乐品类。2011年5月,弥渡民歌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微弥渡”编辑部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