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的牛肉为什么那么贵(中国牛肉太贵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的牛肉为什么那么贵(中国牛肉太贵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的牛肉为什么那么贵(中国牛肉太贵了)

这么多回答里缺乏专业从业者的声音,各个答主的个人经历难以复盘整个行业情况,这个行业也不是查查官方资料就能一窥全貌的。肉牛养殖虽然起源上千年了,但在中国还是个“新兴行业”,大部分肉牛从业者是农户,因此急缺熟知专业并能上升到战略战术层面的行业人士。

写一篇枯燥但现实的回答吧,希望能抛砖引玉。太长不看的请直接关注黑字。首先要纠正两个误区:

误区一:进口牛肉是高端肉

很多人的认知里认为国外的肉是高端肉,但这是个天大的误区,其实国内的牛肉才是“高端”肉,进口到国内的大多是低端冻肉。国人爱吃“热鲜肉”,牛肉从屠宰到摆上餐桌不超过48小时,这种偏好导致了牛必须现宰现卖。而国外进口到国内的牛肉99%是冻肉。冻肉的口感难以和鲜肉媲美,而经过排酸的冷鲜肉的运输成本又太高,差异化导致了国内热鲜肉价高,进口冻肉价低的结果。至于有人说,国内口味早晚从热鲜肉转变到冷鲜肉,但我说这需要一个教育消费者的过程,毕竟冷鲜肉更贵,消费者要用脚投票的

误区二:中国的肉牛品种劣质,养殖技术差

这句话三十年前或许是对的,但早已今非昔比。中国的肉牛品种经过从国外引种到本地杂交改良,已经成为优质的牛种。比如肉牛主力西门塔尔牛,已经杂交了4代以上,保持优良性状的同时能够适应本土环境。养殖技术上,虽然与规模化养殖的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假以时日,国内技术的赶超并非痴人说梦。此外,养肉牛比起养奶牛难度低很多。我国奶牛养殖大厂的技术非常高,澳亚的技术世界上都排的上号,让他们养肉牛是降维打击了。

所以从专业角度来说,中国的牛肉贵有几个原因:

1. 国内层面,牛肉供不应求

牛是单胎动物,十月怀胎后才能生一胎,再经过12-18个月的育肥才能出栏屠宰。像安格斯品种的周期会更长。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供给端能繁母牛的数量难以攀升,肉牛的存栏量也很难扩展;而需求端国内消费升级,牛肉消费量将会越来越高,一牛难求的局面在十年内不会变化。加上国人爱吃热鲜肉的偏好,这种供求的循环一时间难以打破。

2. 国际层面,难以扩大进口牛肉量

总有人说,牛肉进口一旦放开,国内牛肉价格将会受到很大冲击。这都是一厢情愿拍脑子的话。目前世界牛肉贸易量在700万吨左右(新冠疫情前),我国走私和正规途径的进口量加起来超过200万吨。意味着世界上将近三分之一的牛肉贸易源自我国进口。在这种基础上再扩大进口难度颇高,我们想买,人家没得卖啊

3. 国内饲料成本极高

中国有6亿农业人口,“劳动密集型”是我国农业的特征,再加上转基因玉米与大豆遭到 *** ,我国农业产出效率其实不高。目前国内青贮(整个玉米植株粉碎后压成)成本400元左右一吨,玉米1800元左右一吨,都与美国相去甚远。美国有些厂甚至不做青贮,人家直接全玉米配粗饲料了。饲料成本占整头育肥牛成本的4成左右,这直接导致了养牛成本的飙升。

4. 国内缺乏规模化养殖厂

肉牛的行业集中度极低,中国每年屠宰肉牛超过3000万头,但如果你养了一万头肉牛,你在国内能排到肉牛养殖前十强甚至前五强。而在美国,几家大规模厂商的养殖规模都是数十万头。规模化养殖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防疫成本并增加销售端议价能力,但可惜的是,目前国内养牛以散户为主,99%的养殖户养殖规模不超过10头牛。你要问:为什么大型养殖场难以出现?因为一头牛成本2万以上,养个1万头光养殖成本就要2亿,你让搞农业的企业怎么出这个钱?而且相比养奶牛每天都能卖奶,养肉牛在屠宰前不会有现金流产生,资金压力很大。所以,规模化程度低也是我国牛肉贵的原因。

综上,从消费习惯上,我国以热鲜肉为主,进口冻肉无法替代;供需关系上,未来十年内供小于求;饲料价格上,我国密集生产成本高;行业规模上,我国缺乏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以上几点导致了我国牛肉价格贵,并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价格持续稳中有升。这个行业的水很深,但最近两年各金融机构也开始盯着养牛了,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新的投资和创业机会,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ps:因为在考虑资本运作的事,所以这两年国内国外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去了不少。

放几张有趣的照片:

西门塔尔f4代小牛,大牛一般很怕人,小牛不怎么怕人,甚至会主动凑过来(其实是找奶吃)。

母牛护犊子心很重,一般不太会让不同母亲的小牛吃奶。图上这是人工授精的异卵双胞胎,为了解决母牛单胎困境,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

散栏的繁育小牛,小牛肥肠可爱。

猜猜他在干啥?

(玩舌头有可能是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导致的)

更多中国的牛肉为什么那么贵(中国牛肉太贵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