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者:王文博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1948年9月,东北的土地上高粱正红,丰收在望。几乎所有的战史都这样叙述:“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东北野战军拉开辽沈决战的序幕”。
*** 同志敏锐地察觉到“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正当前线的司令在敌我的复杂局面中徘徊犹豫时,一封意义重大的电报就从西柏坡快马加鞭出现在他的手中:确立攻击并控制锦州的决心,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数十天后,在沈阳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的意图同样明确,以期与东北的 *** 军队进行最后决战:“你们过去要找共军主力找不到,现在东北共军主力已经集中在辽西走廊,正是你们为党国立功的好机会。”
此时的东北野战军已经大军南下,尽管处于争执和推诿的对手方才笨拙地后知后觉,但当国共双方将领在沙盘和地图上尝试捕捉战机时,近乎同时把目光停留在锦州之上——这是 *** 同志关门打狗的那扇至关重要的东北“大门”,是蒋介石口中“我军的咽喉,势在必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求解放的一方,和为保“命”的一方都没有撤退可言。然而,攻坚枪声响起后,距离锦州咫尺之遥的攻锦指挥所此时此刻把心悬在了数十公里外的一个小山坡——塔山,那里无塔也无山,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长达八千米的地带,无险可守。
可以预想, *** 北上的强大援军必如黑云摧城般席卷而来。作为较量多年的对手双方心知肚明:从塔山直逼锦州外围这条最佳增援路线外不作他想。蒋介石飞抵葫芦岛动员:当下这场战斗,打败了一切就化为乌有。突然接到布防命令的东北野战军第四、第十一纵队等部队也能从电报严厉的措辞里明白任务艰巨:“必须死打硬拼,不应以本身伤亡与缴获多少计算胜利,而应该以完成整个战役任务来看待胜利。”成败,系于塔山安危。▲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的我军阵地(资料照片)活只为塔山,死是为塔山。四纵政治委员莫文骅讲:“我们这回是死守!要不惜一切代价,以鲜血和生命,死守到底,一步不退……敌人打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第一线!后边就是锦州,往后没有我们的地方。”阵前动员时指挥员讲:“塔山没有塔,塔山没有山,我们四纵就是塔,我们四纵就是山!有我们四纵在,敌人就别想越过塔山!”
必攻和必守实际上对于这支对运动战歼敌得心应手的军队并不公平。但这支军队不得不接受硬撼强敌的苦战从而迎来蜕变。此时的战争规律,总是让一切决战回归到尖刀同尖刀的对撞,血性和胆魄的较量之上。
六昼夜,饿虎眈眈,群狼环伺。 *** 军向塔山倾泻着狂热的炮火,海面上的军舰在轰击,空中飞机在俯冲扫射,短短十几分钟内,无数炮弹犁翻战士们的阵地,随后敌军以整连、整营,甚至整团的冲锋阵形一拥而上, *** 官兵们不得不同相差几倍、十几倍的敌军白刃格斗、流血搏杀。二十八团二连指导员程茂远对身旁的战士说:“一定要顶住敌人。子弹打光了用刺刀,刺刀捅完了用枪托,枪托打烂了用石头,石头砸完了用牙咬”。屋子打穿了, *** 战士们到地堡里打,打塌了去战壕里打,打坏了到弹坑里打。 *** 军第八师将领施有仁记叙塔山上那股不可撼动的力量:“当海空军活动稍一中止,步兵攻击即行顿挫…… *** 部队的坚强抗击和英勇出击,更使我攻击部队无法前进。”
没有退路的胜利之路注定要搭建在英雄烈士的血肉上。三十五团的通信员高玉宝向九连传达命令:六号阵地上人已经打光了。指导员对着正在吃饭的全连官兵说:“大家吃饱了!这是我们一生中的最后一顿饭!”第二天中午,团长叫高玉宝再次让警卫连上六号阵地,一夜之间六号阵地又打光了。这次高玉宝跟着警卫连一同上了六号阵地,眼前的一幕他终生不忘:一名弹坑里,九连幸存的一名战士在往外爬,想去抓前面的机枪。战士的腿已经断了,只有一片肉片连着,此时被一截树桩卡住。战士猛地从腰间拔出刺刀,向断腿处剁了几下,斩断断腿,然后抓起断腿扔向面前冲来的敌人。就在让敌人愣神的功夫,机枪在战士手中响起。活下来的高玉宝无时无刻不在想那天全部阵亡在六号阵地的九连:不知道这连的弟兄们最后的那顿饭吃饱了没有?
1948年10月15日, *** 攻破锦州,东北大门的“门闩”尘埃落定。
辽沈战役结束后, *** 撰写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辽沈战役中, *** 进攻锦州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4月21日, *** 、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 *** 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 *** 的独立与完整”。
百万雄师过大江,难越塔山饮马河的对比不可谓不深刻。土崩瓦解的 *** 统治者们徒留哀叹:“党国之败,始于塔山。”
这场被美国西点军校列为经典战例的塔山阻击战,是一方的绝对优势,和另一方的无险可守,两股军事力量没有迂回的直接碰撞,最后的结果对这个战争帝国的将领们来讲不可思议,无法相信。
▲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纪念碑两年后,这些对 *** 的认知,都被志愿军的战斗所再一次颠覆。
比如,铁原平原怎么就打不塌?装备简陋的志愿军63军接下了死守铁原至少15天的恶仗。撒在种子山阵地的189师每个人都成了钉在阵地上的钉子。两百多个阵地,不成打法的打法,逼着美军要一个一个拔下来,战士们“把新衣服、新鞋、新帽子都穿上了,随时都准备赴死”。天欲裂,热的雪,铁在烧。美军疯狂旋转的战争机器在战士们的血肉之躯前竟然动弹不得。
再比如,不算山岭的上甘岭怎么就打不垮?开战日正是第七届联合国大会开幕之时。“整个朝鲜战场其他地方的枪声稀落了,板门店谈判双方都在等着上甘岭的消息,谁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得硬,谈判桌前谁的腰杆就硬,讲话底气就足。”说出“拼光十五军在所不惜”的秦基伟不是没有看到向战士们袭来的炮弹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战士们也不是不清楚脚下已经被炸得粉碎的阵地上每平方米土地就有76枚炸弹爆炸。但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敌枪眼,成为普遍现象”。
敌军两场战役的指挥官都是那个持“大炮主义”、“炮舰迷信”的范弗利特。据说,活了100岁的他在余下的生命里不断反思这一仗输在何处?西方世界给出的统一结论是“谜一样的东方力量”,血性、骨气、胆魄、信仰、民族气节、家国情怀……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难以尽善尽美地诠释。
可历史最真实证据不是一直在这儿吗?壮士一去不还,可今天塔山、上甘岭安在。塔山阻击战战斗到最激烈的时候,十二师师长江燮元对部下讲:“我看着你们,你们看着我,是死是活我们在一起。”秦基伟在回忆录里写道:“战斗是敌人挑起的,但发展成战役规模,还打不打,怎么打,就不是他们说了能算的”。塔山不是山,是英雄的山;上甘岭不是岭,是英雄的岭,我们何尝不能清晰地看见这支军队比山高、比岭峻的精神之山岭。
“撼山易,撼 *** 难”。我们这支军队是一路走来跨过各种山,成为各种“山”,擦干血迹,永久向前的。会师井冈山,扫白云山,翻夹金山,攻娄山关,舍身狼牙山,守塔山,阻黑山,打孟良崮……袭白云山,捍卫松骨峰、种子山……新冠疫情病毒袭来,建筑火神山、雷神山,新的非凡十年,不断攀登科技的山、改革的山、战斗力的山,一仗接着一仗打,人民军队血脉赓续,后继有人。▲辽沈战役纪念馆内景近日,习主席在锦州市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在亲切会见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代表时,指出:“我们的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绝不允许江山变色,人民也决不答应。”人民军队为人民解放打江山,为人民和平守护江山,人民是军队的最大靠山,军队也永远是人民的最值得信赖托付的靠山。
山的另一边是什么?是不可撼动的精神山岭,是视死如归的铁血军魂,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