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2020年中国重大经济事件(2020我国经济事件),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2020年中国重大经济事件(2020我国经济事件)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020年中国重大经济事件(2020我国经济事件)

2020已经结束,新冠疫情成为全球新闻中最常出现的词语,过去一年的经济事件相较于去杠杆时期要劲爆的多,不到百亿级别都不好意思列入到十大经济新闻汇总。经济的风云变幻也给文章创作提供充足的素材,总结过去一一条明线和暗线贯穿经济体的十大经济新闻。

1. 存量房贷转LPR

今年的开始实行的第一个与大众相关度高的政策就是存量部分的放贷转LPR,给了贷款人选择固定4.9为基准的固定利率,或者选择以LPR为基准的浮动利率,LPR由18家银行共同报价,剔除最高和最低报价的算数平均,相比于基准利率更加接近市场利率的水平。当然读者更关系的是自己的放贷如何选择,当时争议还是比较大的,其中一种就是担心银行不会让利给大众,这也很正常,多年以来金融机构几乎都是扮演着收割者的角色从而导致了信任危机,但其实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经济环境,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下行,银行虽然很喜欢高利率,但更担心经济下行的违约损失本金,美国次贷危机虽然是被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放大了违约风险,但核心问题是让穷人高负债接盘房子,房价增长预期不足偿还不起以后导致的多米勒骨牌倒塌。

本人更相信逻辑与数据,阴谋论大多数时候对做决策没有任何帮助,上图是近十几年的5年期贷款利率变化趋势,总体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三次大的降息周期都对应房地产的上涨周期,当然也推高了宏观负债率,导致了既不能大规模降息,也不能加息的尴尬处境,所以3月本人的结论放在这里依旧生效:降息是未来5~10年的主旋律,但利率下限和 *** 效果限制了每次的幅度不会太大,没有大的危机时都会维持在5、10bp小的降息幅度上。至今来看相比于固定利率计算,LPR要少15bp左右,每家不多,但钱省的就是赚的,而且政策红利往往是越早享受越好,房贷存量在45万亿,假设有10万亿转化为LPR,那将是150亿左右的直接降息,转换的越多,每年免除的利率越多,不少人已经享受了半年以上的利率红利。

2. 蚂蚁止步-万亿级别的造富神话被终止

蚂蚁通过将金融手段伪装成科技创新,试图规避政策的监管,首先通过支付宝业务积累大量的用户,其中不少都是青年人,这给小额贷款精准投递到目标群体提供了大数据基础。其次,通过监管漏洞的联合贷款模式,自有资金少于2%,却能分得一半的利润,我们算过一笔账,分期贷款的利率更高在于每期偿还本金以后还会在计算利率,所以感觉利率不高,但事实上平均都在8%以上甚至更高,如此计算的蚂蚁模式利润可以达到200%以上。最后,以这些利润作为支撑,又要披上科技的外衣,科技加利润就是市值,左手高利率收割青年人的贷款,右手上市造富圈钱。

而这种模式的玩法不能被忽略的就是风险,所有人赚钱的前提是杠杆放大以后的贷款规模由连基本生活消费都需要贷款的人如期偿还每期的月供,和美国的次贷危机又是异曲同工。我国的资本壮大以后很少西方学来科技创新,却总能把金融创新学到精髓,收割财富毫不手软,至于风险,套利以后就不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小贷管理办法》出台直接蛇打七寸,限制了联合贷款和透支年轻人信用的额度,有不少股民幸免于难,更多的潜在信用透支群体免于利率收割,联合贷款的风险不至于成倍的扩大。

3. 信用债暴雷

信用债的特点在于信用,不需要抵押的贷款,其利率水平取决于企业的信用评级,就和你不太愿意把钱借给信用不太好的人一样,信用评级越高,贷款的利率越低。信用债市场的暴雷撤下了我国的企业信用评级的遮羞布,多个顶级信用企业相继违约,评级机构的客观性值得质疑,主流媒体都出来劝解企业不要恶意逃烂账。里面的利益分配我们不去猜测,只谈结果,信用这东西一旦被打破,悲观情绪会传导,导致更多的企业发债会出现问题,某宁质押股权获得融资还债就有信用债违约下发债困难的原因,悲观情绪并不会短期消散,预测未来还有现金流储备不足依赖发债偿还到期贷款的企业群体受到波及。

4. 抗疫救市政策

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体的冲击,多个万亿级别的救市政策相继推出,分别是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相较于前几年的去杠杆周期,增加约2~3%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来 *** 经济恢复,以190亿为基数,约增加3.8~5.7万亿广义货币供应量,但也要看到,本次的参考利率为LPR,不同期限的贷款参考利率并没有变化太明显,比如上文中5年期的整个疫情下只下调了15bp,也就是说这次的宽松货币政策利率红利有限,不能称为大放水,后边连本带利都要还回去。前面是借,后边是补,方法则是通过增加 *** 部门的负债率来补贴市场,发行2万亿的特别国债用于地方补贴经济,此外还要求金融机构让利1.5万亿于实体经济,这些都是万亿级别的救市政策,并且将逐渐落到实处。

5. 蛋壳暴雷

不管是P2P还是长租房,这类模式虽名为创新,实则只是100年前旁兹创造的庞氏骗局或者其改进玩法,核心是通过对未来美好的承诺来建立资金池,不管是高息吸储还是高收低出,其最终目的是资金池里面的钱,P2P高息承诺甚至不如100年前旁兹的骗局精明,至少其本人还有欧洲邮政票据这样的“投资品”,但依然有大批源源不断的人持币前来投资,集中跑路之后才是政策要求全面清退。而蛋壳可谓是把庞氏骗局的精髓运用到了极致,一般人是只骗普通人手里储蓄,没有储蓄怎么办?租金贷啊,也就说,用这些租客的信用在想要赚钱的银行手里把钱贷出来,构建资金池要快的多。

结果是,租客即面临冬日无家可归,还要背负大量的贷款,银行虽然免去了利息,但本金还要偿还,金融创新以后多是一地鸡毛。种种披着创新的金融骗局也给监管敲响了警钟,没有出事之前并没有对其资金池进行有效的监管,揭露我们经济体对资本运作与金融游戏的监管极度滞后,很多明显的旁氏骗局只有出事了才被相关部分发现,也是倒逼监管改革。

6. 社区团购叫停

这不仅仅是社区团购的个例,而是对这种互联网创业商业模式的限制,高收低出积累流量,造势圈钱,玩资金池加上小额贷款的方式弥补收益的模式,资本运作之后大概率又是一地鸡毛。标志着宏观大方向在变化,未来将有更多的政策来限制这类披着创新外衣的金融游戏,贸易战打醒了很多人,让大家认识到,假创新和对内玩资本游戏收割和分配财富对国际竞争毫无帮助,资本的镰刀向上是砍不动富人阶层,往往会向下瞄准穷人的那点钱,中年穷人没钱就用消费主义对其下一代进行潜意识改造,诱导负债来消费,甚至盯上了大众基本生存的瓜果蔬菜,将镰刀砍向穷人是有社会风险的,成本将远大于收益。社区团购在没有形成大的体量和危害之前被叫停,其实是大环境引导积累的资本多去投资科技创新,即使不愿意去助力经济体的科技进步,也不要捣乱收割穷人造成严重的社会成本增加。

7. RCEP的签署

由东盟发起,我国做为最大的经济体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签署,但并不像媒体说的那么乐观,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耗散,劳动力性价比逐渐下降,中低端产业链即使没有签订RCEP事实上已经在流出了,核心问题是经济结构转型并未完成,且并没有明确的信号什么时候能完成转型,这就导致了RCEP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客观事实,机遇是建立更好的区域合作,区域内的原材料成本降低,本国出口竞争力增强,挑战在于会进一步加速国内中低端产业链的流出,东南亚由于劳动力性价比将在中低端产能反过来抢占我国的市场,届时如果经济结构转型受阻,将面临高科技附加产品无法和发达国家竞争,劳动力性价比无法和东南亚国家竞争的尴尬局面,唯一的出路就是真正的科技创新,签署后对经济结构转型和科技附加商品利润到来的时间节点要求更加严峻。

8. 宏观负债率各项数据再创新高

一个被新闻媒体忽视的重要经济数据,就是我国的宏观负债率今年大幅的攀升,截至三季度,实体部门杠杆率攀升至270.1%,居民杠杆率至61.4%,增幅甚至超过了08年的4万亿和16涨价去库存时期。用债务来支撑经济繁荣是各大经济体最常用的方法,但我们增速可以说是恐怖,拥有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水平,却有着发达国家的高负债率,结果就是宏观债务违约风险非常大,17~19年的去杠杆就是在缓解债务水平继续扩大的措施,间接影响着整个市场的预期收益,钱发的越多,短期快钱越好赚,但长期的债务黑洞问题越严重,高利率水平吸收着仅有的流动性,大概率又要重提警惕明斯基时刻!

为什么要将宏观负债率加入到十大经济新闻,不想加息刺破虚假繁荣的泡沫,高负债将决定了未来几年政策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少,预测经济政策也就会更准确,这也是本人预测2021年经济的开局大概率是在稳定后重启长期的去杠杆之路,两类企业大概率成为清算的对象,1)想搞金融游戏但又玩的不精的;2)一直靠负债输血的,产生的现金流甚至都不足以偿还利息的。

9. 我国将成为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GDP增长国家

如果仅看国内,未来面临高负债支撑的经济繁荣的压力会愈发严峻,但读者经常会听到比烂的论点,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当狮子追赶一群人的时候,你不需要比狮子 *** ,只要不比其他人先倒下即可,所有人都深陷泥潭,越早爬出来的即使身负重伤也是最有利的那一个。疫情对全球的冲击下,各大经济体的产能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问题,反过来我们应对疫情的成效极其显著,订单短期内不少都落到我们头上,这就给未来的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一些利好,以前是大家自由竞争,依赖廉价劳动力,我们只能拼性价比,现在疫情下我们的产能最有保证,会增加一定的主动权,疫情防控在国外并没有向好的迹象,这将给我国在中美由合作转向竞争的博弈中换来一定的时间和筹码,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建立有助于将经济体的风险转移出去。

10、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发布的房贷集中管理制度

这也是自房企融资三条红线之后,又一个限制房地产泡沫的强力制度,为什么如此重要,要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说起,各大经济体中房地产泡沫的迅速积累无一例外的与金融系统有关,日本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均如此。如何让没钱买房的人买的起房子来改变供需关系?当然是贷款,08年、12年、16年三次的大规模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房价最大的促进作用就是金融机构直接间接放水进入到楼市,不管是地方 *** 货币化安置的贷款、房企的高杠杆运作,个人房贷审批都是与金融机构下方贷款有关,根据夏斌教授保守的预估,房地产的信用和抵押贷款占到金融机构总贷款额的70%以上,钱是借出来的,只要金融机构持续输血,房地产泡沫不可能膨胀,投机的人不可能不去参与,系统的违约风险也就不可能不增加。

如果房子在国际竞争中有用,那么还搞什么科技创新,钱都去房子,大家什么都不用干了,都去建房子,不出几年人均三五套房子,人人都可以身价上千万,何必去搞科技创新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未来经济体的命运取决于经济结构转型和高科技附加的商品国际竞争力,和通胀一样,资产泡沫大部分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短短十几年广义货币供应量从40万亿到现在超过210万亿,发了这么多钱房子不可能不涨,可惜的是钱并没有去科技创新太多,反而促成了大量投机者的资本积累,养虎为患,这些资本一心只想收割中产的财富,中产收割不到了就把大刀砍向穷人,本次严格限制银行的明面上的房贷比例,能入选十大经济新闻,可以说是从源头上直接关闭了助长房地产泡沫的水龙头,下一步就是监管和检查间接途径,比如深圳企业贷违规流入房地产的路子。

总结起来,过去一年经济体中各种万亿级别的政策密集推出,各种创新模式有的暴雷的(蛋壳),有的披着创新的造富运动被终止(蚂蚁),有的直接被扼杀在摇篮状态,这些都是明线,而暗线则是剧烈增长的宏观负债率,让宏观政策不得不正视系统性金融风险,密集推出各种政策来抑制经济泡沫的继续扩大,同时对中产释放了一定的利好,比如存量放贷的LPR转化,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大刀砍向穷人,叫停各种收割大众财富的创新,并从源头上关闭了流向房地产的大水漫灌,期待更多的资源用在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这个经济体根本利益上,2020年的大新闻被疫情救市的明线和高宏观负债率的暗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经济结构转型的紧迫性承前启后,也期待2021年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能附带更多利好民生的政策。

更多2020年中国重大经济事件(2020我国经济事件)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