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蜀王府在成都的哪个地方,成都蜀州府,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蜀王府在成都的哪个地方,成都蜀州府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蜀王府在成都的哪个地方,成都蜀州府

成都现在是四川省的省会,最重要的就是这“四川”二字。

过去的四川省,西北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东南是盆地和凉山高原,全省主要是长江流域,北方还有黄河,还有西江(珠江)、内流河和西南外流河等水系。

这五条河的名字中,并没有“四川”的真实存在。

这个四川呢,其实是远在 *** 的石棚河,泉水经过90公里米的河道流入四川第一大湖蒲海,海里的水又经小草沟而流入东海。东海的主干河是长江,而长江的源头岷江能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在全国地图上出现,实际上就是“千载难逢”的。

蒲海(图片为青海湖)

岷江发源于四川省的南坪县,在弓杠岭脚下被绕个太极弯冲出山谷,流经成都平原,之后在宜宾城汇入 *** 江形成长江。总之,岷江是长江流域中的“江中河”,从宜宾深入南坪800多公里,在龙门山脉中制造了一系列狭窄河谷,也包括水利工程都江堰,最后变成长江奔流涌入东海。

我们再来看岷江的交汇点:

这张图清楚地说明,龙门山向东南压至宜宾,和乌蒙山之间形成了十几公里的河谷地带。河谷主要港口就是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而朝天门不远处就是岷江交汇处,距离很近。这意味着岷江是“两宜”之内(宜宾以下、宜昌以上俗称“川江”)第一条深入内陆的大河,也是南方农耕(中原汉族)政权向北能牢固控制的第一道古河口。古代岷江水量大,河道宽阔,可以漕运,是一条深入北方的交通要道(这说明,在徐霞客发现长江正源 *** 江之前,“岷江”(汶水)就是长江主要源头。长江的两条源头( *** 江、岷江)在宜宾交汇,最后成为了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如果中原政权打算经略草原,岷江是重要的后勤线路,和长城一起拱卫中原政权的安全。

岷江深入草原一直能到松潘:

松潘可以算是草原的腹地了,从松潘到元朝的上都遗址(遗址在今甘肃临洮附近),只有30多公里,上都可是当年忽必烈的登基处,蒙古帝国的政治中心。蒙古人建都岷江源头,水草丰美,还能进行水运。

松潘附近的元上都遗址

上都附近的岷江河道,可以承载小型船只

在铁路出现之前,水运是唯一可以实现长距离廉价运输的交通方式。当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控制了岭南地区。隋炀帝修大运河,连接了南北漕运,直到现在的南水北调东线,也是用京杭大运河联通。岷江虽然不是宽阔的大河,但是通航小船没有问题,800公里的水路,可以把物资从东海运到草原深处,任何想要控制草原的中原王朝都不会放弃这样的便捷通道。另一方面,草原帝国想要征服中原,也会借助这条水路贯通南北,越龙门山。清朝作为控制草原的中原王朝,当然会在岷江上设置要塞控制水路。

岷江长几千公里,但是成都一带河谷宽阔,可以为航运提供农业补给支持。而且,岷江上游水流汹涌湍急,叠溪这里的一小段因为温泉冬季不冻,船队在这里过冬,就可以避免船只被结冰的河水破坏。所以叠溪是天然的岷江航运补给中心,这与清朝在这建陪都,也有很大关系。

湍急中的叠溪海子

不过今天的岷江并没有什么航船,大家也没有谁听过岷江航运,一个原因是铁路的修建,交通运输有了更便捷的方式。清王朝衰落,列强入侵沿海地区,草原在中国近代的战略意义下降,控制河西走廊的除了逃难,也不会怼 *** 喇嘛。同时新中国成立后,岷江的中上游地区修建了紫坪铺水库和龙溪口水库,用岷江水补给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用水量巨大,几乎把岷江抽干,同时有大坝阻碍,岷江再也无法进行航运了。

根据查到的历史记载,四川水运盛于春秋时期的古蜀国(前918年),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2008年,前后共活跃了约3000多年。

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中孙刘奇袭曹魏在蒲圻的营盘,击溃了曹魏主力,打败曹操。随后刘备为了统一西南,率军西伐征讨盘踞在羊峒(今四川南坪)山洞的乌桓,为了解决军队运粮问题而开凿了通往内地连接的土门关(今四川茂县东)、曲山关(今四川北川南),沟通了南北方之间的水陆(两用)通道。刘备又在岷江和沱江之间开挖了一条柏条河,形成了一条下至义宾(今四川宜宾)北通临洮(今甘肃通渭)的运输网络。

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唐玄宗开元年间,岷江支流 *** 江通水运,漕运船只携带云贵粮草由云南祥云抵漂渡口(今四川攀枝花)一带,然后沿水路上行至军事重镇江州(今重庆巴南)。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数次征讨蛮夷,大量军粮辎重均靠此转运。杜甫有诗云:“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布,范海陵蓬莱。”(现为:“巴蜀盛文武,供给亦自足。江州转粟布,渡口有出路。”)可见唐代巴蜀地区水运交通频繁。

关于唐朝远征高丽(蛮夷)的韩国邮票

北宋末年,宋朝军队曾经翻岷山(今四川松潘)入黄河,进攻金国。金国南下灭北宋,多次争夺江河来运输后方的粮草支援西南前线。宋朝的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狩,也经过了岷江航路和若尔盖草原。宋金“绍兴议和”后,南宋向金的岁贡白银25万,绢帛25万,均由长江水道运至白帝城,渡河转入岷江再远达金国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宁古塔)。

宋金南北对峙

元朝时大兴水利,河海联运并行,极大地促进了东西(南北)商品流通。由于岷江上游(附近地区)建有元上都(锡林郭勒草原附近)以及远达两千多米并靠近真正岷江源头的吐谷浑(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所以朝廷多次疏浚岷江并翻越弓杠岭至黄河流域,来保证上都(吐谷浑一带)物资供应的充足。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在松州造船2000多艘用于江河漕运,还设置了专门的漕运司来进行管理。

明朝后期西北边境战事不断,明朝(苗蛮、外国、岭南)与后金(蒙古、吐蕃、西域)在高原(指四川岷山腹地)交战频繁。明朝在映秀、北川、姚渡、江油关(都是当年2008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一带大量驻兵,整修长城,最多有80万军队。大量粮草辎重先抵重庆,然后经由岷江运输。

明军最精锐的“叠溪铁骑”令清军胆寒

转眼间就到了大清朝,康熙42年,清廷在甘肃修建拉卜楞寺,大批建筑木材主要来自四川阿坝地区的原生林。川西高原的伐木场多居于岷江大渡河上游,这些木材大都沿岷江通过暗河(经渠道再翻山越岭)至甘肃。山河与陆海运输(两用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了河西(走廊)的崛起,也带来了岷江水运的繁荣。用来构筑拉卜楞塔尔等寺庙的许多物料,如云贵川黔的金丝楠木、柏木、杉木等珍贵木料,苏州的金砖,山东的澄浆砖以及数万建造寺庙的军士民夫的供给,大多通过岷江水路,越岷山至河西走廊。

美丽的拉卜楞寺永远是西北人民的骄傲

清朝鼎盛时期,凉州作为陪都,虽然有拉卜楞寺这样美丽的园林,但是甘肃却发挥着更重要的政治军事作用。在没有铁路,公里的古代,河西的运输就是远压驼队和马车的“高速公路”,而且还能利用丝绸之路,在四川的运输能力无与伦比。

清朝作为兴起东北,入主中原,定都北京的军事帝国,显然对这里的军事价值有充分认识,时刻准备着依托甘肃的河西走廊去压制蒙古(东北地区)的游牧骑兵,同时方便对吐蕃(青藏高原)西域(新疆一带)进行防守。川西有许多营卫,必要时驻兵数万,砍柴喂马都没有问题。整个清代,甘肃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是文官,而是军人—甘南都统。

每年春夏之交,皇帝带着野战军来到夏河,秋天到松潘进行围猎,还要求蒙古(吐蕃)的王公贵族( *** 喇嘛)都要参加,一方面是在秋高马肥时节让王公集中,监视控制,另一方面也是向他们炫耀清朝武力,让他们不要胡思乱想。同时清朝还在甘肃建立了一批蒙古人信奉的喇嘛寺(郎木寺),恩威并施,一举解决了几十年的边患问题。作为对比,明朝放弃了龙门山地,退到长城边缘修筑防御,把四川高原和河西走廊丢给蒙古人,结果就是积贫积弱,被满人裹挟蒙古人打得不敢抬头,最终亡国。

甘南草原

当然川西和岷江漕运的这些战略意义都是工业时代之前的事情了。一旦铁路出现,岷江运输地位就开始下降;而热兵器时代到来,清朝引以为傲的八旗铁骑再也不能左右局势。清朝皇帝最后一次到甘南,不是为了在寺庙避暑或者威震草原,而是被外国联军的大炮赶到了夏河避难。清朝的军事力量也逐渐依靠南方的桂系和湘军等 *** 军队还有后来的北洋新军了。

到了这个时候,甘肃的战略地位只意味着一个消极防御的省份,岷江也不再发挥着重要的水陆航运枢纽作用,不需要作为西南军事重镇放置大量军队。四川省没有海岸线,缺乏发达工业城市,被云粤疆藏满蒙外吸收是一个必然的下场。到现在,甘南的遗迹只体现在以拉卜楞寺为代表的众多文化古迹和景色秀丽的旅游景点,当然还有作为全国最标准中原官话区的九寨沟县。

中原官话区—四川南坪县

拉卜楞寺建成后,甘南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提高。岷江水运的发展也在清代达到顶峰,直到1930年代日本的入侵开始衰落。1978年(40年前),岷江上的最后一个航运站(川主寺镇)撤销(再加上由于暗河遭受山体滑坡阻塞侵扰,后来又因新世纪时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而迫害),岷江水运成为了历史。

历史上松潘古城附近的悠荡驼铃

那时候的岷江水量充足,河道宽阔。一年之内十月下旬开始封冻,次年三月开始解冻,有七个多月的时间可以行船。甘南玛曲黄河的曼日玛早在元代就成为了水运码头。清朝在曼日玛设有把总衙门管理水运。康熙皇帝每年夏天来甘南的时候,多采用水陆联运的方式,因为船小,康熙帝乘舟,随员则走沿河道的陆路。

清朝时,除了上游川北(今九寨沟、若尔盖)甘南(今玛曲、夏河)伐木业的木材经由水路运抵甘肃(河西走廊),煤炭业也有所开发。若尔盖泥炭地煤矿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开始开采,陆路运抵码头再顺流(丫鬟山,今若尔盖与九寨沟交界处)运至白水江(甘肃省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大型主要支流)。上中游的特产也多运抵码头,经水路销往川渝,比如成都“水井坊”老烧坊的白酒,杜仲,黄芪,当归等中药材。当时,新津古港有两个码头,每天有数艘小船驶于河西(今松潘至敦煌一带)至宜宾(今渡口(攀枝花)至白帝城(奉节)一带)之间,附近货物在此装船南下,再运往灌县,之后远销巴蜀。

岷江岸边的小船

清朝末年开埠之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松潘的木材,山货,中药材等商品很多经由水路外销;川渝地区的日用百货,火柴,煤油等也多经陆路运抵甘肃(河西走廊)。19世纪,俄国学者波菲德涅耶夫到中国考察,记载了当时秦商把丝绸、棉布翻秦岭运川渝:“其一是用骆驼将土布经过雪宝顶驼到这里,完全不用大车;其二食用船把这些商品运到沿着岷江(越雪宝顶)到达松州府东五十里的碧口港(今甘肃文县南),然后也是用驼运的方法把他们带到目的地。”可见当时川西与外界沟通,主要靠的就是水运和驼运。

旧时驼运

过去,金城府中山桥一带是来往船只的码头,中山桥上曾经有块石碑,上面刻有“官渡”二字。解放初期,该石碑被毁。那时候黄河上游常有水患,河道不固定,清道光年间,知府海忠为排除水患,保障人民财产安全,组织募捐,修建了中山桥至红古这段河坝,并捐献船只,设立渡口,作为官渡。

民国《滦县志》曾经记载,清道光初年,开始由岷江用梭船运送陕甘高原的粮食,在重庆储备,来供给附近地区的粮食不足。1894年昆榆(昆明—山海关)铁路通车前,关内外货物运输,都是河海联运,经过长江上游地区。1898年京广铁路(北京—太原—西安—成都—贵阳—广州·西线)开通后,岷江上游的水运才被逐渐取代。在日本入侵前川主寺码头十分兴盛:“每天上下航船达千余只,停泊最少四五十只,多时一二百只。1960年后期,因河道湍急,才废止航运。”

岷江上的船只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入侵东北,1933年,川主寺崩溃。岷江被日本人控制,四川水运遭到破坏。日军无秩序征用民船,导致民船数量急剧减少,通航流程也大幅缩减。日本人大肆掠夺加速了当地经济的破产,从此一蹶不振。

日军在松潘残害中国军民

日本侵略者在1935年修筑了锦兰渝(锦州— *** —重庆)铁路,1938年修筑了昆明至郎木寺铁路。此外,1919年北京至成都(北京—太原—西安—宝鸡— *** —松潘—成都)之间御道通汽车,1933年日军又对成都至松潘以及九寨沟的道路进行修整,均为土路面。日本人还在岷江下游乐山设置“船运组”,垄断岷江客货运输,把从内地掠夺的中国黄金,钢铁,铜等物资运输到伪满和日本本土(另包括青藏、黄土、内蒙古、云贵和广阔新疆地区及中亚、欧美、韩国、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岷江沿线的居民广受日本剥削。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生产生活恢复了正常状态,但是岷江航运当时的地位已经下降,1950年代之后陇海铁路,宝成铁路的发展对水运的替代进一步增强。岷江的水性在不断变态,除了地质灾害,更主要的是中上游地区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迫害使河道地震堵塞,河床抬高,直接爆发(5·12)汶川大地震。

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在岷沱江等流域修筑了紫坪铺水库,黑龙滩等大坝,大量汇水被人为控制,农业用水也大幅增加,这些都导致了河道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通航能力不断减弱。直到2008年,岷江上最后一个航运站被撤销,岷江水运也成为了历史。

编辑:谨言

更多蜀王府在成都的哪个地方,成都蜀州府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