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984年,有哪些流行歌曲?
we are the world、回娘家、摇篮曲、我的中国心、万里长城永不倒、上海滩、阿里山的姑娘、军港之夜、草原之夜
1984年,正是中国文艺思潮由方兴未艾到蓬勃发展的年代,各种国外哲学、文学等艺术类书籍雪崩式的涌入国内,纷来沓至,目不暇接.那是应该是中国知识界和读书人最企慕的学习氛围。由此也引来了各类文艺的复兴,包括歌曲。年青人百听不厌港台歌曲,拎个“三洋”,播放着邓丽君和张帝问答,呼朋唤友,招摇过市,慰为壮观。现在想来,虽有浅薄和粗俗,但不乏新奇。国内老一辈艺术家也在尝试,李谷一、朱明瑛,朱逢博、成方圆、朱琳琳等,《难忘今宵》、《妈妈的吻》、《回娘家》、《昨夜星辰》、《一剪梅》、《酒干倘卖无》都脍炙人口。当然,断忘不了乍见即欢的美国乡村音乐《斯卡布罗集市》、《昨日重现》,录一整磁盘,循环播放,夏日午后,独处荫凉,异常惬意。
为什么好多人听歌,有时候觉得歌词就像在写自己,亦欢亦忧?
听到有的歌,特别是经典老歌好像是在写自己,其实也不奇怪,作者可能也是根据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和事来的灵感而创作的歌曲,所以总有那么几首歌词听起来好像是写自己一样!
如果你没有比如一件事的经历, 那你就不会去听去专注一首歌 ,所以你会听一些歌, 听的时候就习惯看歌词 ,看到歌词就会不自然的往自己身上套 因为会觉得原来有人和我一样啊,这是 一种寄托的感觉 。
因为音乐可以激起人们心中的涟漪,音乐也可使人产生共鸣。这共鸣的是什么。是很多事情,这一生我们经历很多事,但是你永远也不可能会完全的记住所有发生的事情。而音乐里的某句歌词,或者某段旋律,会引起你脑海中某些记忆的共鸣。所以,都感觉是在唱自己。
而且,越长大越会这样,以前听没觉得,有一天重新听,突然发现像自己,音乐源于生活,我们大了,经历的事多了,难免遇上歌里说的那个自己。忽然就明白了,就懂了。
这不仅是歌,也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