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2020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20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中国),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2020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20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中国)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020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20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中国)

11月15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球范围内“物理”(Physics)领域共有176名科学家入选,其中中国内地共22名科学家入选。入选人数最多的机构和院校是中科院物理所,5人入选,其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3人入选。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的科学家论文被引频次在web of science中位于同学科、同发表年份的前1%。今年的名单是根据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1年间所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遴选得出。

方辰1982年出生,北京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方向包括拓扑能带理论、非厄米能带理论,量子多体动力学等。曾获得亚太物理学会“杨振宁奖”,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2019年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方忠1970年出生,湖北汉川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所长,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主要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方面的研究。曾获得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两次,突出贡献者),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R5)

陆凌1981年出生,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方向: 拓扑光子学和光学新材料的理论预言。曾获得亚太物理学会“杨振宁”奖,成果入选“中国光学十大新闻”和“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王志俊1986年出生,湖北仙桃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计算。曾获得IUPAP“计算物理青年科学家奖”,达摩院青橙奖。

翁红明1977年出生,江苏泰兴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致力于计算方法和程序的开发和凝聚态物质中新奇量子计算与研究。曾获得仁科芳雄亚洲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奖),科学探索奖。

陈仙辉1963年出生,湖南湘潭人,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大专毕业于宜春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新型非常规超导体的探索及超导和强关联物理的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R2),国际超导材料领域Matthias 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TWAS物质科学奖。

陆朝阳1982年出生,浙江东阳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院长,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基础、量子光学和实用化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四次入选美国光学学会评选的国际光学重要进展,六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R4),被《自然》评为“中国科学之星”,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科学探索奖,仁科芳雄亚洲奖,美国光学学会阿道夫隆奖章。

潘建伟1970年出生,浙江东阳人,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主要从事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得奥地利科学院Erich-Schmid奖、德国洪堡基金会Sofja Kovalevskaja奖、欧盟玛丽·居里杰出研究奖、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美国物理学会Bellers Lectureship,际量子通信、测量与计算学会国际量子通信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以及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

陈曦1970年出生,辽宁阜新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领域:实验凝聚态物理,目前集中在低维量子物质的制备与物理性质研究。曾获得陈嘉庚科学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成果入选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段文晖1967年出生,湖南冷水江人,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本科和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计算材料学。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

马旭村1971年出生,女,河南唐河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所。主要从事低维纳米结构的控制生长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曾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丁洪1968年出生,湖南长沙人,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教授。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的实验研究。曾获得美国斯隆奖,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和科研团队奖,欧洲先进材料成果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学术成果于2015年、2017年、2018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8年“固体中发现外尔费米子”成果文章入选美国《物理评论》系列期刊诞生125周年纪念论文集。

郑浩1980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所。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曾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汪远1978年出生,南京微纳科技研究院院长,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光学和光电子学上,特别是超颖材料及二维材料的表征及其纳米光子学应用。他成功制备出世界首个具有光学负折射系数的超高密度光电结构,这项研究曾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十大科技发现。

黄维1963年出生,河北唐山人,中科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材料与技术和有机电子与器件等。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万贤纲1973年出生,江西黎川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主要采用第一性原理和有效模型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的关联电子体系。曾获得崔琦物理学奖,科学探索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成果入选201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薛其坤1962年出生,山东蒙阴人,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所。长期从事超薄膜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物理性能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求是杰出科学家集体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菲列兹·伦敦奖,中植科学奖。

马琰铭1972年出生,吉林延边人,吉林大学副校长,本科毕业于延边大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长期从事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沃尔特-科恩(Walter Kohn)奖。

文双春1966年出生,湖南永州人,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方向: 超高速通信系统、光子材料与光通信器件、强激光技术等。

崔铁军1965年出生,河北滦平人,东南大学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本科和博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电磁超材料和复杂目标及复杂环境电磁散射特性建模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

王刚,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所。主要从事低维半导体材料光学实验研究。

贾爽1977年出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方向:探索和合成新型体材料,包括强关联电子系统,拓扑绝缘体和新型热电材料。

更多2020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20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中国)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