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从宿迁园沿下相路往西北就到了无锡园。无锡,古称梁溪,有寄畅园、灵山大佛、影视基地等著名景点。
无锡园地缘特色较为明显,该园位于主展园地理位置的中心,北面隔着一条蜿蜒曲折的“莲溪”(“多彩七溪”之一),与园中打造的经典江南农庄——柳舍村摇手相望,且正对村庄南侧景观带的中心,游客驻足园中可将粉墙黛瓦、炊烟袅袅的江南水乡景致尽收眼底,自然而然,无锡园的主题被确切地定为“村口回忆”。
展园地势属于南北较长的一段坡地,利用一定的地形高差,紧扣“古朴”和“野趣”两大展示主题,通过砂石园路将“四大区域”相互串联。在南部主入口精心布置一处村口标志性景观,植入诸如古树、土台、磨盘、石凳、草垛,以至拖拉机、大喇叭等农村生活代表性物件,为游人直观地烘托出展园主题。
北侧邻水区域则为游客呈现古朴的水乡渔文化,设置有水乡渔棚、老式水车等观景小品,结合湿生植物的衬托,再现质朴逸趣的农家水乡景致。
中部通过大量的茶、竹主题植物营造幽静的空间环境,打造一处江南茶文化体验区域。
院内的地面铺装,一水儿透水性极佳的瓦铺就的,很符合当今热门词汇“海绵城市”的理念。院中一侧的木桌上端放着茶壶茶碗。院内的主建筑为“悦春茶居”,门前楹联:阅经读史礼乐文章;春芽秋枝竹炉煮茶。
进入茶室,屋内挂孔子像,悬匾“国学堂”,像边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东部区域以砖墙、戏台为主,辅以锣鼓、戏牌等小件,展现江南农村所特有的人文戏曲文化,同时运用石碑牌匾、雕花门窗、青石物件和香樟古树等元素形成村落宗祠文化景观。
这座独具江南特色的昔日市井中的小戏台,是当年上演“小热昏”的地方。小热昏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汉族吴语曲艺谐谑形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一种马路说唱艺术。始于清光绪年间,于。"小热昏"本意是一个人因发高烧热昏了头而胡言乱语,以该词汇命名的曲艺则是"满嘴荒唐话"的说唱艺术。
仿旧的老祠堂遗址。
祠堂是汉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宗祠祭典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都要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
无锡园的出口处搭着几个竹编凉棚,以前瓜田里多见,常作为看瓜人栖息之所,营造了田园氛围。
从无锡园沿海州路向南前往连云港园。连云港古称:海州,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连云港港,得名连云港。
与无锡园的主题遥相呼应,连云港园定主题为“水乡人家”,从高处俯瞰整个展园地形,像极一只栩栩如生的展翅飞翔信鸽,似乎要将园博会全部美丽送达给每一位远方来的游客。展园的景观结构按照“一轴三景”进行布置,“一轴”为花田之轴,设计为生态铺装的游园主路;“三景”包括位于主入口的海盐园、作为坡地空间的水乡墙景园和滨水而建的渔园。
在表达手法上,设计师用抽象的手法将“泊舟”、“人家”、“渔歌”等场景感知融入展园,力求以现代的设计语言表达“水乡人家”传统人文记忆和自然野趣韵味。
游人从主入口沿着台阶拾阶而下,可观赏水埠码头及“竹编鱼篓”、“轻舟”、“系木桩”等巧妙串联起来的园中小景,感知经典的“泊舟”水乡场景。
进入坡地空间,便是幽静的竹林小径结合地域特色民居剪影墙,竹林掩映下的景墙以钢丝网构和土砖粉墙两种意境表现手法,相互叠挡之间流露出水乡薄雾中层层人家的朦胧之美。在滨水渔园,以一组高低错落拱形竹构形成的“撒网渔歌”景观,直观表达出水乡的平静与美好。水边种植的大片的香蒲等水生植物更为展园增添了不少水乡的自然野趣。
三角广场东南角的立体花坛选用的是不锈钢材质,亮如明镜,绿植映入镜中,交相辉映。
从连云港园出来,穿过一片精心布置的公共景观空间,沿着北园路一路向东,行至崇川桥西堍,便到了南通园。狼山、濠河、张謇,如此一山一水一人构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南通是江苏省第五届园艺博览会举办城市。
南通园位于莲溪、柳溪、香溪三溪交汇处,由柳舍乡村庭院和地景多彩花田共同编制的美丽画面挂满了展园向北视线,用一句“登台见场圃,放眼皆村落”来形容恰当之极。展园设计主题为“林境诗语”,设计师力求以“境生象外而意发其中”的表现,采用现代造园手法,通过竖向地形变化、多样的植物搭配,营造一种“碧草青青、花雨纷飞”的美丽恬静的村外景象。
其中位于展园中心位置的“闲话桑麻”景点,通过对锥形草垛的提炼,进行编织搭接,形成展园主景点——三角竹舍,周边辅以各种毛石挡墙,登台远眺,周围花海、村庄风景,尽收眼底。置身展园放眼三水的沉醉,回望园圃的不舍,一步一景之间静静感受一幅由灯光点点村庄、炊烟袅袅人家和倒影粼粼小河构成的恬静惬意水乡画卷,恋恋不舍之中心生许多乡愁。
设计中注重对村外常见乡土小品的提炼和表达,将其融入巨柯森森的密林幽谷之中,与柳舍村与花田形成呼应与对话,合理将三水交汇的莲溪、柳溪、香溪引入园内建造湿塘洼地,作雨水蓄积过滤之用,并营造出“村外翘首”、“闲话桑麻”、“宿溪池树”、“淡然回望”等景点。
从南通园出来,过崇川桥,可见一绿植雕塑,上书“一园江南梦”,点明了苏州太湖园博园的主题。
东门入园第一桥——东吴桥,为双桥结构。
东门入门处的大型绿雕,以“欢迎”作为主题。
东门入口处树立的粉墙黛瓦雕塑紧贴主题,浓浓的江南气息扑面而来。
园博园东门外有巨型花坛,上题“苏州太湖园博园”七个大字,坛中鲜花怒放,争奇斗艳。
从园博园东门出来,向东约一千米处可见一村中古桥。
此桥名善桥,又名塘桥,为单孔拱桥,跨于临湖镇(原名渡村)塘桥村苏东河上。
该桥的用料很特殊:桥两侧压口为武康石,桥顶栏板为须弥座式青石质,金刚墙及踏步为花岗石,集武康石、青石、花岗石三种石材于一体。从桥的用料及形制看,应为宋元时期古桥。桥孔上部压口石铭文“善桥”已让草藤盖住,桥体两侧的栏板石多处脱落,桥身生长着数支杂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