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秦国时期商人地位如何,秦国时商人的地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秦国时期商人地位如何,秦国时商人的地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秦国时期商人地位如何,秦国时商人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直有着“士农工商”的职业排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进入仕途才能够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成为“人上人”,这是所有古代人的共识。

而除了步入仕途,参与政治,立国之本的农业生产在社会上的地位自然也不用多说。

当然这个农可不止是农民,地主也可以被称之为农,从事农业生产也是可以发家致富,走向人生巅峰的。

手工工匠作为农业的附属,地位稍逊。而只从事商品流转,不创造价值的商人地位则是最低的。

十大商人,卫占其二

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有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存在,商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发展过头可能会伤农,必须加以限制。并且抑商不是禁商,国家还是允许商人和商业的合理存在的。

并且,封建社会之前的奴隶制社会,商业还一度被鼓励发展,比如齐国的管仲在实施改革的时候就是鼓励工商业发展,其他的一些朝代也在一些历史时期也是鼓励工商业发展的。

也正是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商人,一些人将其贡献和影响力论资排辈,评选出来了十大商人:

商业始祖王亥,商圣范蠡,儒商鼻祖子贡,智慧商祖白圭,营国巨商吕不韦,明朝巨富沈万三,爱国商人乔致庸,红顶商人胡雪岩,钱王王炽等等。

也有着很多不同的版本,尤其是明清以后的商人有所调动,但早期的几个大商人则是被板上钉钉的确定了下来。

其中,范蠡,子贡,白圭,吕不韦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人,在翻看他们的简历士兵,我们可以发现,这四位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商人,竟然有两位都是来自于卫国。

卫国是一个小国,甚至在历史课本上都没有关于这个小国的一点记载,那么这个卫国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能够在诸多诸侯的竞争之中培养出来两个名垂青史的大商人的呢?

卫国始祖,商族王亥

实际上,卫国的经商传统要从十大商人中的第一位王亥开始说起。王亥是夏朝时的商族首领,就是后来商朝的祖先之一,现代一些学者认为他是河南商丘人,但实际上商丘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称谓,而是一个活动的地理概念。

由于早期农业技术的不发达,先民没有掌握施肥的技术,再加上当时的中原地区雨水较多,土壤在耕种一段时间后就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所以商民族就需要大规模的迁移,去一片新的地方开垦荒地,而商民族所到之地,就是商丘。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河南商丘,只是商民族活动的最后一个商丘而已。

也正是这种游耕的传统,使得商民族养成了迁徙的习性,在如今的河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等地都留下了商民族的足迹。

在迁移的过程当中,也和周边的其他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交流,既有战争交流,也有着商业乃至婚姻交流。

而到了商人始祖王亥的时候,轮子这种发明已经被广泛应用了,很可能是喜欢经商的商人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学习到了从西亚传过来的制作轮子和车的技术,也有可能是商人在不断地迁徙当中自行发明出来的两轮车,轮子被商民族率先使用。

也正是有了轮子的助力,能够让王亥这个商族首领能在当时的中原文明圈各地承载着大量的货物四处进行贸易。

虽然早在第三任商族首领相土的时候,商民族就已经驯化了马,但当时王亥使用的是牛来进行畜力运输,可能是因为牛更加温顺吧。

商民族驯养了大量的马、牛、羊等牲畜,但是自己的需求又十分有限,就只能和其他部落进行商业交换,于是王亥就带着大批的牛羊来到北方易水河流域的有易国(今河北省易县一带)来进行贸易。

但可能是见财起意,也可能是王亥等人和有易国人起了冲突,王亥被有易国人杀人越货,命丧他乡。这是历史上记载最清楚,也最有名的一次贸易,虽然贸易失败,但王亥还是被当作是后世商人经商的鼻祖。

后来王亥的儿子上甲微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修整之后,联合黄河流域的河伯部落共同灭了有易国,报了当年的杀父之仇。

也正是从这次成功的军事联盟开始,商民族开始不断地发展壮大,最后推翻了夏朝统治,取而代之,成为了新的天下共主。

而正是由于商人喜欢到处迁徙、经商的传统,后世就将在各地之间来回贸易之人称为“商人”,做生意的行业叫做“商业”,市场上用来交换的物品叫做“商品,一直沿用至今。也算是对商人始祖王亥的一种纪念了吧。

但说了老半天,王亥到底和卫国有什么关系呢?王亥不止和卫国有关系,关系还十分的密切。

在商朝立国之后,又经历了五次的迁都,最后在商纣王的时候国都搬迁到了如今的安阳殷墟附近,但由于种种原因,商纣王常年居住在离安阳不远的朝歌城附近。

姬姓卫国,管理商人

后来武王伐纣,攻破朝歌城,灭亡了商朝,但当时有着“亡国不绝祀”的传统,所以商王朝的遗老遗少甚至商纣王的儿子都活了下来,继续留在朝歌城,继承商王朝的王畿之地,继续供奉商民族的宗庙和先祖。

但是后来武庚不听话,和管叔鲜等人一道造反,最后被平叛诛杀,商民族就不再可能继续担任这片商人旧地的管理者了。

于是周公旦就将商朝故地的商人一分为二,一部分转移到宋国给商纣王的大哥二哥进行管理,一部分留在故地,分封姬姓王族康叔封进行管理,是为卫国。

虽然改朝换代了,但康叔封对这帮商朝遗民的政策却相当仁慈,他深知商民族的文化和周人大不相同,所以除了一些殉葬人牲等“陈规陋习”,商民族的“殷礼”被很大程度地保留了下来。

并且由于卫国地处华北平原,北通幽冀,西接齐鲁,南望吴越,西接太行,交通十分便利。再加上商民族的经商传统,使得卫国商人在全国各地都有着经商的足迹。

同宗同源的宋国也是和卫国人一样到处经商,只不过因为是子姓诸侯国的缘故尝尝被周遭的姬姓诸侯国所嘲讽迂腐不化。

所以有着得天独厚经商传统的卫国人就形成了很大的商业贸易团体,虽然在历史上不见记载,但想必不必后来的晋商徽商差吧,毕竟商人的商字就是从他们的始祖身上来的。

正是由于浓厚的商业氛围,使得卫国人有着非常敏锐的商业嗅觉。

卫国北方的黄土高原之上就是北狄,游牧民族十分缺少盐和 粮食资源,卫人就将有着鱼盐之利的齐国海盐贩卖给游牧民族,将游牧民族的牛羊资源贩卖到南方。

在这种长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贸易当中,卫国人也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文化,这一点在儒商鼻祖子贡的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两大商人,同出卫国

子贡是他的字,全名是端木赐,很有可是商朝贵族遗留下来的遗民,春秋末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在孔子门下学习,不仅在儒学方面成就很高,后来还在卫国和鲁国两个国家担任相国,政治成就也非常高。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凭借着卫国人与生俱来的商业嗅觉,周转于商海之中,并开启了诚信经营的先河,成为后来商人竞相模仿的代表,更有“端木遗风”来专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是成为了很多人的座右铭。

至于我们的吕不韦先生,大家就非常熟悉了。吕不韦是姜子牙的后人,先祖搬到卫国居住,受卫国经商风气的影响,年轻的时候就跑到阳翟等地经商。

后来在卫国北方的邯郸机缘巧合之下 见到了落魄公子异人,敏锐的商业嗅觉让他知道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奇货可居。

只不过这次投资的不是商业,而是政治事业。吕不韦替异人分析当时的秦国局势,出钱千金让异人前去侍奉将来的王位继承人安国君以及华阳夫人,增加异人获得王位的几率。

后来在多方游说之下,将异人捧上储君之位,自己也成了异人儿子的相父,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结语:

不论是商业还是文化,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对人才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年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之下,才有了后来的亚圣孟子。

卫国的传承千年的商业文化传统,也是对卫国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因此诞生了两个财神。

更多秦国时期商人地位如何,秦国时商人的地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