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贵阳,藏有许多有意思的街道路名,光是听名字,就知道这些街路充满历史感。今天要和大家说的是位于护国路上的王伯群故居。
护国路
护国路位于大南门辖区中部,南起大南门口,北接中山东路,东西两侧与文昌南路和富水南路平行。
护国路,民国29年(1940年)改修成马路。沿路公馆较多且多为旧式建筑,一般平民房屋则为木柱瓦房。民国31年(1942年)前,该路分段称呼,由南往北有顺城街、南书院、会文路、双槐树等地名。
民国31年(1942年)贵州省主席吴鼎昌等,为纪念民国5年(1916年)1月贵州、云南两省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之役”,遂将该路改名为护国路。
有意思的是,在护国路西侧,有一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贵阳历史上第一栋仿西式建筑,它就是王伯群故居。
王伯群故居老照片
过完万东桥,除了左侧的凯宾斯基和亨特两座大楼格外显眼外,在这两栋大楼的斜对面,一座位于下护国路口的仿西式建筑也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它就是王伯群故居。这座建筑修建于1917年,为砖木结构,占地1600平方米,至今已有102年历史。
从万东桥方向往前看去,高楼林立,都市感十足
右侧方向,在郁郁葱葱的大树背后,一个西式的建筑若隐若现
从万东桥继续沿右侧道路往蟠桃宫方向走,不久便抵达王伯群故居,外面靠马路的外墙上爬满绿色植物,沿着斜坡上去,一块上树“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王伯群故居”的石碑矗立在那。
外墙挂满绿色植物
现已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再往前走,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便出现在你眼前。从外观上看,建筑长方形的上下两层主楼,和楼顶的圆柱形碉楼组成。在平顶屋面的一角,还建有歇山顶楼阁,典型的中西合璧。
如今,这里早已没有人居住,建筑外墙上已经长有杂草。但走进里面,还可从一砖一木中感受到这座建筑曾经的辉煌和魅力。
王伯群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了护国运动,为护国运动骨干分子。曾担任 *** 中央委员、国民 *** 交通部部长兼交通大学校长。民国17年(1928年)创建私立“大夏大学”时任董事长兼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大夏大学辗转迁到贵阳,王伯群回到贵州,领导大夏流亡办学。1944年病逝于重庆。
可见,贵阳护国路的由来,除了为纪念1916年贵州、云南两省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之役”外,也多少和王伯群这位贵州历史上的护国运动骨干分子有些关联。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100多年,贵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护国路这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而位于下护国路口的王伯群故居,也依旧保存完好,成为贵阳发展变迁的重要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