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容易造城市(自己造城市),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容易造城市(自己造城市)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容易造城市(自己造城市)

香车、名表、美女、豪宅——成功男士之四大标配。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大大降低了这四大标配的制造成本。从根本上来讲,带一块550的古早swatch,和几百万的绝版三问,就……还是略有差别。

开个玩笑lol……其实想说什么呢?豪宅是被建构出来的。

诚然每个豪宅都又大又好,占据核心地段,但这些都不过是城市和阶层的表征,豪宅是一个容纳社会角色的道具。

我的孩子生于2019年。从那时起,我,先生和孩子,彻底和婆婆搅和在了一起。先生的状态就像很多已婚又不能完全独立的现代男青年一样,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句歇后语,孩子很难理解。他根本没见过风箱。也没被火钩打过 *** 。

炉子和风箱,货不够王时候拉动风箱,一头进气一头出气,老鼠进退俩难

我年幼时,家里的房子是一间半。南边的窗户下垒一个炕,通着外面半间的炉子。外面半间烧火做饭放水缸,吃饭时候,就在里面的炕上放只小木桌,家里人盘腿上炕, *** 热乎乎。

这是80年代的事。现在北方农村还有很多房子是这样的格局。当时城市的的建设目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我们职工家属院一街之隔的 *** 家属院,先于我们跑步进入现代化——4层小楼,1梯3户。两个边户南北,一个中户双阳。每户的面积大约五六十平米,有能上下水的独立卫生间和厨房——虽然从现在看,怎么也算不上豪宅,但足够让我们这帮冬天要自己去下水井倒尿盆的职工大院小孩羡慕的两眼放光。受邀去对面玩耍,更是美事一桩。孩子有独立的房间,关上门随便霍霍,还能吃上进口的酒心巧克力。

酒心巧克力,过去的远没有这么精致,但也是逢年过年才能敞开吃的美味零食

我的孩子现在住着一个100多平的两居。零食柜里有吃不完的巧克力。(不要过分限制小孩子吃零食,但是一定要记得好好刷牙)这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努力工作——实现了阶层跨越,住上了秒杀当时 *** 大院的豪宅吗?

不是的,这是因为城市化,因为社会化大生产,因为房地产市场化——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城市本身变化了。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我所说的城市的概念——它是一个有机体,既创造了市民,同时也被市民创造着。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上的或者经济上的概念。

就是这样的一个有机的城市,创造了时代,创造了不同时代的豪宅和不同时代买豪宅的人。

近现代滨海经历了4次城市扩张,表面上看是板块的增加与核心区域的轮动。往深去,其实是生产关系变化推动产业变化所造成的市民结构的变化。

从渔村到巅峰期近300万人口的滨海新区,近代的滨海经历过4次与产业化相伴随的城市化——从大沽到塘沽老城、到开发区、到中心商务区,生态城。表面上看是人口扩张引起的的外溢导致的板块轮动,实际上是生产关系变化所导致的主流社会阶层的变化。

滨海新区各个功能板块的划分

第1次城市化的中心在新港以及大沽片区,也就是现在广泛意义上的河南路。盐厂吸纳了本地劳动力,将无组织的劳动力转化成为有组织的工人,进入到现代经济体系。这个时候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社会阶层同时具有现代性和乡土性,工人阶层和乡绅阶层并存。

第2次城市化的中心在天碱大沽化。本地的劳动力继续进入到工人体系,围绕着两大超级工厂,同时也建设起了那个年代所独有的职工大院生活体系。

现在的大沽化生活片区,还能依稀看到当日厂区生活的辉煌。从工人文化宫、体育场等等已经荒废的生活设施,依稀能够看出当日集体生活的红火缩影。(2019年,在红三晶饭店给大化老厂长过了88岁生日,很少有人知道看上去像“苍蝇馆子”的红三晶曾经是大沽化人们婚丧嫁娶的“城市会客厅”,河南路沿线的现代化商业已经逐渐填补了厂区没落后的配套空缺)

这两次城市化,创造了现代的塘沽原住民。

第3次城市化的中心是天津港和开发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来说开发区。1984年开发区奠基,开始了荒地造城市的城市开发和产业开发。和开发区外资办厂相辅相对应的,是天津港崛起。最初,由于多头管理天津港的效益并不好。直到后来权力下放,天津港拥有了极大的自 *** 利,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之后,成为了当时的全球第六大港,中国第四大港,扭亏为盈。开发区和天津港同时快速发展带来了三个新的社会阶层——官僚阶层、高级职业经理人和地方势力。

到现在,我们发现滨海买豪宅的人,几乎90%以上都脱胎于上述三个阶层——官僚阶层、高级职业经理人和地方势力。

第4次城市化,就是曾经名燥一时的十大战役。虽然十个板块“摊大饼”,但是新产业聚焦两个片区,金融服务聚焦于家铺响螺湾,文化创意聚焦生态城起步区。从产业的导入和存留结果来看,这两大战役都算失败。但并不是完全的失败——下了大量的办公类物业——也就是可以做事情的空间。留下了现代化的城市界面。

如果说金融和创意两大产业想在滨海发端类似于平地抠饼,盲目跟风了。(其实也不完全算是,滨海的金融主要是融资租赁以及其他相关的B to B的服务,还是围绕实体经济的产业金融)。中关村、开发区和高新区则是沿着之前铺就的道路继续向前,从传统的设备制造向信息化数字化的信创产业科技类产业进行转型。

看上去形似“曼哈顿”的响螺湾,写字楼里不甚密集的分布着水平较低的本土小微企业

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第4次城市化没为滨海创造新的本地富豪。

每一次产业的变革,如果成功,一定会有新阶层崛起。反过来,如果声称变革,却没有新阶层崛起,那么就说明龙头产业没有变化,核心资源仍然掌握在旧的生产关系和结构之中,也就意味着社会结构相对固化。如果说80、90乃至到2000年,滨海还是一个吸纳型社会,那么现在滨海的社会结构可以说是一个利益分配已经相当固化的封闭型的社会结构。

这样的社会结构很难吸纳,也难以容得下优质的民间资本。

更多容易造城市(自己造城市)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